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時候含著金湯匙出身。然而國中時家道中落、父母離異,開始他的打工、離家生活,也啟動他的極簡生活模式。這本書就是他在嘗試租便宜房子(2萬日圓≒4,500台幣)、降低生活費(7萬日圓≒15,500台幣)過程中,在六大自由(『居住、物品、身體、時間、思考、人際關係』內,慢慢領悟出的50個原則。🪄
想到自己家中堆滿了物品、冰箱內塞滿了預期會吃但根本棄之不顧的食物,還有常常滑手機莫名其妙被『買一送一、限量、限時下殺』等字吸引的衝動購物,因而打開這本書。
雖然不完全認同及沒打算仿效作者不用冰箱、電視、床、收納櫃等物品,更是一天只吃一餐、只準備最低限度金額過活,然而書中針對『時間、金錢以及瞭解自我』觀念對我還是很受用,來推薦給:
•想身心靈財富自由
•掌握生活主導權
•看看別人生活方式
•喜歡買買買堆堆堆
▍「 對你/我,生活中重要的是什麼呢?」
▍「出現“非買非吃不可”、“必須賺更多錢”、“不想丟臉”等念頭,是真的想實現、出於虛榮,抑或自卑?」
據說,人每天要做出9千個選擇。吃什麼、穿什麼,都易讓人陷入『選擇疲勞』的風險。根據選擇悖論,選擇越多,人越不幸。當選擇多,代表比較的對象多,無意間提高期待值,最終可能因為選不出來而放棄。
“來點個火鍋好了,可是滷肉飯看起來也好香,這間距離有點遠,哇這個泰式看起來好好吃,可是好貴,恩最近變胖了確認要吃嗎?還是來個健康餐…”。以上是我自己常常滑Ubereats滑到最後乾脆關掉的內心murmur。
「將選項鎖定在3個就好」作者建議。
把時間、精力省下來,才不會還沒做出選擇,已經被打敗。如同Steve Jobs、Mark Zuckerberg、Jensen Huang,為了集中精神,每天打扮都相同,並未讓人覺得不會打扮自己,反而有個人風格且在事業上有很驚人的成就。
“買東西→錢變少→為了賺錢而賣出時間→東西增加需要花時間整理→汰換舊新、想用時找不到、發現麼買了一堆重複的、甚至過期→花費勞力心力收拾→感到煩躁有壓力→為了紓壓購物→房間堆滿雜物→金錢持續減少,東西持續增加的輪迴...”
以上是如果沒有意識自己的消費行為可能發生的情境。
人人生而平等,一天都擁有24小時。消費看似簡單的決定,背後卻不僅是花錢、支付帳單,而是我們要工作償還、付出身心勞力,比如坐在辦公室N小時、背負主管客戶壓力,預支未來的行為!
「花錢所耗損的時間,無法用錢買回。」
在習慣比較的天性及社會既定印象下,多數人對未來藍圖想像中,一定有買車、買房、優渥的生活。於是dcard、ptt上常看到比較薪水,人人都是百萬年薪低標,沒達到就成為網路上的魯蛇。
印象有一集dcard video內容聊到想做的事,有位成員提到房價高、要存錢...另位成員說:「你不會因為去一趟美國就買得起房」。🫡
我們常在當下幻想未來、回憶過去。
然而
「未來是現在的累積,努力活在當下,未來才有保障。」
作者鼓勵算出自己『最低限度生活費用』,好過漫無目的的存錢。當把存款數字當成人生意義,反而無法活在當下;也認為不要過度未雨绸缪,「現在」能做的事情很多,將錢和時間花在「現在」,勝於為未來買保險。
綜合前面幾點,都圍繞在『找出自己核心的生活重點』,以及『瞭解自己喜歡什麼』。因為當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就會『降低選擇、節省時間、好好活在當下並實踐』。❤️🔥
為了讓自己的喜好變得更具體清晰,可以試試『列出最喜歡的一百樣事物(固有抽象不拘)』,寫下腦中所有想到的東西,好將喜好具體化,非僅是『想像中或其他人的喜歡』。
(ps.寫完真的不容易🤯)
「成長需要積極的失敗,不是後悔;儘早失敗,將損失壓到最低。丟棄、購買都一樣。」
在購物時,如果猶豫,不如快點買、快點丟;
在選擇時,不確認自己喜不喜歡,就去嘗試。
(真正必要的東西,不會浮現不確定的念頭,比如手機)
最終,我們會培養出識別好壞的能力,知道餵養給自己的東西合不合適。
「不再緊抓過去未來不放,減少會讓自己分心的事物,有意識的選擇」。
作者推崇的極簡主義本質並非東西極少,而是「刪減」無用,讓重要的事情得以浮現。
現在,在意識到「金錢=時間」,消費時會提醒自己“你花的可是坐在辦公室工作的時間喔”,十分有效減少一些衝動購物😂
一起去蕪存菁的生活吧🪴
作者:澀谷直人的極簡生活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