更新於 2024/07/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060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raw-image


1.4 函算語法

  •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建立現象學的胡塞爾的意義範疇理論則來自他以傳統語部分類為藍本的純邏輯語法構想。[Bar-Hillel 1957]

在反心理主義的驅使下,他試圖把意義處理為獨立於主體心力以外的客觀的東西。實際情況則複雜得多。在胡塞爾的現象學中,意義範疇要對應他的所謂「本體範疇」,而對範疇的掌握又來自所謂的「範疇直覺」(kategoriale Anschauung)。在此,我們不予討論。總的來說,胡塞爾的範疇論顯然脫離了經院派邏輯學者分析自然語言的路徑。

波蘭邏輯學家列希涅夫斯基又另有出發點,他的目的是要解決當時的集合論悖論 (即羅素悖論)。受羅素的影嚮,列希涅夫斯基最初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簡單型論 (simple type theory),但他很快便用語義範疇的概念來取代了型概念。

列希涅夫斯基抗拒型論的原因大概有兩個。第一﹑一般來說,型論的個體域涵蓋所有非命題或函數的實體 (第一個邏輯型),作為唯名論者,他不願意跨越這不必要的一步,從而被逼接受某些實體的存在﹔第二﹑作為集合論悖論的一個解決方案,型論更像因應某特定問題而臨時或刻意提出的一個人工化手段。對比於型論,語義範疇的概念便顯得更加自然和直覺。

語義範疇理論的啟發雖然來自胡塞爾的意義範疇概念,但淵源難脫經院派邏輯學者對範疇詞和非範疇詞的區分。

如前述,胡塞爾的意義範疇對應本體範疇,自始至終是唯名論者的列希涅夫斯基則用具體語言表式的範疇予以取代。語部或句子成份 (譬如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等) 在歐西語系 —— 即從古希臘語到拉丁語到現代的波蘭語﹑德語或英語等這條線索 —— 本來就是相當自然而無本體承諾的分類。列希涅夫斯基的語義範疇 (波蘭語﹕kategorie semantyczne 或英語﹕semantic categories) 也只不過是建立在傳統語部的區分之上的語法範疇。

列希涅夫斯基的語義範疇有別於胡塞爾的意義範疇的一點在於列希涅夫斯基雖然跟循了傳統語部分類的原則,但卻跳出了傳統語部的分類,即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等分類。列希涅夫斯基堅持使用「語義範疇」一語源於一個見解﹕語言表式必須在符合語法範疇規範的前提下才有具意義的可能性 —— 即一個句子 (或任一表式) 必須先要合乎語法才可能有意義﹔也就是說,語法是語義的先決條件

但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列希涅夫斯基一直都沒有明確地把他的語義範疇理論系統化。他只是在建構他的邏輯系統時應用了語義範疇的概念。

首先將語義範疇56 作系統化表述的是另一波蘭邏輯學者艾杜凱維茨。

__________

56 下文將一律正名為「語法範疇」。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