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管理中,碩博士生常犯的重大錯誤: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過度依賴待辦事項清單或GTD系統:

- 許多人會使用待辦事項清單(To-Do List)或GTD(Getting Things Done)系統來管理每天的工作,但往往只停留在列出任務的階段,卻忽視了每項任務的優先級和完成的實際狀況。這類工具雖然能幫助理清思緒,卻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工作流程,經常會出現計畫與實際執行脫節的問題。最終,待辦事項清單成了一個負擔,而非幫助。


2. 缺乏每日工作的紀錄與反思:

- 很多碩博士生習慣於每天訂立計畫,卻沒有養成紀錄實際完成情況的習慣。這種做法容易造成對自己工作的錯誤評估,無法有效檢視自己是否真正完成了預期的目標。缺乏紀錄還會導致難以追蹤進度,無法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和優化自己的工作流程,久而久之工作效率不斷下降。


3. 忽視例行公事的規劃與持續調整:

- 許多學生在時間管理上往往只專注於臨時性的工作,卻忽略了例行公事的重要性。沒有固定的例行作業流程,意味著每天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安排,這會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例行公事不僅能夠簡化日常決策,還能建立穩定的工作節奏,幫助有效地達成長期目標。例行工作如果能不斷優化與調整,將成為提升效率的重要基礎。


你在時間管理中還見過什麼其他常見的錯誤?

