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生活? 21天實驗」第三週:習慣需要累積,才能成自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按照理想來過生活,人生會更美好嗎?理想生活21天,透過實踐放在心底許久的理想,找尋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與其活在美夢中,不如戳破泡泡,更有機會在現實裡走出一條路。
用高一點的視角,看著人生,踏著步伐繼續往前(圖/PIXABAY)

用高一點的視角,看著人生,踏著步伐繼續往前(圖/PIXABAY)


理想生活?21天實驗/日期:7/6到7/26

第三週 7/20到7/26

 #每天

 ①早上6點起床,晚上22點睡覺(執行率65%)

 「起床」每天都可以準時。最困難的果然還是「睡覺」,這週常常拖到10點20分才爬上床。四天遲睡,分別是八點半開始想拖地;快十點想起還沒完成每日閱讀;來不及先刷好牙,跟阿嬤聊天到十點;不到十點就上床,摸到指甲邊緣刺刺,直接下床剪完全部指甲。睡覺的優先地位,競爭對手真多啊~如果我真的認為重要,就早點做,還是想把睡覺放在最重要的,得記住沒健康身體什麼都做不了。

 ②靜心20分鐘(執行率100%)

早上和睡前的靜心仍然持續。天氣好時,喜歡待在窗邊靜心,用背面向晨光,讓清晨溫和的太陽幫忙暖背。有次靜心結束,轉頭看窗外,發現鄰居家陽台有隻野生八哥也在曬太陽,平時蹦蹦跳跳的牠,靜止不動地站在那享受日光浴,好萌。有八哥的陪伴,人在屋內,卻有種身為大自然一分子的奇妙感。

③閱讀20分鐘(執行率60%)

要靜下來好好持續閱讀20分鐘是還在養成的習慣,很常不小心就忘記有這個目標。也在想,每天在網頁上東看一篇,西看一篇文章,與閱讀整本書籍的差別是什麼。目前的體會是,網頁單篇文章,比較難有系統閱讀到作者整個脈絡的觀點,好處是很方便存取;整本書籍,能夠持續一段時間閱讀,心會比較沉澱下來,思緒能順著書籍內容跟作者有更多的交流,讀網頁單篇時,內在的回應就會像是幾句碎念,很快就會消失。

#每週

①閱讀一本書(執行率100%)

本週用市立圖書館電子APP讀完厭世姬的<厭世女兒>,很順就可以讀完,像是朋友坐在身旁分享自家故事的口吻。厭世姬寫出自己和過世十年父母之間的愛恨糾葛,令人敬佩。家務事很難劃分是非黑白,身為子女在其中更是反覆自問這樣對嗎?可以嗎?好嗎?每一句話背後可能同時包含著期待、怨懟、被愛、傷害等錯綜複雜感受。就像厭世姬說的,當他出書後收到一堆人來分享相類似的故事,是的,謝謝厭世姬,用他的故事陪伴每個不容易的子女。

②健身房運動或去戶外健走,半小時(執行率0%)

颱風天,本週來不及達成本目標。在家小健身2次,用深蹲,啞鈴健身、超慢跑增加肌力和代謝,每次大約15-20分,因為有流汗,自我感覺就蠻良好,覺得健康有往上加分。

 #接近真實理想的彈性

每7天回顧一次,可選擇調整一個部分,以更適合及成為更喜歡的自己為原則

★在家健身15分鐘,一週三次。

不受氣候,健身房休息,沒出門等影響,可行性高,更能累積運動習慣。

第三週,習慣需要累積,才能成為自然

頭兩天,我自首,竟然完全忘記每天閱讀20分鐘的新目標。對發生這種狀況我也是很驚奇,果真閱讀還沒成為習慣,只是偶爾的興趣。透過21天的實驗,現在刷牙洗臉大多可以在九點半前完成,有時候甚至八點多就刷好牙,這是還沒實驗前很罕見的事。在這期間,也持續增加想要的元素,理想生活是對自己的生命有所期待,所以願意將理想落實在生命中。這21天,我看到四次彩虹,好密集,不知道平時有這麼多彩虹嗎?我就把彩虹當成是老天的祝福,祝福在成為自己的道路上繼續走著。

