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貧窮就會匱乏,忽視經濟現實的幸福是虛幻泡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貧窮與心理狀態的關聯



TED的《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poverty》指出,生活在貧窮狀態下的人,往往會處於高壓、焦慮、不快樂的情緒中。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容易失去耐心,無法為未來做出長遠的規劃。這種心理狀態可以理解為「貧窮心理學」,即貧窮不僅影響物質生活,還會深刻影響一個人的心理與決策能力。


影片中提到一個實驗:在肯亞,研究人員向貧困家庭提供了為期兩年的無償捐款。結果顯示,經過一年,這些家庭的幸福感明顯提升。他們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更具前瞻性的規劃,並且在孩子的教育上有更多投入。同時,社會上普遍擔心的成癮物質消費並未增加,這顯示金錢的增加能實質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


▌財富與幸福感的關聯

這個實驗結果讓人不禁思考金錢與幸福感的關係。常有人說「金錢買不到幸福」,但這部影片揭示了,當一個人處於財務壓力中時,金錢可以有效地提升幸福感。對於那些每天在基本需求中掙扎的人來說,一筆穩定的資金能讓他們從焦慮中解脫出來,進而讓他們擁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未來。這不是奢侈的消費,而是滿足了人們基本需求後,給他們帶來的心理安全感。


影片中的發現與Rutger Bregman的TED演講形成了呼應。Bregman主張通過無條件基本收入來解決社會問題,並強調這樣的政策能讓貧困者獲得更多尊嚴和自主性。這種理論背後,無疑是對人性中追求安定和幸福感的認識。


raw-image


▌年輕人普遍的絕望感

進一步來說,這些心理壓力並不僅僅限於貧窮國家,許多現代年輕人也面臨著相似的財務困境。即便受過高等教育,許多年輕人發現,自己在勞動市場中獲得的薪資不足以支撐基本生活。這與過去「教育等於高收入」的社會公式漸行漸遠。

許多社會學者指出,這種現象正在導致一種世代間的絕望感。年輕人發現,儘管自己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接受教育,卻依然無法擁有父母那一代人所享有的生活質量。當年輕人意識到努力工作未必能改變現狀,這種無力感會進一步加深社會的焦慮和不滿,並在網絡和日常生活中表現為反叛和憤怒。


▌社會流動性與階級固化

這種情況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發生,尤其在中國和韓國等地,年輕一代逐漸感受到社會階級的固化。曾經被認為理所當然的上升通道,如今變得越來越難以觸及。這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加劇,無論是網絡上的討論收入階級差距,還是社會上對現狀的不滿,都是這一現象的體現。

當人們不再相信努力工作能改善生活,這種絕望會引發社會的更大衝突。未來,如何解決這種無望感,將成為各國政府和社會制度設計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巴黎奧賽美術館旅館

巴黎奧賽美術館旅館


▌消費分層與心理健康對照

影片提到收入與消費時,讓我反思到另一個面向:經濟發展過程,社會的消費模式會逐漸分層,常見有中產階級藉由炫耀式消費分層確立自己在社會的階級。

消費、金錢與獲得的服務資源有實質上的差距。

富裕階層可以享受高品質的服務,包括心理諮商等,但這些對於中低收入群體來說往往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這加劇了不同階層之間的心理差距,並進一步鞏固了社會的分裂。


未來,如果我們要真正解決貧窮帶來的心理問題,就需要考慮如何讓心理健康服務普及到更廣泛的人群。比如,可以考慮設立小團體互助會,或者提供心理服務的積分補貼,讓更多中等收入甚至低收入人群有機會獲得心理健康援助。


▌結論:金錢與心理健康的聯繫

這段TED影片揭示了金錢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貧窮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更會導致深層次的心理壓力和決策困難。解決貧困問題,除了提供財政支持,還應考慮如何在社會結構上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心理健康服務,減少不同階層之間的心理落差。


