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需要多久才能讓陌生人信任我?∣菜b導日記∣倒數673天

前陣子學期將末時,我突然有一個感想:我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取得孩子們的信任。

憑空飛來的一個念頭,我也不知道如何得證?這也很難開口向導生詢問,因為我知道,只要我一開口,就不會得到孩子的真心答案。那我為何又會這樣想?反正就是一個感覺。

這個感覺較詳細一點描述的話,是一種覺得"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讓孩子知道並相信我的每一句話後來會發生什麼事?也知道我的每一句的動機會是什麼?也知道他們做了什麼後我會說什麼?也知道我對他們的期待",但也可能事實是以上所述,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才願意放心相信

可能是期末時,導生班中出現一連串的人際糾紛,讓我在處理之際,有感而發?小M跟我說,他對同學的不當言詞已經忍了將近一年,才終於決定跟我說,尋求我的協助。這裡面一定有很多他在考量的因子,讓他舉棋不定,那最後又為何願意托出?一定也有他的綜合判斷結論;但我突然有一個感想,就是,他是不是要花一年的時間才能信任我?



班級導生,來自四面八方,大家相聚在教室之前,彼此就是陌生人,但當大家相聚在教室後,他們彼此的關係變成同學,我們彼此的關係變成師生

就算是已稍認識的人,例如鄰居,要向對方開口說出「有閒來坐」,都是很需要勇氣的,《沒有門檻的幸福》作者楊士毅說,這句社交話語其實是有風險的,因為如果鄰居真的來你家坐的話做怎麼辦?尤其對我這種 I 型人來說!但我還是能敬重我的職業需求,我會跟導生和家長說:有任何事都可以跟我說,如果你願意的話

想當然爾,我就會收到一些真的來坐客的要求,不管是來自家長的,還是來自學生的,有些合理,有些不甚合理。我並不想變成一個台傭,也不想變成書僮或傳聲筒,但這些風險承擔,都是因為我想蒐集到『真正能透過我而有契機真實給予的協助』。



近日讀書,《遠距工作革命》書中提到,

信任就像膠水,能促使團隊成員建立默契,順利合作與配合,但信任是強迫不來的。信任感,是每個人都必須靠自己才能達到的感受。
在團隊合作時,我們可以藉由這兩個詞的幫助:認知信任(cognitive trust)與情感信任(emotional trust),來理解彼此信任的程度。
認知信任的基礎是相同伙伴是可靠的、值得託付的;相對的,情感信任的基礎是你對伙伴的照顧與關心之情。


圖片翻攝自《遠距工作革命》第60頁


我看了『認知信任曲線』圖,我思考我與導生的對價關係,我盯著"尚可的信任"那條曲線,我覺得這條曲線的信任度好低哦……

其實我有發覺我的導生們有一個"特色",他們不太敢公然表態,期末那陣子尤其明顯,每當班級裡有「討論事項」要討論時,他們總悶不吭聲,多半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他們不會口頭附議我、也不會反對我、更不會與我討論,我不知道為什麼?頂多最後用舉手表決的時候,他們還願意稍微舉起他們的尊手,讓我可以數一下票數。但這不是我期待的師生互動模式,我也無意造成這種互動模式,我不知道怎麼會變成這樣,我直覺他們當時的心理安全感好像很低。

這跟期末時班級發生的人際糾紛有關嗎?還是跟網路世代有關?表現低調較可長保安康?還是這麼湊巧,如量子效應一般,這屆高一學生裡內斂文靜的全都分配到敝班來了?才怪,他們在早自習的時候,超吵的


圖片翻攝自《遠距工作革命》第61頁


書中第70頁,在講『情感信任』。

我們是如何與他人發展出情感信任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發展方法是自我揭露,也就是使他人認識你,這樣做可縮短心理距離,增強親密感與討喜程度。

情感信任曲線,跟認知信任曲線一樣,一開始信任度走向也是又慢又低。我不知道在兩幅曲線中橫軸的「時間」,需要多久才會達到"揚幅"?但我知道,「導師」的身份,在導生心中,就是那麼的特別,就是與任課老師不一樣。


班級導生,來自四面八方,大家相聚在教室之前,彼此就是陌生人,就算在教室裡了,有時候也仍像是陌生人。

我為什麼希望導生能信任我?

可能只是因為我是他們的「導師」。

AI眼中的homeroom teacher (小昕咒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