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篇:愛的奧秘:揭示情感的真相與深度 (2)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了《魯魯的尋求》中一位理髮師對愛情的建議。 同書中充滿了許多關於浪漫愛情的實用智慧,比如下面這位色彩斑斕的苦行僧所述:
『邪惡的女人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外表美麗,卻潛藏著一條鱷魚。造物主先創造了魯莽,然後才創造了模仿它的女人。』
『永遠記住,慾望和憤怒就像救贖之門的兩個門閂;掌握它們能讓你永遠處於安全之中。因為那些被錯誤女人誘惑的人,將會被囚禁在深深的地牢之中。』
『誰能馴服憤怒的洪流或火熱的女人呢?唯有操守正直的人能靠著自身的美德守護自己。』
這位苦行僧持續向我們的主角魯魯提出警告,勸他不要心生嫉妒。雖然魯魯將他的怒氣發洩在女性身上,但公正地說,男性也同樣犯有這樣的錯誤;這種壞習慣總會最終傷害那些屈從於它的人。總之,這是苦行者的警語 :『嫉妒的女人比其他更為糟糕,因為嫉妒是災難的種子;滿腔嫉妒使心智失去清明,這樣的人應當被安比卡(Ambika) 摧毀,這是濕婆的另一個名字。』那些曾經深受嫉妒之苦的人,無論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都會感知到這位苦行僧的話中的真理和智慧。中國聖賢李文和在公元前3世紀備受推崇,他將嫉妒列為七大罪之一,追求開悟與解脫輪迴的人必須遠離嫉妒。他的言論值得全文引用。
『這樣卑鄙的心態(嫉妒)是卑劣者的特徵。他們甚至比唯物主義者還要卑微,因為他們嫉妒的傾向使這種狀態增添了更致命的屬性。他們缺乏和諧,這是進化中重要的一環;因為他們心懷嫉妒,眼紅他人的財富、智慧和幸福;他們內心受困於束縛,因為缺乏善意和理解。他們對自身的能力缺乏信心,認為無法達到他人那樣的高度,只能以忌妒和斜視的眼光看待;他們的天性完全失衡,不忠不信,不值得與同胞交往。』
殘酷的話雖然刺耳,卻是不爭的事實!讓我們回頭看看魯魯的那位朋友,那位苦行僧,他對女性究竟還持有哪些觀點。
『一個不抵抗女性惡性本能的男人,就像與僕人同流合污的人,因為這樣主人最終成為僕人的奴隸。』
『尊敬的先生,您曾因這些女性而受過痛苦嗎?』魯魯問道。
『是的,』苦行僧回答,內心深處咆哮著 :『最後我陷入了墮落的叢林。』
『那麼,您是如何拯救自己的呢?』魯魯問道 :『您最後殺了她嗎?』
『當一個女人背叛她的主人和情人時,儘管三界都會顫慄,』聖人說 : 『但真正勇敢的人總是仁慈的,我讓她和她選擇的男人在一起。』這才是真正正確的智慧;而那些實踐這個智慧的人,雖因伴侶的背叛而陷入最深的痛苦,但不會受苦太久。魯魯接著問這位任性的女士是否能被矯正。對此,苦行僧回答說:『沒有人能透過不斷地投擲石塊來使石頭停留在空中。也沒有人能透過說教,迫使一個女人回歸美德之路並停留在那裡。』
魯魯和現代人一樣好奇,接著問這個女人是否很漂亮。苦行僧的回答最具啟發性,也很值得深思。『從前,有一個兇猛的惡魔,一心想通過問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語來毀滅人類。因為如果謎語沒有被解開,回答錯誤的人就會被消滅。有一天,惡魔在耕地時遇到了一個普通的農夫。他問農夫一個常問的問題:『誰是這片土地上最美麗的女人?』
『我的妻子,』農夫回答。
『你如何證明這一點?』魔鬼再問。『因為我愛她;被愛的人永遠是最美麗的。』『你是唯一解開我謎底的人,』魔鬼說:『從今以後,我將是你的僕人;請下達命令吧。』
再說一次,這其中蘊含著許多道理,即使在今日,我們仍會說「情人眼裡出西施」。讓我們再引用蘇格拉底的祈禱:『主啊,願我內在美麗。』因為內在之美不會褪色,它從心靈深處的眼睛中散發出來,能抵得上無數張美麗的臉龐。
在前面提到的《李文和的教誨》中,我們可以看到若在愛情上是自私的,那麼在未來的人生中是如何需要付出代價的。這裡講述的是一位中國「祭司-魔法師」如何試圖治癒一名生病的婦女而失敗的故事。祭司向那位請教他的中國人解釋,她之所以遭受苦難,是因為她前世的不善行為,她前世是一位著名的妓女。『在那些日子裡,』他說 : 『她追求的愛情僅僅是為了獲取利益;就像當一隻鳥優美地唱完它的夜曲後,另一隻鳥便接替其位置,繼續演繹著愛的旋律。就這樣,年復一年,直至生命的盡頭。』當被問及如何減輕她的痛苦時,祭司回答說:『我們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當心靈透過身體感受到快樂時,身體就得在某個階段付出相應的代價。這一切關乎我們與何物產生共鳴,這樣的聯繫一旦形成,就會持續到達成既定目標為止,之後眾神才會解開這些束縛。』
這並不是大眾常有的誤會,認為業力是一種「懲罰」,其實它更像是因為太接近火源而不可避免地被燒傷,是之前行為的直接後果。這引導我們探討最後一個主題:所謂的「靈魂伴侶」;這是一個連神秘主義者都覺得困惑的議題。
每次談及這個話題,我們總會問,那些尋找靈魂伴侶的人需要做些什麼,才能配得上這般驚人的幸運?即便這最高榮譽所聲稱的祝福只有一半是真的,這樣的結合無疑將是人類所能體驗到的最大幸福 — 不僅是身體上的,也包括心靈和精神上的。請在此刻停下來,深思其意義。你有沒有真正地思考過呢?
