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類學 | 紅白顏色 | 斷諍論(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在駁他宗裡面沒有講的很清楚的內容,就會在斷諍論當中講清楚~


以下是課本內容:

有人說:白法螺有法,理應是顯色,因為是白故。
若不成立,彼有法,理應是爾,因為是白法螺故。
按此則舉相違遍。
那麼質云:白馬有法,理應是白,因為是白馬故。
周遍相同。
不能許者,因為不是物質故者,因為是補特伽羅故者,因為是馬故。

"有人說"這段所說的內容,在這裡是立宗方;而此書所要成立的觀點,是辯方


首先複習一下什麼是前陳、後陳、因。"有法"前面的部分就是前陳、"理應"後面的內容是後陳,因為__的緣故就是"因"。詳細的舉例如下:

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1) | 有/無前陳的論式


那我們就將上述課本的原文做還原:

辯方:白法螺有法,理應是顯色。

立宗方:何故?

辯方:理應是顯色因為是白故。

立宗方:因不成。

raw-image

辯方:白法螺有法,理應是白,因為是白法螺故。(已經給不出更多理由了)

立宗方:相違遍。

(補充:相違遍,指的是後陳與因完全相反,就是指"若是白法螺,皆周遍不是白"當後陳與因強烈矛盾時,也可以用"相違遍"


(此時交換身分辯論,立宗方(佛教觀點)來當辯方,對方辯方改當立宗方)

辯方:若是相同思路的話,那,白馬有法,理應是白。

(這個思路跟你剛剛講的"白法螺有法,理應是白,因為是白法螺故。"一模一樣)

立宗方:何故?

辯方:理應是白,因為是白馬故。

立宗方:不周遍。

辯方:理應周遍,因為"白法螺有法,理應周遍是白"與"白馬有法,理應周遍是白。"二者是相同故。

立宗方:那我要改根本宗承許。

辯方:白馬有法,理應是白。(再確認一次根本宗)

立宗方:承許。

辯方:根本宗,嚓!嚓!白馬有法,理應不是白,因為不是物質故。
(物質,就白話來說,是指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可以被人的意識反映出來,客觀實在的一個法;而佛教的觀點,是由非常微小的微塵所形成者)

立宗方:因不成。(白馬有法,理應不是物質因不成。)

辯方:理應成立,因為是補特伽羅故。

立宗方:因不成。

辯方:理應成立,因為是馬故。

raw-image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一層一層講述因不成之後,辯方會繼續給原因,就繼續一層層往下~



補特伽羅是梵文,是指所有"有感受者",包含佛;
但佛教觀點不會把植物定義為有感受,因為植物沒有心識。

然而外道會把植物當成有心識, 像是含羞草一碰到他就會閉合,葉柄會下垂,但佛教認為含羞草沒有心識。

補特伽羅是有心識者,其性相(定義)是"依五蘊隨一而假立的我"

(ps.佛教中沒有靈魂這個詞~)


從以上可以看出來,學習攝類學必須不斷的把時間投入辯論,如果只是跟著老師學習,那真的是完全不會進步。

聽說,印度三大寺就有一類人,是每天跑五堂課去聽課,非常精進,但到辯經場因為膽子不夠,所以完全不敢開口,三、五年後就會發現自己完全學不下去,很辛苦,最後有的還俗,有的幫寺院處理雜事,例如開拖拉機、打雜等。

那怎麼樣的人是學的下去的呢?就是每天只上一頂多兩堂課,但花大把時間投入辯論者,通常一堂課也不會花太久上課,常常只有半小時內,但上課老師會在課堂上出大量會有疑惑的點,讓大家去辯論~

