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閱讀時間 ‧ 約 40 分鐘

準備動工!高雄近年最重要的道路建設—國道7號!

國道7號,是高雄目前正在推動的道路中,最受人矚目的其中一項建設,怎麼說呢?

raw-image


因為光是從時間來看,不管是在規劃階段、還是環評審查,都是10年起跳等級,而在交流道方面,數量則是曾經來到9處之多,考慮到頻繁的匯入匯出、可能會影響行車安全,因此有人稱這條路是最危險的國道,甚至因為國7預計會跟國10相連,同時還有另一條、正在規劃中的高屏二快也可能會銜接,進而誕生了複雜的仁武系統交流道設計,整條國道的總建設經費,則是超過千億元,都再再顯示國7所牽涉到的議題、以及影響層面,是多麼的巨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條國道建設計畫,究竟有哪些重點、以及何時完工通車吧!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h_oe5xJ444c


為什麼要蓋國7?

每次講到新的道路建設,一定都得回頭看一下,蓋這條道路的理由是什麼。

國道7號的規劃路線,主要是從高雄市仁武區,國道10號仁武交流道開始,往南行經鳥松、鳳山、大寮、小港區,最後沿著臨海工業區東側,止於南星路,全長約23公里,總共設置7處交流道,所以用膝反射般的直覺,就能知道國7跟高雄港,有非常大的關係。


不過直接這樣下結論,有點不太負責任,這邊得從高雄港的兩大資料做分析,第一個,是單純以現狀、也就是不考慮未來的任何擴張計畫來看,現有出入港口的貨櫃車,對於高雄交通帶來哪些影響。而第二個,則是必須把未來高雄港,預計會進行的擴張計劃納進來,同時一樣得進行預測分析,尤其大家對於交通最為看重,畢竟沒有人希望這些計畫所帶來的車流,把附近道路塞爆。

首先,從現有高雄高速跟快速道路來看,在相對精華的區域中,就只有南北向的國1,跟東西向的台88,沒有其他替代路線,尤其國1是許多短途車流,必須經過的通勤幹道,也導致國1在尖峰時刻,部分路段真的塞到不行,像是鼎金、高雄交流道都滿可怕的。


而在地區性交通就如此龐大的情況下,還得考慮到高雄港的貨櫃車進出量也不小,根據統計,光是國1五甲—三國通道,16小時中的貨櫃車,雙向合計就來到約1.7萬輛次,甚至部分路段的重車比例高達35%,都是相當驚人的數字。


不過說到三國通道,就突然想到之前有人拍下地面上的標示,問說請問去曹操陣營,應該下哪個交流道,直接跟三國時代聯想在一起,看來是要去草船借箭了。其實這裡的三國,指的是國道、國際機場跟國際海港,路線大概是從高捷南機廠,到台糖停車場附近,當初是為了解決中山四路的貨櫃車流所興建,跟國7的興建目的之一,是有那麼一點雷同,不過這條道路,其實點出高雄港的嚴重問題,那就是重型車輛嚴重的影響周遭交通。


而這裡要說的更簡單一些,可以把整個交通狀況,拆成單純的高雄港往返國1,從2009年的地圖可以看到,因為當時國道沒有延伸到港區的關係,進出國1的貨櫃車,大部分會走緊鄰住宅區的漁港路與新生路,而旁邊的台糖停車場也是一樣,造就客貨車混流、許多貨櫃車在市區道路上行駛的景象,不僅對於周遭居民帶來困擾,對於物流來說,也因為道路運轉效率差,造成時間跟油料成本的浪費。


這個問題是直到後來的三國通道,以及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工程,才有明顯的解決。不過上面這兩項工程,其實對於高雄港更東南邊的貨櫃中心與工業區,就比較難利用到,尤其這裡在未來,有不少計畫正陸續啟用完工。


未來有哪些重大計畫?

