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客觀來說生活在同一個物質世界裡,不過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價值觀,又或者很殘酷的社會位階反映出不同的生活狀態,看到的世界與體悟截然不同,世界帶給我們感受與認知差異甚遠
比如說早餐店工作人員和公務人員,兩者的生活型態就是如此不同,公家機關8:00上班,可能6:30起床,取決於上班距離,那討海人,提供早市豬隻的供應商,凌晨就要開始工作,有人才正要睡覺,他們卻已經要起床工作
我們根據生活上該物質的需要程度,來做判斷分析是否對我們重要,也因此我們用很狹隘的眼界在理解這個世界,向之前有說的大猩猩實驗,我們的感知是有限度的,我們沒有自己想像中聰明,我們大腦傾向會將它做簡化,降低複雜程度,以方便我們去了解任何事情,問題是當過於簡化,反而會造成誤判,做出錯誤的決策
書中以汽車來舉例,在一切發展順利,正常狀況下,我們不需要知道汽車內部的複雜機械裝置,只要知道車子可以成功運轉,能夠上路就行,然而當出現狀況時,我們才會忽然意識到車子的複雜性
更糟糕的是:當這事情簡化被我們理解,卻發生突發狀況時,我們以為我們自己知道,但事實的真相是:我們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所面臨的混亂,便會使我們茫然無助,迷失方向
出乎意料的事態出現後,我們才會被迫意識到之所以可以順利執行,前置作業有這麼多
我們很少深入思考,事情的原因與潛伏在表象之後的真相,輕易的未經思考的,靠本能再行動,也因為這樣,容易犯下衝動性的錯誤,如果我們有在多加思考一下,或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踩的雷
不去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就很難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就像飄塗在水上的浮萍,風往哪裡吹,就往哪裡飄,而這狀態是我們想要的嗎?
沒有建立自己的思考脈絡,嘗試認真的檢視自己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就好像活在虛幻的世界中,沒有基石作為基底,遲早會跌落谷底,我們必須透過實際的行動來深刻體悟書中或長輩交給我們的道理,要不然這些終究只是別人的想法,資訊只是資訊,現實與你的認知是對不上的,內外的不一致性,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