學五大論要激發自己的智慧,而不是一直只靠老師聽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15會員
65內容數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2024/11/13
在之前的紅白顏色系列文章中,我們深入探討了色、聲、香、味、觸等方面的辯論,並示範了如何有效駁斥他宗觀點。 這些辯論技巧看似相似,但通過反覆練習與講解,能幫助初學者逐步掌握辯論的思維與技巧,為進階學習打下紮實基礎。 今天我們將聚焦於「若是成事皆周遍常」的辯論,透過實例展示立宗方與辯方如何運用邏輯推
2024/11/13
在之前的紅白顏色系列文章中,我們深入探討了色、聲、香、味、觸等方面的辯論,並示範了如何有效駁斥他宗觀點。 這些辯論技巧看似相似,但通過反覆練習與講解,能幫助初學者逐步掌握辯論的思維與技巧,為進階學習打下紮實基礎。 今天我們將聚焦於「若是成事皆周遍常」的辯論,透過實例展示立宗方與辯方如何運用邏輯推
2024/11/05
在之前的駁他宗文章系列中,如《攝類學 | 紅白顏色 | 斷諍論(2) | 風是大種所造嗎》,我們透過課本中的實例,展示了辯論者如何提出並堅持自己的觀點。 本篇將聚焦《斷諍論》中紅白顏色的第4段論證,透過具體案例還原立宗方與辯方的推理技巧和觀點修正,讓辯論的邏輯力量一覽無遺。 1.什麼,所知是形色
2024/11/05
在之前的駁他宗文章系列中,如《攝類學 | 紅白顏色 | 斷諍論(2) | 風是大種所造嗎》,我們透過課本中的實例,展示了辯論者如何提出並堅持自己的觀點。 本篇將聚焦《斷諍論》中紅白顏色的第4段論證,透過具體案例還原立宗方與辯方的推理技巧和觀點修正,讓辯論的邏輯力量一覽無遺。 1.什麼,所知是形色
2024/11/04
《攝類學 | 紅白顏色 | 斷諍論(1) | 白法螺是白色嗎》一文中,我們通過課本實際例子探索了白法螺是/不是白色的辯論過程。 本篇將深入探討《斷諍論》關於紅白顏色的第三段論證,還原立宗方與辯方的推理過程。 1.疑,風是大種所造嗎? 斷諍論的課本原文: 又他說:風有法,理應是大種所造,因
2024/11/04
《攝類學 | 紅白顏色 | 斷諍論(1) | 白法螺是白色嗎》一文中,我們通過課本實際例子探索了白法螺是/不是白色的辯論過程。 本篇將深入探討《斷諍論》關於紅白顏色的第三段論證,還原立宗方與辯方的推理過程。 1.疑,風是大種所造嗎? 斷諍論的課本原文: 又他說:風有法,理應是大種所造,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此篇進行了斷諍論的課本論式第一段還原~ 外道當中沒有斷諍論,這是佛教特有的特點,因為理路要清晰,且要有經典作為支撐~ 如果在駁他宗裡面沒有講的很清楚的內容,就會在斷諍論當中透過辯論講清楚~
Thumbnail
此篇進行了斷諍論的課本論式第一段還原~ 外道當中沒有斷諍論,這是佛教特有的特點,因為理路要清晰,且要有經典作為支撐~ 如果在駁他宗裡面沒有講的很清楚的內容,就會在斷諍論當中透過辯論講清楚~
Thumbnail
理路幻藥課文內,立自宗定所義色法及其分類,包括五處(色、聲、香、味、觸)和顯色、形色等。顯色分為根本色和支分色。接著提出五個練習論式的問題,涉及眼識所緣境、形狀和眼識認知等概念。這些問題旨在通過辯論來深化對基本佛學名相的理解,強調使用論式進行討論的重要性。整體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辯論思維能力。
Thumbnail
理路幻藥課文內,立自宗定所義色法及其分類,包括五處(色、聲、香、味、觸)和顯色、形色等。顯色分為根本色和支分色。接著提出五個練習論式的問題,涉及眼識所緣境、形狀和眼識認知等概念。這些問題旨在通過辯論來深化對基本佛學名相的理解,強調使用論式進行討論的重要性。整體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辯論思維能力。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2017.7.1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有聰明人,以禪宗與儒典和會,此不惟慧解圓融,亦引進諸淺識者,不復以儒謗釋,其意固甚美矣。 雖然,據粗言細語,皆第一義①,則誠然誠然。 若按文析理,窮深極微,則翻成戲論,已入門者,又不可不知也。 【注釋】 ①第一義:佛教稱究竟圓滿的真理為「第一義」
Thumbnail
2017.7.1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有聰明人,以禪宗與儒典和會,此不惟慧解圓融,亦引進諸淺識者,不復以儒謗釋,其意固甚美矣。 雖然,據粗言細語,皆第一義①,則誠然誠然。 若按文析理,窮深極微,則翻成戲論,已入門者,又不可不知也。 【注釋】 ①第一義:佛教稱究竟圓滿的真理為「第一義」
Thumbnail
正宗分: (1) 詳陳依正令生信樂 ~ 蓮池大師 述 「今謂妙色雅音。全體是自心顯現 . . .故云海生萬物。無物不海。心生萬法。無法不心。」— 蓮池大師
Thumbnail
正宗分: (1) 詳陳依正令生信樂 ~ 蓮池大師 述 「今謂妙色雅音。全體是自心顯現 . . .故云海生萬物。無物不海。心生萬法。無法不心。」— 蓮池大師
Thumbnail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經偈云 夫祖佛正意,本顯一心。何必教中,更談陰界。 答 : 隨妄心而破妄境,謂顯人空。除異執而說異門,成法解脫。無有定法,故號之為阿耨菩提。病差藥消,如筏喻之。法尚應捨。
Thumbnail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經偈云 夫祖佛正意,本顯一心。何必教中,更談陰界。 答 : 隨妄心而破妄境,謂顯人空。除異執而說異門,成法解脫。無有定法,故號之為阿耨菩提。病差藥消,如筏喻之。法尚應捨。
Thumbnail
「如是光明,名為智慧。智慧者,即常住之法。常住之法,無有因緣。」— 大涅槃經云 起信論云。當知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無非有。畢竟皆是不可說相。所有言說示教之者。皆是如來善巧方便,假以言語,引導眾生。令捨文字,入於真實。若隨言執義。增妄分別。不生實智。不得涅槃。但依義而不依語。
Thumbnail
「如是光明,名為智慧。智慧者,即常住之法。常住之法,無有因緣。」— 大涅槃經云 起信論云。當知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無非有。畢竟皆是不可說相。所有言說示教之者。皆是如來善巧方便,假以言語,引導眾生。令捨文字,入於真實。若隨言執義。增妄分別。不生實智。不得涅槃。但依義而不依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