OK,前面只有提到高雄港,現在對於國1和周遭道路,所造成的影響而已,如果把未來的計畫納入,那就更不得了了。

從進行中計劃來看,影響最大的是近年陸續啟用的第七貨櫃中心一期與二期,是全台少見的自動化貨櫃基地,預估一年儲運能量,可以達到450萬TEU,欸...單看這個數字可能沒甚麼感覺,要更具體一點的話,可以把2023年的台北港、基隆港跟台中港數字相加,會得到約475萬TEU的數字,代表高雄港的第七貨櫃中心,差不多等於這三個港口的總和,可見處理量能有多麼的大,甚至第七貨櫃中心的遠期目標,還希望能夠來到每年650萬TEU,可想而知未來貨櫃車的增加數量。


而除了第七貨櫃中心,在更西側還有洲際二期的倉儲物流區跟散雜貨碼頭,倉儲物流區大部分以石化產業為主,進駐業者包括台塑、台聚、中石化、勝一、長春、利百特等,是把先前分散在中島與前鎮港區的設施,全部集中到這裡,可說是高雄石化轉運的新重鎮,也讓高雄港偏北部區域,能有不同的新市容與發展機會,目前有部分工程還在進行中,同時陸續也有業者開始營運。


第三個則是跟正在進行中、與大林蒲遷村計畫有極大關係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簡單來說,就是希望把工業區與產業園區,所排放的資源、廢棄物、廢水這些東西,再生循環利用,但整個計畫跟大林蒲綁在一起,同時遷村計畫還在進行當中,後續也還有整體園區的開發,因此這個計劃比較偏未來性一點,不確定性也比較高。


但麻煩的是,從上面這三大進行中計畫,大部分是位於高雄港東南側來看,不同於第一到第五貨櫃中心,可以走高架快速接上國1,對於市區道路影響相對小,現在的第六、第七、洲際貨櫃中心,以及臨海工業區,得先走台17市區道路才能接到國1,不僅附近有很多住宅,更造成台17線部分路段,現在就出現壅塞問題,甚至經過評估,到了2051年如果沒有國道7號,還會連帶造成目前已經很塞的國1高雄市區路段,更加嚴重。


所以簡單來說,中央與地方政府,認為國道7號必須興建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希望減輕目前國1楠梓以南的壅塞狀況,讓國7分擔國1部分車流、減少回堵二則是提供現在與未來完工的貨櫃中心與工業區,重型車輛直接駛入國道的新選擇,降低市區道路塞車的可能性。如果用地圖簡單分類,可以用台船、中油與紅毛港附近切成兩半,上半部以國1為主,下半部的臨海工業區、第六、第七與洲際貨櫃中心,還有南星計畫跟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則是走未來通車的國道7號。


不過,整個國7歷經這麼長時間的規劃,其實有出現不少、原本期望帶來更好紓解車流效果的路線,但後續都因為一些原因而消失,甚至更有趣的是,還出現更往北延伸,用國道7號把台南跟高雄,連接起來的終極版本,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規劃呢?


國道7號還要延伸到台南?

國道7號延伸台南的構想,其實是出自於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路線,也可以說朝向把台南跟高雄,用高速公路串連起來的終極版本。

而整個北延路線的初步規劃,主要是從國10仁武交流道繼續往北,先在仁武—燕巢間與國10共線,之後在燕巢交流道南側附近分開、繼續向北延伸,隨後通過國1與國3,兩條高速公路之間,並且沿路經過岡山、路竹、田寮、阿蓮等區域後,在二仁溪附近進入台南市歸仁區,接到台86、或是繼續往北跟國道8號銜接,而且還不只如此,在整條路線中間也提到,可以在岡山地區與國道1號、南科高雄園區中山高聯絡道、或是在關廟地區與國道3號銜接,如果真的全部成真,這條國7就會變成串接國1、國3、國10、台88、台86及國道8號的超級路網,直接從台南新市區通到高雄小港區,幾乎貫穿整個高雄跟半個台南,不得不說,真的是個非常龐大的規劃。


而會出現這條路線的原因,主要是當初可行性研究的時候,是把目標朝向未來台南高雄之間,以高快速公路連接的最終需求進行規劃。但在美好願景的背後,當然就是對於現況的妥協,畢竟目前國7就只停在國道10號,未來北延到台南的路線規劃,還得經過效益評估,尤其還得考慮到國1跟國3的整體交通狀況,究竟需不需要第3條國道路線,所以把北延路段標上「真·有生之年系列」,應該也不為過。


而國7的消失路線,也不只有延伸到台南路段,還有包括原本計畫從新生路附近開始,經過平和西路、平和東路、中山四路、宏平路至高松路,最終接上國7的三五櫃聯絡道,全長約6.4公里,主要是考量當時第三跟第五貨櫃中心,是高雄港進出旅次運量最大的地方,為了紓解交通,所以規劃一條可以直接服務的聯絡道。但後續因為地方民眾強烈反對,同時其餘方案也受限於行車安全、用地取得、建物拆遷等等原因影響下,加上三國通道與高雄港聯外高架陸續通車,最終在2010年,就決議暫緩推動。


