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類學 | 紅白顏色 | 斷諍論(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在駁他宗裡面沒有講的很清楚的內容,就會在斷諍論當中講清楚~


以下是課本內容:

有人說:白法螺有法,理應是顯色,因為是白故。
若不成立,彼有法,理應是爾,因為是白法螺故。
按此則舉相違遍。
那麼質云:白馬有法,理應是白,因為是白馬故。
周遍相同。
不能許者,因為不是物質故者,因為是補特伽羅故者,因為是馬故。

"有人說"這段所說的內容,在這裡是立宗方;而此書所要成立的觀點,是辯方


首先複習一下什麼是前陳、後陳、因。"有法"前面的部分就是前陳、"理應"後面的內容是後陳,因為__的緣故就是"因"。詳細的舉例如下:

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1) | 有/無前陳的論式


那我們就將上述課本的原文做還原:

辯方:白法螺有法,理應是顯色。

立宗方:何故?

辯方:理應是顯色因為是白故。

立宗方:因不成。

raw-image

辯方:白法螺有法,理應是白,因為是白法螺故。(已經給不出更多理由了)

立宗方:相違遍。

(補充:相違遍,指的是後陳與因完全相反,就是指"若是白法螺,皆周遍不是白"當後陳與因強烈矛盾時,也可以用"相違遍"


(此時交換身分辯論,立宗方(佛教觀點)來當辯方,對方辯方改當立宗方)

辯方:若是相同思路的話,那,白馬有法,理應是白。

(這個思路跟你剛剛講的"白法螺有法,理應是白,因為是白法螺故。"一模一樣)

立宗方:何故?

辯方:理應是白,因為是白馬故。

立宗方:不周遍。

辯方:理應周遍,因為"白法螺有法,理應周遍是白"與"白馬有法,理應周遍是白。"二者是相同故。

立宗方:那我要改根本宗承許。

辯方:白馬有法,理應是白。(再確認一次根本宗)

立宗方:承許。

辯方:根本宗,嚓!嚓!白馬有法,理應不是白,因為不是物質故。
(物質,就白話來說,是指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可以被人的意識反映出來,客觀實在的一個法;而佛教的觀點,是由非常微小的微塵所形成者)

立宗方:因不成。(白馬有法,理應不是物質因不成。)

辯方:理應成立,因為是補特伽羅故。

立宗方:因不成。

辯方:理應成立,因為是馬故。

raw-image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一層一層講述因不成之後,辯方會繼續給原因,就繼續一層層往下~



補特伽羅是梵文,是指所有"有感受者",包含佛;
但佛教觀點不會把植物定義為有感受,因為植物沒有心識。

然而外道會把植物當成有心識, 像是含羞草一碰到他就會閉合,葉柄會下垂,但佛教認為含羞草沒有心識。

補特伽羅是有心識者,其性相(定義)是"依五蘊隨一而假立的我"

(ps.佛教中沒有靈魂這個詞~)


從以上可以看出來,學習攝類學必須不斷的把時間投入辯論,如果只是跟著老師學習,那真的是完全不會進步。

聽說,印度三大寺就有一類人,是每天跑五堂課去聽課,非常精進,但到辯經場因為膽子不夠,所以完全不敢開口,三、五年後就會發現自己完全學不下去,很辛苦,最後有的還俗,有的幫寺院處理雜事,例如開拖拉機、打雜等。

那怎麼樣的人是學的下去的呢?就是每天只上一頂多兩堂課,但花大把時間投入辯論者,通常一堂課也不會花太久上課,常常只有半小時內,但上課老師會在課堂上出大量會有疑惑的點,讓大家去辯論~

學五大論要激發自己的智慧,而不是一直只靠老師聽課~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此篇用論式自由辯論了青黃混合之色,理應是不是青色 ,並舉例大量青油漆中加入一滴黃色的話,雖然看不出來變化,但是不是青色的辯論。並且在文末加入了白話的版本及結論,可以看出用論式其實是非常簡潔有立,不會拖泥帶水,用一般討論就浪費唇舌還講不清楚,以此凸顯論式辯論的重要性。
此篇分享了另一個段落的駁他宗論式,這篇還原了駁他宗論式,可以看出"若是顏色皆周遍根本色"的概念是不正確的,並詳細的給出原因,這些辯論的段落都可以學起來,以後容入自己的辯論中,這樣也可以更加詳細的思辨佛經以及任何想討論的道理~
此篇分享攝類學 | 紅白顏色 | 駁他宗的課文原文,提供讓大家練習還原論式如何還原,並思考學習其中辯論的方法
此篇分享了另一個段落的駁他宗論式,這篇比較多代名詞,因此可以練習會不會搞混這些代名詞是再說什麼,搞得清楚的話,就可以對辯論一路一直挖掘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
透過駁他宗的辯論格式,可以清晰化如何用論式辯論,以及釐清一般人思想中對於顏色的錯誤理解~
此篇文探討"紅色、白色二者任一是不是紅色或白色?",透過論式快速表達一般常見的錯誤跟邏輯上的誤區,可以理解為何一定要用論式辯論的好處,也可以澄清邏輯的誤區,一舉數得
此篇用論式自由辯論了青黃混合之色,理應是不是青色 ,並舉例大量青油漆中加入一滴黃色的話,雖然看不出來變化,但是不是青色的辯論。並且在文末加入了白話的版本及結論,可以看出用論式其實是非常簡潔有立,不會拖泥帶水,用一般討論就浪費唇舌還講不清楚,以此凸顯論式辯論的重要性。
此篇分享了另一個段落的駁他宗論式,這篇還原了駁他宗論式,可以看出"若是顏色皆周遍根本色"的概念是不正確的,並詳細的給出原因,這些辯論的段落都可以學起來,以後容入自己的辯論中,這樣也可以更加詳細的思辨佛經以及任何想討論的道理~
此篇分享攝類學 | 紅白顏色 | 駁他宗的課文原文,提供讓大家練習還原論式如何還原,並思考學習其中辯論的方法
此篇分享了另一個段落的駁他宗論式,這篇比較多代名詞,因此可以練習會不會搞混這些代名詞是再說什麼,搞得清楚的話,就可以對辯論一路一直挖掘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
透過駁他宗的辯論格式,可以清晰化如何用論式辯論,以及釐清一般人思想中對於顏色的錯誤理解~
此篇文探討"紅色、白色二者任一是不是紅色或白色?",透過論式快速表達一般常見的錯誤跟邏輯上的誤區,可以理解為何一定要用論式辯論的好處,也可以澄清邏輯的誤區,一舉數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三論宗,即龍樹宗、提婆宗,是中國大乘宗派之一。以般若空義為本宗思想根幹,所以又稱為中觀宗、空宗、無相宗、無相大乘宗、無得正觀宗。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三論宗,即龍樹宗、提婆宗,是中國大乘宗派之一。以般若空義為本宗思想根幹,所以又稱為中觀宗、空宗、無相宗、無相大乘宗、無得正觀宗。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