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評論就像一把雙刃劍,你以為是在說服別人,其實是在製造對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這個政治極度分裂的時代,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在社交媒體上對政治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無論是諷刺某位總統候選人,還是在評論區留下隱晦的威脅言論,許多人都認為這只是在發洩情緒,無傷大雅。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最近我在Medium上看到了一篇名為《You Gain Nothing From Writing Political Stories … Except Enmity》的文章,作者James Bellerjeau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寫政治評論除了製造敵意,你什麼也得不到。這讓我不禁回想起自己過去在社交媒體上的一些經歷。


記得有一次,我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批評某位政客的文章,並加上了自己憤怒的評論。當時我以為這樣做能夠喚醒更多人的認知,沒想到卻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支持我觀點的人紛紛點讚,持相反意見的朋友則留言反駁。原本和睦的朋友圈瞬間變成了戰場,我不得不刪除了那條動態才平息了爭端。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在網絡上發表政治觀點往往只會強化既有的立場,很難真正改變他人的想法。正如Bellerjeau所說,95%的政治評論文章只對持相同觀點的人有說服力,而對於不同意見的人來說,這些文章只會讓他們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


更重要的是,我們常常忽視了一個事實:在任何政治爭議中,雙方的支持者都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當我們嘲笑或貶低持不同意見的人時,實際上是在疏遠和得罪了大量的潛在讀者或朋友。


那麼,我們是否就應該完全避談政治話題呢?我認為不必如此極端。關鍵在於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下是幾點建議:


1. 保持客觀和理性:盡量用事實和數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情緒化的言論。


2. 避免人身攻擊:即使你不認同某位政治人物的觀點,也應該尊重他們作為個人的尊嚴。


3. 承認複雜性:大多數政治問題都是複雜的,沒有簡單的對錯之分。嘗試理解並呈現不同的角度。


4. 尋找共識:即使在分歧中,也要努力找出雙方可能同意的部分,這有助於建立對話的基礎。


5. 鼓勵建設性討論:不要只是批評,也要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或改進建議。


6. 保持開放心態:願意傾聽並認真考慮與自己不同的觀點,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思想的交流。


最後,我們要記住,網絡上的每一個「對手」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個體。他們可能是你的鄰居、同事,甚至是家人。過度的政治對立不僅無益於社會進步,還可能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