因此,我們應該要像對待我們自己靈魂伴侶的那樣對待其他人。如果每個人都祈禱他們的靈魂伴侶能得到良好照顧,那麼就不會有離婚、欺騙伴侶、被虐待的妻子(或丈夫!);而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就不需要有這麼多年與別人真愛一起生活的經歷了!
若你從這些言論推論出我們認為遇見靈魂伴侶的機率是數百萬分之一,那麼你是對的!儘管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體驗那種幸福,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主張單身。若我們如此做,將會有更多心灰意冷的男士和女士存在於世界上。相反地,我們認為學習如何給予和接受愛是一種神聖的責任。若我們獨自一人躲在房間裡,期盼著「那個人」會敲我們的門,我們將無法領悟這一點。換言之,若我們剝奪了自己去愛和被愛的機會,我們如何能理解和對待「真實之物」呢?正如我們所見,愛是一個多面向的詞彙,蘊含著多層意義,我們可以想出至少十二種不同的流行詮釋方式。無論其呈現形式如何,只要是真誠和真實的,就讓我們享受其成果,因為男士和女士都不應該是獨自一人的。
在我們已經澄清了關於靈魂伴侶的最大誤解後,讓我們繼續深入探討根據神秘科學的角度,愛究竟意味著什麼,而非大眾對它的想像。再次,我們轉向《魯魯的尋求》因為我們明白其他書籍中找不到這些真相。或許唯一的例外是柏拉圖的《會飲篇》,然而在那部作品中,這位狡猾的希臘哲學家所隱藏的遠多於他所揭示的,他只是告訴我們,「眾神」將人分成獨立的男性和女性原則,以免他們變得過于強大,挑戰他們的權威和權力。此後,柏拉圖繼續指出,男人和女人都忙於尋找彼此的另一半,而不敢擾亂「眾神」的秩序!希臘寓言也有類似描述。在《魯魯的尋求》第16章中,我們瞭解到:『邏各斯是雙重的,但在他的男性和女性原則的綜合意識中是一體;因此是「父-母」神。這法則適用於所有有意識的生物,從最高的神到最微小的昆蟲。』
魯魯觀察到:『當男人和女人都尚未找到真正另一半時,他們似乎只是不完整的一部分。』他的老師納拉達 (Narada) 回答道:『這是正確的,』並補充道:『但要等到這對戀人都學會了犧牲一切,甚至是犧牲他們的愛(儘管一旦他們再次結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分離),並且兩人都達到了崇高狀態,並與高等領域相契合,那裡居住著他們的發光體 (Augoeides),即他們同一射線的發光靈魂和邏各斯;直到那時,所有真正的愛和友誼才能在純淨和無私中存在: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擺脫塵世的輪迴和轉世的煩惱。然而,只要他們心存嫉妒、貪婪、自私,追逐無價值的物質和沉溺於感官享受,他們就得重返回仍與之契合的塵世;直到掌握了最後一課。』
在第17章中,納拉達再次提到了這個主題,他告訴他的學生:『愛和記憶是相似的;對於我們不愛的事物,我們會很快忘記,我們愛得越深,記憶就越久,而完美的愛將永不被遺忘。事實上,愛是建立在最初創造的記憶當戀人們相遇時,心中會湧現出無法磨滅的神聖熱情。』這裡揭示了柏拉圖在《會飲篇》中所暗示奧秘的真實解釋。此外,這是一個讓頭腦和內心都完全滿意的解釋。這也解釋了為何神被稱為愛,愛被視為神,因為二者合而為一。因此,當你下次聽到有人絮絮叨叨地談論靈魂伴侶時,你現在已瞭解事情的真相,而很可能他們卻不自知!
我們以莎士比亞至理名言作為這次探討的結語,正如我們開始時所言:「當愛開口說話時,宛如眾神同聲發聲,使天上沉醉於和諧音樂之中。」《愛的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