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6|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為什麼下雨時總有疏離感 | 散文 |紅說

颱風假

記憶中的颱風假,都是放在無風無雨的日子,突如其來的假期對學生來說是恩典,是煩悶填鴨中突如其來的贈禮;對家長來說是個難題,為忙碌的生活平添一項麻煩。 無風雨的颱風假並非無意義,中醫有個概念是「上醫治未病」,藉此說明預防勝於治療但概念,颱風假亦如此,與其增加人民通勤的風險,讓其待在家中更為明智。 在開始務農之後,颱風的意義和從前大相逕庭,除非風大得無法行走,雨搧得人難以目視,否則電視上出現的颱風假資訊只是一個參考用的資訊,完全無法從中得到孩提時代所感受過的任何快樂。露天的農田就像一個未受保護的攤子,天要收,賺吃人誰敢言? 在前氣象局長離職後,結界隨之打破,臺灣四年的無颱風紀錄被迫中斷,一顆顆開始接二連三來訪,像是疫情被困居人們,在解封後報復性旅遊。 23年的小犬、24年的凱米,一條是狗,一隻是螞蟻,來勢都造成了莫大災損。小犬的利爪,抓爛了兩分地上初掛條的所有小茄子,茄身掛彩,全是瘡疤;一個踉蹌,又撲倒了好幾行的茄架,被犬掌拍得東倒西歪。初生之犬用爪子還有牙齒來認識世界,刨爛了沙發,咬壞了拖鞋, 看著嬉鬧痕跡也只能搖頭。 凱米也狠,從西南側呼朋引伴,狹帶蟻群,義無反顧地螫咬這塊土地,所到之處遍佈黃沙作為標記,鬧哄哄地嗑倒了園內兩棵本已衰弱的老檸檬樹。螞蟻嗜甜,自也沒有放過那幾棵已成串的香蕉,一鬧連天。無怪有句諺語說:「好厲害紅狗蟻。」 颱風的意義,以演化的角度來看,算是自然界中較猛烈性的汰弱留強,大動作的做出可見的天擇,為島上的生物做更新,順便為地貌動點手腳。 即便霸道,但同時也為土地帶來滋養,只是方式有些極端,可能因為不常拜訪的緣故,一次就帶來一年份的水量作伴手禮,有所不知是,其實我們無福消受。

停水了

這次颱風過境,家裡難得沒有停電,備好的手電筒都沒有派上用場真是萬幸。可在慶幸的同時卻發現,洗衣機的衣服洗了老半天,怎麼還沒有通知完成? 跑到洗衣間一看,才發現機器早已停止運作,洗衣槽內滿是泡著水的衣服,螢幕閃著「34」這個數字,是洗衣剩餘時間。轉身打開水龍頭檢視,這才發現,沒有水了。 鄉下地方沒有埋設自來水管線,一直以來都是抽取地下水使用,水質是硬了點,但卻也因此從來未遇過停水的困境,一直是我認為地下水最迷人之處。 可今天,外頭風雨如麻,田間水滿為患,地下水位充沛有餘之下,抽水馬達卻逕自罷工放起颱風假,那真是無法可解。狂風暴雨,維修師傅怎麼可能出動,我們又怎麼好意思在這種天氣下拜託。 於是那一刻,心中產生了一種疏離感,外頭豪雨風嘯,室內卻無水可用,身體感受與外界失去了連結。這種感覺很特別,過去也曾經出現過幾次,但沒有仔細注意,直至今日方才有點頭緒。 這時候我把視線轉往門外,古有孔明借了東風,我則意欲與自然借水。雨勢急猛,可風亦不差。過去只知道桶子放地上便可接取由上而下的水,這是萬有引力的恩賜,但令我摸透腦筋也想不出的,是應該如何收集「橫向」而來的雨水。

以往屋外的鐵皮棚頂的漏水,總是惱人,今日卻成為眼前率先的找尋對象,救命的來源,接不到雨水,那接取漏水總是容易多了。 就這樣接了半小時,查看卻是杯水車薪,即便滴水能穿石,那也是時間的累積,要集滿一桶雨水,可能得等到石爛,屆時也毋須水來穿了。 翻翻找找,最後總算在洗衣間找到一根塑膠水管。先拿了一個塑膠袋,將塑膠袋底角剪開一個小開口後,用電火布將塑膠袋底的開口與塑膠水管一邊纏在一起,組成一根引水管。 來到門外,頂著雨,將塑膠袋的手提開口緊套在一根從屋頂由上而下的排水管上,雨水隆隆的從集水帶湧入管中最後由水桶承接,方截取了豐沛的水源,解決了困境。否則屋內會被沖不了水的馬桶給熏掀,內憂最後竟得仰賴外患的幫忙才度過難關。

