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半導體及人工智慧(AI)景氣改變了台灣的經濟,韓媒指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台積電(2330)推動了台灣的薪資、房地產、個人財富增加,使台灣人均GDP在2022年超車南韓。近期英媒更形容台灣是「財富之島」。
台灣在半導體與AI蓬勃發展之下,獲得大量收益,英國《金融時報》更描述台灣是「財富之島(Island of riches)」,指出工資上漲刺激了投資、資產累積和整體經濟成長。
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指出,台灣人均GDP逐年增加,預測今(2024)年達34430美元,超越南韓的34160美元。該份報告稱,南韓的人均GDP於2003年首度超越台灣,但從2020年開始,台灣掌握半導體與AI供應鏈的主導權,於2022年再度超車南韓。
(See:2024/08/25,三立新聞網,台灣成「財富之島」!韓媒嘆GDP超越南韓 台積電是大功臣)
另方面,中國失業率持續攀升,青年失業率創新高,「爛尾娃」成為中國今年的社群媒體流行語。
中國失業率持續攀升,迫使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生做出艱難的抉擇,有些人被迫屈就低薪工作,或甚至啃老依靠父母的退休金過活,這種困境催生了新的勞動階級「爛尾娃(rotten-tail kids)」。
據路透社報導,「爛尾娃」成為今年的社群媒體流行語,概念類似自2021年來拖累中國經濟的「爛尾樓」,也就是數以千萬棟未完工的預售屋。
(See:2024/08/25,遠見/中央社,從爛尾樓到「爛尾娃」,中國新流行語背後反映了什麼?)
中國青年失業率創新高,正是代表中國內需不振、經濟困境的難題正式浮上檯面。社會貧富差距問題,更可能導致社會契得要重簽!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中國脆弱的社會契約》,作者Howard W. French認為,中國是一個日益分化的社會,一個不平等現象已經是十分嚴重而且似乎正在加劇的社會,貧富之間生活在日益分離的世界中。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老齡化趨勢加速以及新冠疫情及其後遺症的影響,致富變得更加困難。這樣的契約可能變成:如果你富有,享受生活,盡情放縱,但不要惹麻煩;如果你不富有,請自謀出路。中國人不僅通過"潤"尋求離開,也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未來的看法和信心:何時或是否結婚生子。若要減緩這一趨勢,中國將不得不再次調整其社會契約,做更多的工作來為非富裕階層提供工作機會、負擔能力和經濟保障。
(See:2024/08/25,德國之聲,牆外文摘:從致富到享樂,中國社會契約還能維持多久?)
其實,李嘉誠長江基建集團棄港赴英上市,目的應該即在擺脫中、港的經濟衰退,因為香港已經無法吸引外國資金。
香港、李嘉誠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風向標。而自從習近平上台之後,李嘉誠十幾年一直在套現,一直在轉移集團資產,大部分資產轉移到歐美、英國最多。
如今,正式棄港赴英上市,終於跑了。那麼,中、港經濟未來究竟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