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佛法只是念經拜佛?想錯了!學佛不只靠信仰,還需要深思熟慮!
攝類學是進入五大論的入門票,幫助你培養思辨能力,讓佛法在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一切佛法經論典籍的基礎–攝類學,並且要用攝類學論式辯論。
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正確運用攝類學辯論論式的三大關鍵:
1.攝類學辯論的基本論式–「前陳、後陳、因」。
2.攝類學辯論論式的構成含義。
3.「是」與「周遍是」的差異在哪?
掌握這三大要點,就可以立即上手攝類學辯論論式,將在佛法思考辯論中更上一層樓!
這種辯論格式分為三部分,標準論式格式如下:A有法,理應是B,因為是C的緣故。
所以基本構成是:前陳 + 後陳 + 因。
舉例來說:白法螺的顏色有法,理應是顏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這個意思就是「白法螺的顏色是顏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在這個例子中:
有法就是區別「白法螺的顏色(前陳)」跟「是顏色(後陳)」的用詞。
詳情請見:
https://buddhism.hoffmantechsolutions.com/intro-to-collected-topics-debate/
一般而言,「前陳 + 後陳 + 因」這三部分構成一個完整的辯論論式。而這三部分又各自組成了兩種最重要的關係,即:前陳是因、因周遍後陳,下面來一個個說明。
前陳是因其實意思就是,所列的「前陳」符合因的描述,舉上面的例子來說:「白法螺的顏色有法,理應是顏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
前陳是因,就代表:白法螺的顏色是顏色。
舉上面的例子來說:「白法螺的顏色有法,理應是顏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就代表:若是白色皆周遍(一定)是顏色,而且“沒有例外”。
「是」表示一個概念符合另一個概念的定義或條件。這種關係主要體現在「前陳與因」之間的關係。
範例:白法螺的顏色,「是」顏色。(見上圖一、前陳是因)
解釋:這句話意味著「白法螺的顏色」這個具體概念完全符合「顏色」這個更廣泛概念的定義。換句話說,當我們談論白法螺的顏色時,我們實際上在談論一種顏色。
相比之下,「周遍是」表達了一種更加全面和“無例外”的關係。這種關係通常出現在「因周遍後陳」中,即因與後陳之間的關係。
範例:若是白色,皆「周遍是」顏色。(同理,見上圖二、因周遍後陳)
解釋:這句話代表,所有是白色的事物,“無一例外”地都屬於顏色的範疇。無論我們考慮哪種白色物體(如白紙、白絲帶、白衣服等),它們都必定是顏色的一種表現,沒有例外。
「是」強調特定事物或概念的屬性,而「周遍是」則強調一個概念對另一個概念的全面包含關係。
在實際辯論中,正確使用這兩個概念可以幫助我們更精確地表達論點,避免邏輯錯誤,並更有效地分析對方的論述。例如,我們可以說「白法螺的顏色是白色」,但不能說「若是白色周遍是白法螺的顏色」,因為白色不僅限於表現在白法螺的顏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