連結&疏離感

回過頭來看方才討論到關於「疏離感」這個感受,每當外頭颳風下雨,而我在室內溫暖乾爽待著時,這種感覺總會出現。經過這次的停水,我被迫得到外頭吹風淋雨來汲水時,意外領會到,原來,原因是「五感體驗之間的衝突」。 呼嘯的風聲、滴落車棚屋頂的雨聲、雨水潮濕的氣味、外頭冷涼的空氣等,這些是室外正在發生的事情。但待在室內的我,看著書、喝著咖啡、全身乾爽著。我的皮膚感受不到風的吹拂,頭髮沒有雨水的浸潤,鼻腔沒有雨後潮濕的氣味,感官之間的連結,似乎在文明之中斷裂了。 雖然屋子讓人免除風雨,身體舒適,可心卻感受到鬱悶,亂了套的感覺。一種身體直覺式的期待被從中阻攔,聽到風聲卻感受不到涼意、聽到雨水,身體卻是乾澀。這種抽離,使我只想衝出門讓雨水淋個暢快,讓風吹得發顫,快意人生。可我終究沒有,疏離感雖然痛苦,但能避免掉受風寒或是失溫的風險,這是文明的價值。 這個感受,使我遙想起兩年前離開職場,並且轉換跑道的原因。人生第一份正職,便是到工程顧問公司應徵,想藉由現場實作,來了解景觀工程的流程。雖然初步社會,但在主任的教導與適度放手之下,對於現場工作的安排以及調度,已是能稍微獨當一面,上手了「管理」的角色。 可我總感覺不舒服,總覺得不該是這樣。我看著怪手掘土、山貓運沙、泥作師傅攪拌水泥、磚作師傅排列地磚、水電師傅安線接管、模板師傅綁鐵組模......我就只是調度,並且看著。 有人按圖指示協調,有人施工,有人檢查,任何工程上的工作都有各自的位置。在工程即將竣工時,監造大哥知道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便問我從起始到完工的過程,看著東西從施工圖中躍然成形,是否覺得稍有成就感?當下笑著答稱:「當然有。」


從工程到農業

不過,沒有再細說的是,樂趣有是有,但說是成就感似乎談不上,只覺得熟悉了某項領域的流程,那是上手某件事的樂趣,並非成就,甚至有些疏離。

這種感覺,今日在颱風的指點下已漸明朗,雖然我是助理工程師,是站在全局的角色面對一個案子,但對於工程施工,卻缺少了實際操作的部分,那無關薪資、無關前景,關乎的是感官與現實的連結。
我才發現,我一點也不想成為穿西裝的指導者,對於一件事情,親手操作的感覺,是不捲起褲管絕對無法領會到的。

看別人玩遊戲固然有趣,但自己按上鍵盤滋味更甚;眼看奧運賽事刺激,但又怎麼比得上自己從事體育活動的快意,籃球碰撞球框或與球網的摩擦聲、棒球撞上球棒的觸感,那感覺當真遠勝電視中球員的勝利。

這是我離開工程邁入農業的感受:農業管理,從苗到果、由春至冬,整個流程的安排,包含保護資材的施用內容與時機、施肥時的元素平衡和施肥時間點、土壤菌相的培育以及有機質的累積、修剪枝條的月份與修剪程度、灌溉時程判斷的依據、果實的採收與運銷,一切亦儼如一個工程,都是規劃與安排、從無到有的過程。

差異在於農業是自己思考流程的同時也自己動手操作,對於不懂的部分再去學習以及實驗,從不同的錯誤或巧合中再獲得一些經驗,進而讓工作更加順利,這才真正充滿成就感!

而這過程中的過程跟結果之間不論成敗與否,都是沒有疏離感的,動手動腦建立一個結果,從頭到尾都與自己相關,自己也完全跟現實連結,因此感覺到心靈的舒暢與快意。 凱米造成的災損嚴重,臨田採收沒幾次的茄子田情狀萎靡、整片香蕉園攔腰折斷、木瓜網室網子被吹破、而我自己的檸檬樹也被吹歪了幾棵。天災無可奈何,只是沒想到此次竟從中體悟到人與自然之間連結與否大大攸關心靈,從前的困惑與鬱悶感隨風雨豁然,凱米卻也功不可沒,只能說真是對自然又愛又恨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