再來則是在國7多次的地方說明會中,許多民代跟民眾都提到的替代路線,高屏溪西側案,整個路線雖然一樣是從南星路開始,但後續不往北轉、而是繼續往東南邊延伸,經過小港區鳳鼻頭漁港東側進入林園區,同時沿著大發工業區東側、跟高屏溪往北,並且部分路段跟台29,或是高屏溪西側堤岸共線,最終跨越台1線後,在大社、燕巢交界銜接國道10號,相較於目前版本,整個高屏溪西側路線,則是繞過了整個山區,同時總長度也增加不少,路線全長來到約35.5公里,當初提出這條路線的原因,是認為比目前路線版本好,也不會帶來太多環境破壞、徵收問題。但後續相關單位認為,這個高屏溪西側路線,在無法紓解國1高雄市區塞車、路線過遠、增加經費等等原因下,最終並沒有採用。


最後則是國7在臨海工業區的路段,後續有做出路線調整,也就是原本國7是預計走中林路,相較現在的沿海三路,能夠更直接服務整個臨海工業區,但因為中林路上方與地下的管線太多,所以後續出現了台17案跟山邊路案,同時跟中林路案進行比較,最終因為山邊路,可能會對保育類動物棲地,造成破壞的疑慮下,由台17方案出線。


直到現在國7依然存在爭議?

其實從上面眾多的路線方案,應該能感受到一點,推動國道7號的困難程度,也就是必須考量各方許多的不同意見後,融合出一個、不是每個人都100%滿意的版本,同時近年整個國7的最大爭議,主要是在路線選定上,像是國7綜規路線,原本是計畫走大寮區的興中街,但因為推動過程經過幾十年,興中街已經建立許多廠房,如果要蓋國道就得拆遷、影響許多人的生計,因此高公局把路線改到工商路,引起當地居民不滿。


又或者有些人是投入資金,將農地改良成有機農田後,卻收到國7以優化路線的原因,變更路線而通知的公文,導致居民認為因為農地影響小、工廠影響大,因此國7路線優化只閃避工廠,卻不閃農地的反對聲浪。甚至有些私有建物,未來是有可能位於國7路線的下方,雖然看起來會用不同的距離,來設定地上權並且補償,但是呢...這個生活品質,可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當然,路線也是有不錯的更動案例啦,像是國7北端銜接國10,原本是計畫徵收不少私有土地,不過經過反應後,發現鄰近有大片的台糖土地可供使用,引此降低私有土地的徵收面積。


總而言之,在推動建設計畫的時候,有兩個最不樂見的議題,一就是環境保護、二就是徵收,而國7很棘手的是,幾乎這兩大議題都遇到不小的困難。但從徵收的角度來看,非常現實的是,雖然整個路線會優先使用公有地,但在整個都市發展下,一定也會需要針對私人土地進行徵收,而單就影響層面來看,徵收住宅的影響一定最大,中等的則是工廠,最後就是沒有建築物的土地,這也是為何許多建設計畫的徵收,到後來會看到許多農民跳出來反抗的原因。


何時完工通車

最後從時程跟經費來看,根據2024年7月的公聽會簡報,目前國道7號暫定2025年12月,完成用地取得,2026年初開始施工,2030年底完工,跟建設計畫中的預估時程相比,有稍微晚一點,不知道之後會不會分段通車,也希望整個招標過程能夠順利完成。而總建設經費則是來到1357.86億元,由國道基金負責78%,其餘則是中央預算的22%。


而在國道7號完工通車後,從預測數據來看,在有銜接高屏二快的狀況下,可以減少國1高雄市區段,約39~40%聯結車旅次,整體交通量則是減少11~26%,讓國1高雄市區的八德至高雄,服務水準從F上升到C,效果可說是相當顯著,但同時會增加國3約16~23%的交通量,國10則是得分段來看,像是會增加仁武—燕巢系統約19~24%交通量,而仁武—鼎金系統則是減少約37%。其他還有像是對於台88、鼎金、五甲、仁武系統交流道,個別的詳細影響預測分析,不過這就太細了,因為提到許多不同方向匝道的影響,歡迎有興趣的觀眾自行深入研究。最後,因為國道7號的通車時間,已經註定會比洲際貨櫃中心晚,面對未來陸續增加的車流,目前似乎暫定會在現有的台17線,調整部分綠帶及車道配置,用來設置貨櫃車專用道,作為國道7號還沒通車前的配套改善措施。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h_oe5xJ444c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台灣解碼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