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隨著年齡增長會經過許多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的改變,也許要處理來長者自於年齡、健康或家庭的壓力源。以「人在情境中」觀點來看,社工人員對於老人的多面向評估應該是一個「全人」的評估,包括個人生理、心理、情緒、靈性、經濟與社會環境等層面。
評估長者的優勢及面臨的挑戰
評估的意義
- 有效率地掌握實務評估工作
- 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重要的評估資料
- 發現長輩優勢、繼續發展
應努力去「看到長者的優勢和資源」,並且創造一個環境,讓老人能夠運用他們的能力達到個人的目標。」
「維持」功能:
極大化長者的獨立功能價價值,並且維持長者的尊嚴。例如,用交通服務取代老人機構安置或送餐服務。
「恢復」功能:
例如透過治療性處遇改善長者喪失的功能、透過生命回顧與支持團體,幫助長者渡過低潮沮喪時期..等。
「發展」功能
以優勢觀點,運用長者的能力解決生活挑戰,協助發展新的技能。例如鼓勵退休的長者參與社團活動、社區志工。
評估老人的倫理議題
評估結果會影響後續的工作步驟和資源運用,故相當重要,故特別注意倫理的議題。
獨立與依頼 兩者平衡
部分長者會過於依賴旁人協助,以致於隱藏自己能力;有些長者深怕别人被發現自己失能情形,會過於誇大自己能力
必需參考家屬意見,並找到平衡點
護長輩的獨立性與尊嚴。
老人參與的消極與積極性
以案主自決原則引導尊重長輩意志,以協助者、資訊提供者、支持者的角色,
運用各種評估量表
鼓勵老人能夠更積極參與照顧計畫的擬定。
並在過程中澄清這是家屬的期待?還是長者自己的期待,兩者之間要如何平衡之間的落差。
評估前的準備工作
準備重點
- 最好在家中進行
- 輔助器材的準備:如助聽器、放大鏡
- 足夠的文件資料,如醫療記錄如診斷書、身障手冊
- 要有單獨與老人談話的機會
- 選擇適合的評估時間,例如選在長輩精神較好的時候、若評估失智程度與情形,最好選在黄昏(或清早時)進行評估,症狀較為明顯
保密原則
誠實說明評估資料、確認應當保密的情形
評估面向
- 生理健康
- 日常生活功能
- 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
- 認知功能
- 心理功能與情緒
- 復健需求與意願
- 居家環境狀況
- 經濟與社會功能
- 社會資源需求與使用狀況
- 靈性需求
健康評估
了解長者的疾病史,觀察生理、外觀情形、是否有改變,如皮膚狀況、有無傷口?說話是否含糊?有無中風征兆?聽力、視力情形,四肢肌肉力量?
觀察是症狀加重之情形
出現一些過去沒有的挫傷?
評估心理功能與情緒
- 智力測驗:是否可閱讀、溝通對話、定時定向感如何?
- 譫妄:不同於失智,譫妄是屬於急性、短時間內的發生,症狀類似假性失智。特徵在於失去定向感、混亂、無法做決定、靈活度降低,與失智很像。
- 憂鬱:可使用「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 自殺:檢查長輩有無自殺傾向,行為或意念
- 焦慮: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荷爾蒙分泌異常,可能伴隨焦慮症狀。
評估居家環境狀況
評估環境問題
- 預防跌倒:走路動線是否有無障礙物?地毯是否防滑?走道是否有良好照明?浴室地板是否維持乾躁?樓梯或走動動線是否有把手?床邊是否有扶手?
- 處理意外事件方法:緊急聯絡電話是否貼在電話邊?是否設置煙霧偵測器?減火器是否過期?是否需設置電話擴音器?
- 藥品安全:藥品是否有清楚標識?保存方式?是否有按時服藥?
- 預防失火:電線是否完好?有無磨損或破裂?延長線是否電量過載?
- 長輩能力與環境設備:長輩是否具備危險物品如電器、瓦斯爐使用之能力
評估經濟及社會功能
- 長輩財務狀況:收入、積蓄存款、其他來源
- 家庭成員跟長輩的接觸情形
- 是否有其他的社交活動
評估社會資源需求及使用状況
- 正式資源:社會救助、輔具資源、居家服務、送餐服務..等
- 非正式資源:鄰里(里長)、教會、朋友、同儕
評估靈性需求
- 生命回顧:長者對自己一生的想法
- 心靈痛苦:觀察是否出現負面的態度,例如不安、懊悔
- 對死亡的看法:疏導與平靜,減少過度的擔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