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歷代誌下8-16

研經感想:歷代誌下8-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所羅門王這位在西方歷史中赫赫有名的有錢人,花七年的時間蓋聖殿(對古代這類巨大建物來說,七年算非常快的),然後他蓋了一棟比聖殿還要豪華的宮殿給自己……

是的,從這裡開始,我們可以看出他遠比大衛王不如的地方。但話說回來,他很顯然是個被寵壞的小子,從小被命定,很難不歪掉。

而因為王宮與聖殿相連,所以他那一堆政治聯姻的外邦妃子得另外蓋離宮……尤其是埃及法老的女兒。

娶這種他惹不起的大國的公主,結果就是連異教崇拜也引進,於是他很快就開始跟著拜異教神明了……

示巴女王的來訪,當然也是必須記載的重要事件,也因此很多傳說也提到遺失的約櫃是不是被藏到非洲去……當然,這都是不確定的事情了。

總之,這傢伙有錢到不行,而且這時期王國的貿易很發達。

不過歷代誌的作者省略了很關於北國的事情,以及所羅門統治末期的動盪,在第十章直接開始講北部的叛亂。

問題的開端在列王記有比較詳細的記載,簡單說就是所羅門死後,繼位的波羅安是個大爛人,搞到北方自己獨立。

也因為分裂,北國也趕走身在北國的利未人,於是所有神職人員全集中在南國,北國只好自己找神職人員……這當然也會造成宗教知識傳承的斷層。

後來北國走鐘就越來越嚴重了。

至於南國,因為神職人員全部集中,照這裡的記載,反倒在信仰上比較發達……一陣子。

實際上,我說波羅安個大爛人對吧!他墮落的很快,所以上帝很快就出手教訓。

因為聖殿的寶物被搶走一堆,波羅安的統治末期有比較收斂,乖了點,所以上帝也讓他得善終。


繼位的亞比雅對北國發動戰爭,因為北國背叛大偉的王朝……但明明是因為所羅門自己擺爛造成的……總之,因為上帝應許的王是大衛的家族,也算師出有名,畢竟北國在趕走利未人之後,開始搞起拜金牛的活動……說起來還真是以色列很有歷史的愚蠢活動,怎麼每次搞飛機都是拜金牛……

下一位國王是亞撒,這是位比較好的國王,揚棄了異教崇拜,恢復信仰,所以有了十年的和平,但他並不因此鬆懈,反倒積極武裝,後來古實進犯,被他狠狠的打了回去。

但他都記得要向上帝祈求,不是單靠人的力量。

亞薩在位期間,有先知帶來消息,要他持守信仰,而他乖乖照做了,這部份列王記倒是簡單帶過。總之,因為亞薩的宗教改革,南國猶大獲得好一段和平的日子。

可惜,亞薩王在位第36年,北國大軍來犯,這次他忘記尋求上帝,反倒拿聖殿裡的寶物去找他國協助……這可是大大犯罪了,於是先知預言接下來將會戰亂不斷。

然後祂把先知抓起來關……好個晚節不保。

後來他生病,也不尋求上帝,就這樣死去。

說起來還滿鐵齒的,明明年青的時候還不錯的啊!

raw-image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1會員
989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主日講道中,聽到牧師提到服事這回事。這當然也是很熟悉的題目,只是牧師這次從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切入。 他從創世紀的原文切入,讓我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跟一個希伯來字有關:「לְעָבְדָהּ」。 這個字創世紀裡翻譯叫耕種,倒也沒錯,只是這個字意思很多,包含了「工作、耕作、敬拜、事奉、服事」。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前一陣子我寫了一篇關於「小信的人」的討論,但這問題沒那麼簡單,或許可以多討論一點。 其實大多數人在談到小信的人這個點的時候,大致上都是在「告訴別人如何增加信心」(程度問題),或者「不要懷疑,只要信」(信什麼的問題)。 但我必須申明,大多數的說法問題都很大,完全沒有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或者說,「自義
這是我在書展買的書,當時只是大致上翻一下,發現本書理念跟我很合,所以就買回來了。 剛好最近有人在抱怨有小孩已經不知道大禹是誰,這其實跟這本書有點關聯,就一併談好了。 其實這本書大概有兩個核心主軸,一個是創世紀第一章關於宇宙誕生的描述到底該如何解釋才是好的,這部份我的看法與作者非常相近(雖然不完全
5/5基督教
熊熊想起我一直沒講到關於禱告的事情,當然,好的禱告歷史上有很多,而且成為很棒的文學小品,大家當然可以直接拿來套用,我今天想要介紹的是關於禱告的格式。 是的,禱告不是單純的跟神講話,雖然我們可能會不自覺養成隨時跟上帝講話的習慣(至少我會這樣,我總覺得整天跟上帝在一起,所以很習慣會一直跟祂講話,而偶而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主日講道中,聽到牧師提到服事這回事。這當然也是很熟悉的題目,只是牧師這次從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切入。 他從創世紀的原文切入,讓我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跟一個希伯來字有關:「לְעָבְדָהּ」。 這個字創世紀裡翻譯叫耕種,倒也沒錯,只是這個字意思很多,包含了「工作、耕作、敬拜、事奉、服事」。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前一陣子我寫了一篇關於「小信的人」的討論,但這問題沒那麼簡單,或許可以多討論一點。 其實大多數人在談到小信的人這個點的時候,大致上都是在「告訴別人如何增加信心」(程度問題),或者「不要懷疑,只要信」(信什麼的問題)。 但我必須申明,大多數的說法問題都很大,完全沒有站在對方立場思考,或者說,「自義
這是我在書展買的書,當時只是大致上翻一下,發現本書理念跟我很合,所以就買回來了。 剛好最近有人在抱怨有小孩已經不知道大禹是誰,這其實跟這本書有點關聯,就一併談好了。 其實這本書大概有兩個核心主軸,一個是創世紀第一章關於宇宙誕生的描述到底該如何解釋才是好的,這部份我的看法與作者非常相近(雖然不完全
5/5基督教
熊熊想起我一直沒講到關於禱告的事情,當然,好的禱告歷史上有很多,而且成為很棒的文學小品,大家當然可以直接拿來套用,我今天想要介紹的是關於禱告的格式。 是的,禱告不是單純的跟神講話,雖然我們可能會不自覺養成隨時跟上帝講話的習慣(至少我會這樣,我總覺得整天跟上帝在一起,所以很習慣會一直跟祂講話,而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