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場聚會中,有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突然問我:「妳是怎麼把握育兒時間做其他事情的?」
當下,我腦子一片空白,因為——把握時間?什麼是把握時間?
如果「把握時間」的意思是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那我應該是成功的。因為我的時間幾乎都貢獻給了育兒、家務、採購、煮飯,沒浪費一絲一毫。
但如果「把握時間」的意思是指——在有限的時間裡,還能過得充實、有價值、有自我實現的感覺,那……嗯……抱歉,我可能還沒拿到這份使用說明書。
每天早上一起床,時間就開始倒數計時。
從餵孩子開始,你就要預備好在「限時挑戰」內搞定早餐,然後趁著孩子吃飯時,自己隨便扒個幾口,吞完那片有點乾的吐司,馬上開始進入下一關。
出門時,要看看氣溫適不適合去公園,趁孩子還沒把家裡拆掉,抓緊時間帶他去戶外消耗體力。這時,你會看著那些還能悠閒喝咖啡的路人,心裡忍不住想:「如果我也可以坐在那邊喝咖啡,該有多好?」
從家裡走路到郵局辦事情,結束後帶孩子到公園耗電
回家後,開始拿出你精心規劃已久的親子活動,讓孩子靜心玩樂,宛如是幼兒園的老師,不斷地陪孩子手作、遊戲等(但通常兩分鐘後,他就開始玩具丟滿地,或是跑著讓你追)。然後,當你需要做家務、煮飯洗衣的時候,你終於還是無奈地開啟幼幼台,讓香蕉哥哥、草莓姊姊來幫你「暫時接手育兒」。
我們玩了很多的教材與自製遊戲,絞盡媽媽腦汁了
聽起來很有挑戰性?日復一日重複同樣的行動,不會無聊嗎?
其實……是的,很有挑戰性,有時候也會覺得像是陷入一種無限的循環裡。
而且,這種「循環」有時候還會變成一種深深的自我懷疑。
時間被掏空後,開始懷疑人生
「妳沒工作啊!現在就是被妳老公養啊?」
「為什麼不送去幼幼班?早點送去,妳就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啦!」
「妳這樣每天顧小孩,不會覺得很浪費時間嗎?」
我原本以為自己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畢竟當了三年多的全職媽媽,但當這些話不小心鑽進耳朵,還是會忍不住開始懷疑自己。
我是不是應該要找份工作,分擔家計?是不是應該讓孩子早點與社會接觸、建立獨立?是不是……我的時間真的被自己給浪費,且「虛度光陰」?
可是,我明明曾經說過,比起工作,我更喜歡育兒。
但原來,就算是自己選擇的路,還是會有那麼幾個時刻,讓你陷入迷惘。
後來,我發現所謂的「時間管理」,其實根本不是把時間安排得多完美,而是你願不願意接受——媽媽的時間,就是零碎的、是充滿變數的、是被孩子填滿的。
這份零碎的時間裡,有孩子對你撒嬌說「媽媽,我最愛妳」的片刻,有他突然間自己穿上襪子、穿上鞋(哪怕他還是會穿錯),但還是會很驕傲地跟你說:「我自己做到了!」的瞬間,有你熬夜到半夜,終於能靜靜追個劇、吃點零食、喝口茶、寫下一點自己的心情時,那短短的片段......
抓緊時間與小孩自拍,也是媽媽生活的一環
這些時間,雖然看起來很瑣碎,但它們拼湊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媽媽人生。
也許,它不像職場的時間管理那麼高效,也不像單身時那麼自由,但這些看似「被掏空」的時間,某一天回頭看,會發現它其實都是滿滿的、不可取代的。
所以,當下次再有人問我:「妳是怎麼把握時間做其他事情的?」
我想我會笑笑地說:
「我的時間是孩子給我的,雖然零碎,但它們都是珍貴的。」
媽媽幫我拍照,我像這隻瓢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