儘管這部影片中的實驗只是在肯亞進行,但其背後的理論和結果對全球各地的社會問題都有啟示。當我們重新審視貧窮時,我們不應只看到物質上的匱乏,更應關注貧窮所帶來的心理後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lon de l'Ordinary Space
4會員
52內容數
服裝設計→海外打工人→產品開發→品牌行銷→走向心理諮商 一路轉型,一路學會拆解自己和世界 寫些關於職涯探索、心理學、還有人在中途轉彎的故事 小知識+小感悟+小幹話,一起當個有點迷茫但不無聊的人
2025/03/13
起源於眾量級Andy的影片,事業開始時,兩人都想讓家庭過得更好,打拼度過難關。 錢、事業的中性特質,可以透過這個東西獲得不同事物,例:對於沒有安全感的人,保留一定程度的資源=生活有保障。 又或者,事業的收益、規模=展示個人自我價值的櫥窗,獲得被認同感是他深層的渴望。 如果希望家庭能維持平衡該怎麼做?
Thumbnail
2025/03/13
起源於眾量級Andy的影片,事業開始時,兩人都想讓家庭過得更好,打拼度過難關。 錢、事業的中性特質,可以透過這個東西獲得不同事物,例:對於沒有安全感的人,保留一定程度的資源=生活有保障。 又或者,事業的收益、規模=展示個人自我價值的櫥窗,獲得被認同感是他深層的渴望。 如果希望家庭能維持平衡該怎麼做?
Thumbnail
2025/02/21
最近錫蘭《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引起廣泛的討論,相關的影片像苗博雅線上直播影片、志祺七七對錫蘭影片的回應,整個系列都看完後,我想作為一位心理諮商的從業者,我想分享我實際參與過的心靈課程、卡內基課程的感受,以及我所觀察到諮商行業的不同。
Thumbnail
2025/02/21
最近錫蘭《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引起廣泛的討論,相關的影片像苗博雅線上直播影片、志祺七七對錫蘭影片的回應,整個系列都看完後,我想作為一位心理諮商的從業者,我想分享我實際參與過的心靈課程、卡內基課程的感受,以及我所觀察到諮商行業的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焦慮並非來自缺乏,而是來自過於接近真實。 當象徵秩序無法填補裂縫,我們被迫直面無法言說的核心,時間的穩定性也隨之瓦解。 我們常以為,焦慮來自於某種「缺乏」缺乏安全感、缺乏愛、缺乏控制。 然而,從拉岡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焦慮的根源並不在於我們失去了什麼,而是在於我們「過於接近真實」
Thumbnail
焦慮並非來自缺乏,而是來自過於接近真實。 當象徵秩序無法填補裂縫,我們被迫直面無法言說的核心,時間的穩定性也隨之瓦解。 我們常以為,焦慮來自於某種「缺乏」缺乏安全感、缺乏愛、缺乏控制。 然而,從拉岡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焦慮的根源並不在於我們失去了什麼,而是在於我們「過於接近真實」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往往面臨著來自各個層面的壓力,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這些壓力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匱乏的心態,感覺自己總是缺少什麼,無法真正滿足。然而,與之相對的,豐盛心態卻能幫助我們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本文將探討匱乏與豐盛這兩種心態,並透過三個重點——匱乏的表現、性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往往面臨著來自各個層面的壓力,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這些壓力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匱乏的心態,感覺自己總是缺少什麼,無法真正滿足。然而,與之相對的,豐盛心態卻能幫助我們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本文將探討匱乏與豐盛這兩種心態,並透過三個重點——匱乏的表現、性
Thumbnail
焦慮情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狀態,當焦慮情緒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就會影響生活品質與身心狀態的平衡。這篇文章探討焦慮可能引起的生理、認知、行為等變化,並提醒人們正視自己的身心狀況,並且可能需要更多的放鬆與休息。
Thumbnail
焦慮情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狀態,當焦慮情緒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就會影響生活品質與身心狀態的平衡。這篇文章探討焦慮可能引起的生理、認知、行為等變化,並提醒人們正視自己的身心狀況,並且可能需要更多的放鬆與休息。
Thumbnail
人類的淺在情緒大致可分為 "委屈感、孤單感、恐懼感、自卑感、好勝心" 任何有慾望的行為模式就會觸動這五個情緒波動 最常見的就是"沉沒成本" 這個效應會讓我們感覺"過去的努力太可惜"執著過去的時間、努力、金錢等等導致無法做出理性的判斷 每個人能克服的情緒波動不同,但一定要讓自己可以隨時掌
Thumbnail
人類的淺在情緒大致可分為 "委屈感、孤單感、恐懼感、自卑感、好勝心" 任何有慾望的行為模式就會觸動這五個情緒波動 最常見的就是"沉沒成本" 這個效應會讓我們感覺"過去的努力太可惜"執著過去的時間、努力、金錢等等導致無法做出理性的判斷 每個人能克服的情緒波動不同,但一定要讓自己可以隨時掌
Thumbnail
這感覺很難形容。 一股微熱刺痛,沿著身體的外廓,從脚到頭慢慢蔓延,行經之處,毛細孔似乎暫時閉合。肌肉緊繃卻乏力,呼吸短促且輕淺,彷彿察覺到某種重力瞬間就要襲來,整個身體戒備起來,準備迎接重襲,但心,脆弱的心卻如同漂浮在無重力的空間,無處可安放。 是焦慮,難以遏制的焦慮,我知道。 但知道焦慮的存
Thumbnail
這感覺很難形容。 一股微熱刺痛,沿著身體的外廓,從脚到頭慢慢蔓延,行經之處,毛細孔似乎暫時閉合。肌肉緊繃卻乏力,呼吸短促且輕淺,彷彿察覺到某種重力瞬間就要襲來,整個身體戒備起來,準備迎接重襲,但心,脆弱的心卻如同漂浮在無重力的空間,無處可安放。 是焦慮,難以遏制的焦慮,我知道。 但知道焦慮的存
Thumbnail
精神內耗是指一種因長期處於高壓或緊張的狀態而導致的心理疲勞。精神內耗不僅會影響個人的情緒和認知,還會引發身體上的不適。精神內耗是一種常見的現代社會問題,它可能與工作、家庭、學業、人際關係等各種因素有關。本文從定義、原因、影響、症狀和方法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精神內耗的相關內容,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精神內耗是指一種因長期處於高壓或緊張的狀態而導致的心理疲勞。精神內耗不僅會影響個人的情緒和認知,還會引發身體上的不適。精神內耗是一種常見的現代社會問題,它可能與工作、家庭、學業、人際關係等各種因素有關。本文從定義、原因、影響、症狀和方法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精神內耗的相關內容,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降臨時,生活似乎變得沉重而困難。這種情緒常常伴隨著悲傷、無力感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但是,不要忘記,每個人都會經歷低落的時刻,這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們學會如何應對和走出情緒低谷。 首先,讓我們理解低落情緒的根源。它可能是由於生活中的壓力、失去親人、工作不順遂或其他困難情況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降臨時,生活似乎變得沉重而困難。這種情緒常常伴隨著悲傷、無力感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但是,不要忘記,每個人都會經歷低落的時刻,這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們學會如何應對和走出情緒低谷。 首先,讓我們理解低落情緒的根源。它可能是由於生活中的壓力、失去親人、工作不順遂或其他困難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