------------‐‐------------------------------------------------

謝謝你看到這裡,我是也木心,喜歡透過寫作整理、反思生命。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點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 ⭐如果你對於這邊的文章們有共鳴,歡迎追蹤,互相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三土-avatar-img
2024/07/27
你真心喜歡這樣的生活嗎?如果是,就很理想呀~
也木心-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27
三土 對耶,我喜歡把自己放在心上的生活方式,這樣的過程就是理想生活!
avatar-img
中年覓路
14會員
63內容數
步入中年,人生倒數的真實感,讓我開始思考人生想如何活。 在這個地方記錄沿途覓路的風景、體驗、學習。 中年不設限 X 閱讀開眼界 X 清爽小日子 歡迎你的到訪: )
中年覓路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孝順父母,同時對自己慈悲,糾結減少,親情相處能更自在。中年子女,經過多年的衝突與嘗試,更清楚父母的模樣,也更明白自己的需求,沒有誰需要委屈,子女和父母都在學習親情這門艱深又重要的課。
Thumbnail
2025/02/02
孝順父母,同時對自己慈悲,糾結減少,親情相處能更自在。中年子女,經過多年的衝突與嘗試,更清楚父母的模樣,也更明白自己的需求,沒有誰需要委屈,子女和父母都在學習親情這門艱深又重要的課。
Thumbnail
2025/01/21
近期的夢越來越淺顯易懂, 正開心自己和潛意識越來越親近, 沒想到考驗立刻就來。 前幾天清晨作夢, 半夢半醒間感受臉頰麻麻以為還在夢中, 往臉上一摸,不得了,嘴唇和下巴都腫起來, 像牙醫打麻醉時的不真實腫脹感, 隨著時間過去它漸漸蔓延, 可怕的是,這不是夢。 夢中的小孩,看著生病
Thumbnail
2025/01/21
近期的夢越來越淺顯易懂, 正開心自己和潛意識越來越親近, 沒想到考驗立刻就來。 前幾天清晨作夢, 半夢半醒間感受臉頰麻麻以為還在夢中, 往臉上一摸,不得了,嘴唇和下巴都腫起來, 像牙醫打麻醉時的不真實腫脹感, 隨著時間過去它漸漸蔓延, 可怕的是,這不是夢。 夢中的小孩,看著生病
Thumbnail
2025/01/13
看完書,記下共鳴與反思,停留手機資料裡。 生活和工作的感觸,趁新鮮把體會寫下,存在筆記本那頁。 從電子檔到紙本都難以推進到寫成文章。 我到底卡在哪裡?   這一個月每次努力摘要重點後,就沒有以後。 每天上班前想著,今天下班後要來寫文章, 晚上覺得疲憊不想動,睡前又期待隔天早
Thumbnail
2025/01/13
看完書,記下共鳴與反思,停留手機資料裡。 生活和工作的感觸,趁新鮮把體會寫下,存在筆記本那頁。 從電子檔到紙本都難以推進到寫成文章。 我到底卡在哪裡?   這一個月每次努力摘要重點後,就沒有以後。 每天上班前想著,今天下班後要來寫文章, 晚上覺得疲憊不想動,睡前又期待隔天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生活的美好在於我們每天都能找到的小確幸。本文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好,減少壓力和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生活的美好在於我們每天都能找到的小確幸。本文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好,減少壓力和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關於理想生活 看到ETO VLOG,就覺得每個人的理想不一定就是堆滿工作,能有一段時間讓自己感到平靜放鬆,已是他很喜歡的事。 「日子很快,我想要慢慢過。」 這樣的生活哲學也許自在很多,他仍能做好工作,在工作以後端詳家裡的空間,哪裡要添一盞燈、哪裡要調整明度,他懂自己喜愛的生活。
Thumbnail
關於理想生活 看到ETO VLOG,就覺得每個人的理想不一定就是堆滿工作,能有一段時間讓自己感到平靜放鬆,已是他很喜歡的事。 「日子很快,我想要慢慢過。」 這樣的生活哲學也許自在很多,他仍能做好工作,在工作以後端詳家裡的空間,哪裡要添一盞燈、哪裡要調整明度,他懂自己喜愛的生活。
Thumbnail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也許你從來沒有想過喜不喜歡,只是就這樣生活著,一直以來也都過得好好的,說不上喜歡,但也過得去,畢竟比你過得糟的大有人在,能過著平穩的生活就該滿足了,大家都是這樣活著的,不是嗎?
Thumbnail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也許你從來沒有想過喜不喜歡,只是就這樣生活著,一直以來也都過得好好的,說不上喜歡,但也過得去,畢竟比你過得糟的大有人在,能過著平穩的生活就該滿足了,大家都是這樣活著的,不是嗎?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