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醫學倫理、職業道德與人性尊嚴的疆界—讀下村敦史《默過》

    相信大家對【有軌電車難題】並不陌生,這起源於英國哲學家的思想實驗,在分叉的軌道各有五人及一人被綁在上面,當你有可切換行駛方向的權限時,會什麼也不做任由火車輾過五人,還是痛下殺手了結原本命不該絕的那一人呢?這不僅涉及了認知科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道德等領域,還變種延伸出各種極端案例,挑戰著人們的終極選擇,耳熟能詳的即為「媽媽跟女友掉下水該先救誰」的問題,雖然殘酷但很現實,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優先順序〉中,岌岌可危的男子等不到肝臟的捐贈命懸一線,但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書的他,可以嘉惠眾多生命的重啟與遞延,負責的近藤教授虎視眈眈地通報及準備移植手術,深怕得來不易的器官就這樣飛了,而等待復甦的患者早已成為滋養器官存續的載體而已,這看在菜鳥醫師的眼裡頗不是滋味。

     書中提供三項數據參考,第一是活體肝臟移植限定六等血親與三等姻親,屍體肝臟移植則要耐心排隊等候。第二即是離體器官的保鮮期限有別,角膜為48小時、腎臟24小時、肝臟12小時、肺臟8小時、心臟4小時;代表若不夠年輕、健全、及妥適處理是沒有辦法順利進行的。第三則為根深蒂固的完整善終觀念束縛人心,2012年每百萬人只有0.9位日本人願意捐贈器官,遠低於美國的26.1人及西班牙的34.8人。所以不只是腦死判定的標準嚴格導致,而是因資源的稀缺會讓家屬質疑是否醫師真的用盡所有方法救治,非消極等候以利後續摘除作業;當事人則會因此猶豫而拒絕簽署捐贈同意書避免過早被判死刑,年紀過大才簽則沒辦法供移植所用,進入慢性惡性循環。

     身為救死扶傷的醫師,就可以為所欲為的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嗎?生命的價值,最終還是回歸數字層面的多寡嗎?在個人的利益衡量與職業倫理的拉扯下,很難維持客觀中立的判斷。另一角逐教授大位的女醫師開始搞起小動作,不僅貶低器捐執行的近藤教授人格信譽,還掌握酒駕疑似撞到昏迷者的間接證據與殺人動機,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協助患者銷聲匿跡躲避摘除器官的命運,是非對錯不是單純外人看到的片面資訊而已。回到開頭的問題,若躺在鐵軌的那一人是至親密友,那另一端躺了幾個人根本不是那麼重要了,對吧?

     〈裝病〉乙篇,論及久病無孝子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問題。因巴金森氏症不良於行的前厚生勞動省事務次長出門未歸,久疏遠迎的兄弟倆心急如焚的往壞念頭想去。放棄急救平靜有尊嚴的消極安樂死,不足以替代沒有復原可能且持續惡化病程的積極安樂死,這關乎到拔掉人工呼吸器的時機點。台灣目前尚無安樂死制度,協助者涉及刑法275條加工自殺罪、民事賠償責任與職業倫理等規範,雖2019年開始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以及行之有年的安寧緩和條例,但要合法終結自己生命只能尋求外援。被抓包裝病的父親急切著解釋為了體驗病情,好推動安樂死議題的計畫,但不被聰穎的兩人買單,尤其是已經照顧一年半載還因此辭了工作的哥哥,在被媒體爆出有可能是收賄才裝病辭職後,更是怒不可遏,殊不知兩件事之間存在更難解釋的真相。

 

