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破裂?還是修復!

當今世代,男歡女愛,悲歡離合似乎是平常事,離婚更是很多怨偶的不幸結局。儘管廣東人有一句諺語,說「寧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意思是兩害取其輕。如果教人罰打兒子是多管閒事的話,那教唆別人離婚,最後人家妻離子散,便是萬不該做的事情。

儘管如此,人們面對關係的破裂,大多是性格不合,感情不和,又或是生活習慣南轅北轍,致令愛侶越走越遠,其次促成婚變的常見原因有沈迷色情網頁、嗜酒、吸毒、賭博、嫖妓和家暴等等行為。還有一個導至感情破裂最致命的傷害,莫過是其中一方對婚姻不忠誠,出現了婚外情。一旦發現配偶有出軌行為,勢必對婚姻帶來非常巨大的破壞,莫說要修復感情,就是要冷靜下來好好溝通也不容易。

誠然一方出軌,另一方必然掉進一個視己為受害者的景況,失望難過、自怨自艾,生不如死等等負面情緒瞬間湧上心頭。可是情緒過後,無法逃避的問題總得面對和解決,成了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面對配偶不忠,有人先選擇不原諒,然後以觀望態度去評估對方的誠意和行動,才再決定如何解決破裂的關係,亦有人因為不能接受對方出軌行為而毅然選擇走上離婚之路。但為數不少的人則權衡各方輕重利弊之後,選擇原諒對方,留下來繼續守護家庭。

無論如何,以上任何一個決定都需要付出無比的勇氣,選擇修復關係的需要勇氣,選擇破裂的更需要勇氣,因為兩者都有可能引領人們進入另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屬好屬壞?無人可定斷。

選擇離婚的人,倘育有年幼子女的話,那子女必定成為父母離異付出最大代價的人,從此子女的人生不再一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所以他們會將父母離婚視作自己的錯。孩子的心理和情緒處理不好,一生受害,不能輕視。故此,要修復因父母離異而破損的小小心靈遠比父母修復破裂的關係更難、更複雜。

至於選擇修復婚姻關係的人,雙方均要拼棄受害者的心態。打破信任的一方不但需要向對方證明自己是一個負責任和值得信賴的人,還要抽出時間與伴侶多加溝通。另一方則要真誠地重新接納對方,使能再次建立親密關係。

縱使這是老生常談,但牢不可破的關係也有面臨挑戰的一天。所以建立一個幸福和健康的親密關係是需要雙方一起努力才能達成。敢問人誰無過?在失去信任的情況下,彼此接納,真誠溝通更形重要。雙方能夠不拘泥過去,試以各種有意義的方式去創造未來。這樣,關係才能復和,家庭才變得美滿。

當然信任一旦被打破,關係出現裂痕勢所難免。雖然人面對這些情況會感到非常痛苦,但從長遠來看,不解決這些引發裂痕的問題,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更甚可能傷害其他家庭成員。

以下列引是一些專業人士的建議,或可供面對關係出現不忠或誠信遭受破壞的伴侶參考。

1.承擔責任

如果一方出現不忠或誠信被破壞,最重要是對所發生的事情承擔責任,並了解自己的行為如何傷害了伴侶。

避免作出防禦或迴避自己的錯誤,不要陷入自我厭惡,應以愛心和誠實的方式面對,為開始重建信任創造空間。簡而言之,承擔責任,不要試圖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或將其歸咎於其他人和事。  

2. 給伴侶一個機會來贏回信任

被背叛的一方完全有權利感到受傷和生氣,但如果自己有改善這一段關係的想法,那麽給對方一個機會來重建自己對伴侶的信任是非常重要,否則信任永遠無法恢復。

3.誠實透明

雙方必須首先對自己誠實。與其壓抑情緒,雙方更應試著對彼此「徹底透明」,坦誠地分享感受,了解關係中缺失了什麼?為什麼對方會傷害自己等等…把一切真相都說出來,即使覺得承認某些事情有點愚蠢或是難為情。

然而打破信任的人,必須對自己完全開放,為了對方更應誠實告白。這一種坦誠不是自我批判行為失誤那麼簡單,也不是試圖擺脫自己不知道如何是好的局面,而是為了彼此而誠實說話。

4. 對你傷害的人給予同情和關懷

如果自己是傷害伴侶的一方,很容易陷入一種極度羞愧和失望的惡性循環,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與其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責備自己做錯了什麼,不如試著把精力轉移,積極關心和同情伴侶所受的傷害,從而向對方付出更多的關懷。

5.尋求專業幫助

破裂的關係對每一個人都造成傷害。如果存在重大違規行為,請考慮參加婚姻輔導,尋求更專業的治療和指導。

早前叮噹觀看了一個東瀛電台的節目,當中介紹了一項專門修補破裂器皿的傳統工藝,叫做「金繼」,又稱「金繕修復」。工藝師傅使用金漆來黏合陶器破損的地方,一則可以讓具有紀念意義的器皿重生,二則器皿修復後的金漆裂紋呈現出另一種美麗,象徵著不完美但卻令人珍惜的情感。伴侶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沒有人天生就是完美,更沒有一段關係能夠保持完美。如果把意見不合、吵鬧爭執、或是背叛受傷視作感情路上的大挫敗,然後轉身就逃,這樣很可能會錯失一個更深入認識對方的機會。換個角度去想,偶爾的「破裂」可能帶給彼此一個新的機會,好好和所愛的人溝通,並且一起發現過去不曾想過要注視的地方,給親密關係帶來希望。

或許當我們願意停留下來的那一刻,人才發現原來幸福不曾離開,一直就在我們身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