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從明朝崩潰到三顧茅廬

藉口的代價:一個不完美的人生

過往,每當我面臨困難時,總會給自己找一個合情合理的藉口,來讓自己看起來似乎更「輕鬆」。例如,想要學習一門新技能時,我常對自己說:「最近工作太忙,等空閒下來再學吧。」又或者,面對健身的計劃,我總會說:「這個週末太累了,先休息一下,等下週再開始。」這些藉口讓我感覺合理又舒適,但當我停下來回頭看時,才發現,這些藉口在無形中拖慢了我向前的步伐,讓我錯過了許多本該實現的目標。

當我思索這些「藉口瞬間」時,我不禁想起了東方歷史中一個人,他因為為自己不斷找藉口,最終讓整個王朝的命運陷入悲劇。這個人就是明朝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的完美藉口

崇禎皇帝的故事其實讓我心有戚戚焉。他登基之時,明朝正處於內外交困的時期。內有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外有滿清勢力崛起,朝廷上下腐敗不堪,局勢危如累卵。作為一位年輕的皇帝,他本可以抓住機會,進行徹底的改革,為明朝挽回頹勢。但崇禎卻陷入了一個可怕的怪圈——他不停地為自己的無為找藉口

每當遇到一個關鍵決策時,崇禎總會找出許多理由來拖延。例如,當他發現朝中大臣貪污腐敗時,他不是果斷清除那些敗壞的勢力,而是選擇了觀望,告訴自己:「現在形勢這麼緊張,動大臣恐怕會引起更多動亂,等局勢穩定下來再處理吧。」他一次次地找藉口推延問題,結果卻是國內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直到無法挽回。

最讓人痛心的還有他對袁崇煥的處置。袁崇煥是一位頗有才能的將領,原本有機會成功抵抗清軍。然而,崇禎因為受謠言所惑,認為袁崇煥與敵方暗通款曲,便下令將他處死。當然,崇禎也為這個決定找了一個「完美的藉口」——「一旦袁崇煥背叛,將會給國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事實證明,袁崇煥根本無罪,他的死更讓明朝失去了抵禦滿清的重要力量,最終崩潰。

崇禎的藉口最終讓整個明朝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王朝的覆滅。他最後在北京城破時選擇自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一切,或許可以從他那些「完美藉口」的根源找到答案:如果他當初果斷行動,或許歷史會完全不同。

我的藉口生活

我不禁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和崇禎皇帝的處境雖然天差地別,但我也常常為自己編織一個又一個藉口,來推延該做的事情。比如說,我明明知道健康對我很重要,但每次計劃運動時,總有一大堆理由阻擋我去健身房:「今天太累了,等明天吧。」、「天氣太冷,還是留在家裡吧。」這些藉口聽起來多麼合理,但它們讓我一次次錯過了變得更好的機會。

無論是工作中需要完成的重要專案,還是自我提升的學習計劃,我總是能夠為自己的拖延找到「完美的理由」來安慰自己。每次都告訴自己:「再等等吧,現在不是最佳時機。」然而,這些藉口不僅沒有讓我進步,反而讓我陷入了原地打轉的境地,像是被無形的枷鎖捆住一樣。

不再找藉口,從行動開始

但話說回來,我不能永遠陷入藉口的怪圈。

也讓我想起劉備這號人物,劉備一生坎坷,但他與崇禎不同的是,他不僅從不找藉口,還能在逆境中找到機會。劉備出身寒微,與曹操、孫權等勢力相比,他的資源與勢力顯得格外渺小。但劉備從未為此找藉口。當時,他完全可以說:「我出身低微,如何能與這些豪強競爭?」或者「天下大勢已定,我的努力毫無意義。」但他沒有,他選擇的是積極行動,堅持不懈地尋找機會,廣結英才,終於在西蜀建立了自己的根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當時劉備的勢力羸弱,連一個可以信任的軍師都沒有,但他沒有因此放棄,而是親自三次拜訪諸葛亮,展示了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劉備的成功,絕不是靠運氣,而是因為他選擇了行動,而不是為自己找藉口。


小藉口,大代價

劉備和崇禎的故事讓我看清了一個道理:藉口越完美,代價往往越大。崇禎皇帝的藉口讓整個明朝崩塌,而劉備的行動則為他贏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當我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生活時,才發現那些拖延和藉口所帶來的代價是多麼沉重。一次又一次的「明天再做」,其實剝奪了我不斷進步的機會。無論是健身、學習還是事業上的挑戰,我曾經為自己找的那些完美藉口,最終都成為了我與成功之間的障礙。

擺脫藉口,迎接挑戰

從崇禎皇帝的故事中,我學會了要警惕那些「合理的藉口」,因為它們看似無害,實則拖慢了我們的步伐。而劉備的堅持與行動則提醒我,人生不應該被藉口所左右,只有積極面對挑戰,才能迎來真正的成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