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槍砲、病菌與鋼鐵》第六章: 人類為何放棄狩獵,轉向農耕?

第六章深入探討了人類從狩獵採集轉向糧食生產的原因及時機。作者提出了一些關鍵問題:

  • 為什麼人類選擇放棄狩獵採集而轉向糧食生產?如果糧食生產更有利,為何人類沒有更早開始?例如,為什麼肥沃月彎地區的人們直到公元前8500年才開始種植糧食,而不是更早的公元前18500年或28500年?
  • 為什麼一些地區的人們(如西南歐)比其他地區(如肥沃月彎)晚了這麼久才開始糧食生產?
  • 又為什麼某些狩獵採集者在看到鄰近地區的人們從事糧食生產後,仍然堅持原有的生活方式?最終是哪些因素促使狩獵採集者轉向糧食生產?


作者首先解釋了一些關於糧食生產起源的誤解:

  • 糧食生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
  • 它的出現並非一個有意識的選擇,而是在無數次時間和精力分配的決策中逐漸形成的
  • 狩獵採集與糧食生產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界限


接著,作者提出了五個促使糧食生產出現的主要因素:

  • 野生食物的減少: 例如更新世末期大型哺乳動物的滅絕迫使人們尋找新的食物來源。考古證據顯示,當野生動物資源枯竭後,糧食生產的重要性增加
  • 可馴化野生植物的增加: 例如肥沃月彎地區氣候變化後,野生穀物的生長範圍擴大,為糧食生產提供了條件
  • 糧食生產相關技術的發展: 如收割、脫粒和儲存野生穀物的技術,這些技術為種植穀物奠定了基礎
  • 人口密度的增加與糧食生產之間的雙向關係: 人口密度增加促使人們生產更多糧食,而糧食生產又促進了人口增長,形成了一個正反饋循環
  • 糧食生產者對狩獵採集者的取代: 因為糧食生產者擁有更高的人口密度、更先進的技術,並可能攜帶更多致病菌,這些因素使他們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作者最後指出,大多數狩獵採集者最終被迫轉向糧食生產,或被糧食生產者取代。只有那些生活在不適合糧食生產的地區(如沙漠和北極地區)或地理環境阻礙糧食生產者遷入的地區(如加州、南非開普敦和澳大利亞)的狩獵採集者才得以倖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