正如Bellerjeau所言,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必製造負面情緒和仇恨。也許下一次,當我們想要評論政治話題時,可以先問問自己:這篇文章真的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還是只是在助長對立?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營造一個理性、包容的公共討論空間貢獻自己的力量。畢竟,真正的民主不僅需要自由表達的權利,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對話的智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罗叔说事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美國許多小鎮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產業衰落、人口外流、經濟蕭條,這些曾經繁榮的社區如今卻顯得格外蒼涼。然而,在這種衰敗中,卻孕育出了一種獨特的美學——「消逝的美國風情」(Fading Americana)。 最近,我有幸參與了一個名為「消逝的美國風情」的攝影項目。這
    在一個充滿爭議的社會議題中,我親身經歷了一場令人深思的真相追尋之旅。 那是一個平凡的週末,我像往常一樣瀏覽社交媒體。突然,一則關於某知名企業涉嫌非法排放有毒廢水的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帖子中附帶的照片和視頻看起來非常真實,顯示了工廠附近河流被污染的景象。我立刻感到憤怒,毫不猶豫地轉發了這則帖子,
    近日,網絡上流傳一段關於西奧多·赫茨爾——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重要人物之一——的爭議性日記內容。這段文字被斷章取義,用來指控猶太復國主義者從一開始就計劃驅逐阿拉伯人。然而,深入研究原始資料後,我們發現事實遠非如此簡單。 讓我們回到1899年。當時耶路撒冷市長尤瑟夫·哈利迪致信法國首席拉比,表達了對
    在近期的一段視頻中,YouTuber 和教授 Zoe Bee 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法西斯主義者缺乏想像力。她將這種現象稱為「法西斯單一想像」(fascist unimaginary)。然而,這個論點是否站得住腳?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 Zoe Bee 的核心論點是,右翼人士無法想像社會的新可能
    「如果政治是一場演出,那麼衛斯理·貝爾無疑是一位出色的變色龍。」這句話或許最能概括聖路易斯當前最受矚目的政治人物——衛斯理·貝爾的career軌跡。 從共和黨支持者到民主黨進步派候選人,從城市議員到地方檢察官,再到如今挑戰現任眾議員科麗·布什的國會議員候選人,貝爾的政治立場和身份似乎總是隨著政
    很多人聽到「政治」這個詞,第一反應往往是避之唯恐不及。但對於一些人來說,投身政治卻是一種使命感的召喚。最近,我讀到一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作家決定參政的故事,讓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一個安於筆耕的文字工作者,毅然決然地踏入政治這個看似風險重重的領域? 這位名叫湯姆·漢迪(Tom Ha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美國許多小鎮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產業衰落、人口外流、經濟蕭條,這些曾經繁榮的社區如今卻顯得格外蒼涼。然而,在這種衰敗中,卻孕育出了一種獨特的美學——「消逝的美國風情」(Fading Americana)。 最近,我有幸參與了一個名為「消逝的美國風情」的攝影項目。這
    在一個充滿爭議的社會議題中,我親身經歷了一場令人深思的真相追尋之旅。 那是一個平凡的週末,我像往常一樣瀏覽社交媒體。突然,一則關於某知名企業涉嫌非法排放有毒廢水的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帖子中附帶的照片和視頻看起來非常真實,顯示了工廠附近河流被污染的景象。我立刻感到憤怒,毫不猶豫地轉發了這則帖子,
    近日,網絡上流傳一段關於西奧多·赫茨爾——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重要人物之一——的爭議性日記內容。這段文字被斷章取義,用來指控猶太復國主義者從一開始就計劃驅逐阿拉伯人。然而,深入研究原始資料後,我們發現事實遠非如此簡單。 讓我們回到1899年。當時耶路撒冷市長尤瑟夫·哈利迪致信法國首席拉比,表達了對
    在近期的一段視頻中,YouTuber 和教授 Zoe Bee 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法西斯主義者缺乏想像力。她將這種現象稱為「法西斯單一想像」(fascist unimaginary)。然而,這個論點是否站得住腳?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 Zoe Bee 的核心論點是,右翼人士無法想像社會的新可能
    「如果政治是一場演出,那麼衛斯理·貝爾無疑是一位出色的變色龍。」這句話或許最能概括聖路易斯當前最受矚目的政治人物——衛斯理·貝爾的career軌跡。 從共和黨支持者到民主黨進步派候選人,從城市議員到地方檢察官,再到如今挑戰現任眾議員科麗·布什的國會議員候選人,貝爾的政治立場和身份似乎總是隨著政
    很多人聽到「政治」這個詞,第一反應往往是避之唯恐不及。但對於一些人來說,投身政治卻是一種使命感的召喚。最近,我讀到一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作家決定參政的故事,讓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一個安於筆耕的文字工作者,毅然決然地踏入政治這個看似風險重重的領域? 這位名叫湯姆·漢迪(Tom Ha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本文寫作於兩年前,大約是開始休學那年開始。    這篇文章是某位政治人物在他支持者眼中徹底OOC引發的崩潰潮下寫的。    當時抱著救世的念頭(不然現在我都是挖鼻孔:ㄏㄏ笑你,我們早說了)寫下了這篇「看政治指導文」,意外引發不錯的迴響。
    Thumbnail
    一般大眾憂慮其所處環境充滿威脅且複雜卻無力改變, 因此,他們藉著依附一些由政治菁英所提出的政治迷思 或是儀式等政治符號, 來簡化複雜的政治世界,並減緩其內在焦慮與不安。 政治菁英 藉著提供一些政治敵人、團體認同或是對領袖的依附,減輕一般民眾的壓力,並將其精力,轉而投注到群眾暴力或是政治順從。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不算政治文的政治文! 快到總統大選了!我也來跟風發個文,你們以為我要批評誰嗎?還是說支持某個候選人嗎?都不是!知道真相只有「柯南」而已😂其實是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天這次大選,我說出我的選擇⋯原因也有跟他說!他也贊同!可是問他⋯他說想投廢票!(就小孩才做選擇⋯三個都投😂)想表達對這政府的不滿,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本文寫作於兩年前,大約是開始休學那年開始。    這篇文章是某位政治人物在他支持者眼中徹底OOC引發的崩潰潮下寫的。    當時抱著救世的念頭(不然現在我都是挖鼻孔:ㄏㄏ笑你,我們早說了)寫下了這篇「看政治指導文」,意外引發不錯的迴響。
    Thumbnail
    一般大眾憂慮其所處環境充滿威脅且複雜卻無力改變, 因此,他們藉著依附一些由政治菁英所提出的政治迷思 或是儀式等政治符號, 來簡化複雜的政治世界,並減緩其內在焦慮與不安。 政治菁英 藉著提供一些政治敵人、團體認同或是對領袖的依附,減輕一般民眾的壓力,並將其精力,轉而投注到群眾暴力或是政治順從。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不算政治文的政治文! 快到總統大選了!我也來跟風發個文,你們以為我要批評誰嗎?還是說支持某個候選人嗎?都不是!知道真相只有「柯南」而已😂其實是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天這次大選,我說出我的選擇⋯原因也有跟他說!他也贊同!可是問他⋯他說想投廢票!(就小孩才做選擇⋯三個都投😂)想表達對這政府的不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