     〈生命的天秤〉此章大量描述了食用豬肉的控管不易,以及衛道魔人抨擊的種族歧視問題。育種學及飼養要訣是需要長期深入研究的課題,要悉心照料才能將美味可口又安全無虞的肉質端上餐桌。當面臨風災肆虐、病毒侵害、人為失誤介入等干擾,很容易就禍及成群損失慘重,動保團體的內鬼從中作亂,主張生命價值的對等,像是狗貓兔不像豬供人類食用應即刻停止作為,接二連三從中作梗擊墜農場,根本撻伐對象錯誤,玷汙孜孜矻矻好心把關的基層人員。一夜間懷孕母豬的百餘隻幼仔憑空消失,到底是同行所為抑或社運人士挾怨報復?生命議題的本質在經濟壓力的面前早已微不足道,要是著了動保團體的險招同行相忌內鬨,那賠上的不只是幼仔的損失而是消費者對整體產業的信賴。為了食用目的出生的物種有必要施予憐憫嗎?我國動保法崛起導致華西街殺蛇秀沒落,瑞士、英國陸續立法禁止活煮龍蝦,後續篇章也有討論美國對黑猩猩、大猩猩、紅毛猩猩不予補助研究經費。動物實驗有別於人體實驗需額外培訓,連論文的Acknowledgement欄位都會被審稿者要求附上實驗通過內部倫理委員會IRB的證明,難怪非分之想的學者們覬覦旁門左道擠出資源、偽造數據了。

 

     〈不法疑雲〉中,醫療記者質疑起一宗學術調查官賄賂更改移植順序後自殺的案件,對方女兒跟自己愛女同樣等不到心臟移植而喪命,檯面上是追蹤瀆職之人,實則想深入摸底整個體系的從屬生態,但內心渴切的卻是贖罪。因為不想濫用職務之便尋求募款導致女兒往生,與對方用盡一切手段只為拯救女兒不惜踩線犯法,到頭來卻殊途同歸,到底孰是孰非?這篇大幅釐清了產業的運作模式與求證心態,像是調查官僅為監察與輔助,且非成為審查人員的跳板;醫療記者必須做足基本功才有辦法在線「溝通」、協同專業人士意見更能了解新領域審核的箇中差異,究竟是內疚自責還是頓悟後反噬自殺?絕非憑一己之私能隻手遮天。

     《貝納德的墮落》喚起人們對器官移植的隱憂與商機、《祈願的病歷表》主核心也有感歎募不到赴美移植的天價、《聖靈守護之地》訴說了移植後可能產生的記憶錯置重疊問題。接受器官捐贈不是續命丹,自體排斥與免疫反應,還有術後的感染、併發症都能輕易的將人推落深淵,而且性命的價值就那麼一條,沒有人較多、亦無人較少。相伴多年的寵物罹癌要救治,聽聞每次費用都好幾萬起跳,多少人會打退堂鼓呢?若換作高齡父母同樣義無反顧嗎?醫療水準進步與選擇愈多的現代,值得思忖的道德倫理問題並沒有同步出現在國民教育中。

 

     〈終極選擇〉集大成,無論大腦、心臟、肝臟,等不到捐贈者時,礙於法規與現狀只能無助等死嗎?移植他人或其他物種的器官,自己還算是原本的人嗎?前者可能會有忒修斯之船的哲學辯論,後者則有身為人及意識定義的問題。以胚胎幹細胞領軍的再生醫學一直飽受爭議,但是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早就以牛心或豬心的生物瓣膜行之有年,難道局部器官替代可行,整體就不行嗎?醫學倫理考量的重點是人類,那異種移植的界線應可更加開明才是,恐衍生的新興疾病有待長時間的觀察,但因此作繭自縛一味禁止永遠無法邁出下一步。我國衛生福利部不斷推廣器官捐贈,醫療院所各處常見海報文宣,大愛捐贈就是倍放的行善積德。《再生醫療雙法》推動10年終於在今年6月4日立院三讀通過,應持審慎樂觀態度觀之。

 

     近年國內醫學大學仿照國外開始辦理招生「醫師科學家」組可同時取得MD-PhD學位,無非在尖端醫學領域向下紮根深耕。當醫師一次只能救一人,當科學家能更高瞻遠矚的結合預防醫學拯救千萬人。希望箝制研究人員命脈的補助經費,可以不要沾染官僚氣息與政治操弄;也希望不要因一兩顆老鼠屎,就武斷否定了兢兢業業的從業人員及師生們的心血結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默過
4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閱讀不孤單:田羽心的私房書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