raw-image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過度專注於「寫作」,忽略了「紀錄」的價值: - 許多學生認為只要寫下大量內容就代表有成效,但事實上,他們的筆記通常缺乏系統性,難以在未來重複使用或進一步發展。寫作雖然能整理思緒,但如果沒有搭配有效的紀錄方法,往往會造成後續資料檢索困難,浪費寶貴的時間。 2. 未能清楚區分「寫
碩博士生常常面臨著繁重的研究任務,從文獻收集、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長期規劃。然而,將長期目標分解為可以實踐的步驟卻是一大挑戰。透過「季目標」,你可以有效平衡短期和長期的研究計畫,穩步推進你的學術成就。 ▋季目標的核心意義 季目標可以被視為連接長期學術目標和每週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研究過程中的資料整理與筆記管理常常是個大挑戰。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在他的著作《「超」創造法 生成AIで知的活動はどう変わる?》中,提出了一套叫做「多維度檔案連結」的方法,能幫助學生從日常的研究筆記到學術論文創作,進行有系統的管理與發展。 ▋「一次元連結集錦」的
在碩博士的學習過程中,堆積如山的研究、報告和進度常讓我們感到壓力巨大,時常陷入「做不到」的挫折感中。不過,讀到日本作家井上新八的著作《「やりたいこと」も「やるべきこと」も全部できる! 続ける思考》後,我深受啟發,書中的12個步驟,不僅可以幫助碩博士生面對繁重的研究壓力,還能從每天的小進步累積出「
最近,我在亞馬遜上購買了一本很有啟發性的書,書名叫《Buy Back Your Time》。這本書的作者是 Dan Martell,他是一位專門為企業創辦人提供諮詢服務的專家。書中提到的很多觀念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買回你的時間」這個核心概念。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這本書的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學習往往不只是來自課堂或論文寫作。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在《独学の地図》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學習可以被定義為「體驗前後的差異」。這個角度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找到更多隱藏的學習機會。 ​ ▌學習就是「體驗前後的差異」 荒木博行與海
1. 過度專注於「寫作」,忽略了「紀錄」的價值: - 許多學生認為只要寫下大量內容就代表有成效,但事實上,他們的筆記通常缺乏系統性,難以在未來重複使用或進一步發展。寫作雖然能整理思緒,但如果沒有搭配有效的紀錄方法,往往會造成後續資料檢索困難,浪費寶貴的時間。 2. 未能清楚區分「寫
碩博士生常常面臨著繁重的研究任務,從文獻收集、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長期規劃。然而,將長期目標分解為可以實踐的步驟卻是一大挑戰。透過「季目標」,你可以有效平衡短期和長期的研究計畫,穩步推進你的學術成就。 ▋季目標的核心意義 季目標可以被視為連接長期學術目標和每週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研究過程中的資料整理與筆記管理常常是個大挑戰。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在他的著作《「超」創造法 生成AIで知的活動はどう変わる?》中,提出了一套叫做「多維度檔案連結」的方法,能幫助學生從日常的研究筆記到學術論文創作,進行有系統的管理與發展。 ▋「一次元連結集錦」的
在碩博士的學習過程中,堆積如山的研究、報告和進度常讓我們感到壓力巨大,時常陷入「做不到」的挫折感中。不過,讀到日本作家井上新八的著作《「やりたいこと」も「やるべきこと」も全部できる! 続ける思考》後,我深受啟發,書中的12個步驟,不僅可以幫助碩博士生面對繁重的研究壓力,還能從每天的小進步累積出「
最近,我在亞馬遜上購買了一本很有啟發性的書,書名叫《Buy Back Your Time》。這本書的作者是 Dan Martell,他是一位專門為企業創辦人提供諮詢服務的專家。書中提到的很多觀念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買回你的時間」這個核心概念。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這本書的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學習往往不只是來自課堂或論文寫作。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沢潮在《独学の地図》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學習可以被定義為「體驗前後的差異」。這個角度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找到更多隱藏的學習機會。 ​ ▌學習就是「體驗前後的差異」 荒木博行與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面臨大量的工作任務與責任,這些任務和責任常常讓我們感到不堪重負。 如何有效管理這些任務,合理分配時間和資源,成為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輕重緩急分類法又成為時間管理矩陣法,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識別任務的重要性和緊急性,從而做出明智的決策,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 它的精髓就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此文章敘述瞭如何從 to do list 轉變到 done list 以提高生產力,解決任務無法完成帶來的挫折感。 將重點中心從未完成的事情轉移至已完成的事情上,提升信心和動力。也介紹了寫 done list 的步驟和技巧,及如何換種日程管理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花錢時都非常謹慎,但我們卻時常在浪費時間。明明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忙,我們有帳單要付,家裡要整理,孩子要照顧,當然還有工作要在期限內完成。太多事情想要面面俱到,反而讓我們沒有把有意義的時間留給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培養與他人的有意義的關係。 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們 “時間不夠” 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
上一篇 我們聊到了拖延,今天要來談談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停止拖延或是擬訂有效率的計畫呢? 請先想像一下,如果你總是漫無目的地過生活、沒有目標的進公司、不帶理由或是興趣的隨意和他人進行談話,對自己、對生活和周遭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 這樣你的感受會是如何的呢?     (圖片出處:ht
每到年終或期末的時候,許多人都會開始制定新的一年計畫,或是為新的學年、工作做準備。 不管是生活上每天的代辦清單或是每個月分需處理的生活大小事情,總是需要我們費心地去計劃、去處理;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科系發達的時代,傳統的紙本逐漸被手機和電腦給取代,現在的人打開手機的行事曆就能看到一天甚至是一年
Thumbnail
成功和富裕的關鍵,不僅在於明確知道每天要做什麼事,還在於清楚知道哪些事不應該做。這篇文章探討了設定待辦清單和不做事項清單的重要性,並強調了明確管理這兩個清單對於時間管理和個人目標實現的重要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面臨大量的工作任務與責任,這些任務和責任常常讓我們感到不堪重負。 如何有效管理這些任務,合理分配時間和資源,成為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輕重緩急分類法又成為時間管理矩陣法,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識別任務的重要性和緊急性,從而做出明智的決策,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 它的精髓就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此文章敘述瞭如何從 to do list 轉變到 done list 以提高生產力,解決任務無法完成帶來的挫折感。 將重點中心從未完成的事情轉移至已完成的事情上,提升信心和動力。也介紹了寫 done list 的步驟和技巧,及如何換種日程管理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花錢時都非常謹慎,但我們卻時常在浪費時間。明明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忙,我們有帳單要付,家裡要整理,孩子要照顧,當然還有工作要在期限內完成。太多事情想要面面俱到,反而讓我們沒有把有意義的時間留給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培養與他人的有意義的關係。 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們 “時間不夠” 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
上一篇 我們聊到了拖延,今天要來談談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停止拖延或是擬訂有效率的計畫呢? 請先想像一下,如果你總是漫無目的地過生活、沒有目標的進公司、不帶理由或是興趣的隨意和他人進行談話,對自己、對生活和周遭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 這樣你的感受會是如何的呢?     (圖片出處:ht
每到年終或期末的時候,許多人都會開始制定新的一年計畫,或是為新的學年、工作做準備。 不管是生活上每天的代辦清單或是每個月分需處理的生活大小事情,總是需要我們費心地去計劃、去處理;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科系發達的時代,傳統的紙本逐漸被手機和電腦給取代,現在的人打開手機的行事曆就能看到一天甚至是一年
Thumbnail
成功和富裕的關鍵,不僅在於明確知道每天要做什麼事,還在於清楚知道哪些事不應該做。這篇文章探討了設定待辦清單和不做事項清單的重要性,並強調了明確管理這兩個清單對於時間管理和個人目標實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