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縵讓我們知道的事(列王紀下5:1-14)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乃縵的故事就像我們的人生


今天在列王紀中,我們看到乃縵,一位有名的軍官,擁有極大的名聲與地位,卻患上了痲瘋病,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儘管他擁有世上的權勢與榮譽,卻無法擺脫肉體的軟弱與疾病的折磨。

乃縵的故事,正如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充滿了脆弱與無法控制的挑戰。就像這次的山陀兒颱風,我們無法掌控颱風的路徑、速度,也無法控制降雨量與風力。我們能做的,只有提前做好準備,隨時迎接未知的挑戰。生活中,無論是經濟上的困境、身體上的疾病,還是情感上的挫折,我們常常感到無力。

面對這種無力感,我們往往試圖通過追求外在的權勢、地位、人際關係,來逃避或掩蓋內心的脆弱。就像乃縵,他依賴自己的權勢、金錢和人脈來尋求醫治,期望藉此解決自己的困境。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軍官,乃縵原本期望先知以利沙能親自按手禱告,醫治他身上的痲瘋病。

然而,讓他意外的是,以利沙並未親自現身,而是派遣僕人傳話,要求他在約旦河裡沐浴七次。這個舉動令乃縵感到羞辱和憤怒,甚至讓他一度想要放棄。

乃縵的反應,反映了我們生命中的許多面向。我們常以為,只要擁有足夠的權勢、資源或人脈,就可以擺脫痛苦,達到幸福快樂。但事實並非如此。人生中還有更深層的複雜性,包括人際關係、面子的問題,以及我們內心的情緒與驕傲。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可以反思乃縵的故事,思考他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受器重卻忘記是上帝的恩典


在《列王紀下》5:1的前半段提到:

「敘利亞軍隊的統帥乃縵很得國王器重,因為上主曾經藉著他使敘利亞軍隊獲勝。」(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提醒我們一個常見的陷阱:當我們擁有權勢、地位或財富時,往往會以為這一切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卻忘記了其實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

乃縵的例子很具體地表明了這一點。雖然他因戰功顯赫而受到國王器重,但聖經清楚指出,這些勝利實際上是上帝藉著他帶來的,而非完全憑藉他的實力。所以,當我們忘記這些是上帝的恩典時,就很容易變得自負,依賴自己的能力而不再倚靠上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犯這樣的錯誤。假設我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創立了自己的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受到社會的肯定與認可。這時,我可能會認為這是我靠辛勤工作、聰明決策和敏銳眼光取得的成就。然而,如果我承認這是「上帝的恩典」,可能周圍的人會覺得這只是運氣好,並不是真正的實力使然。

如果我們回到乃縵的時代,告訴他「你不是靠實力打勝仗,而是上帝讓你贏的」,他可能不會接受,甚至會反感,因為沒有人願意被認為自己的成就與實力無關。然而,這正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地方:在我們成功時,能否謙卑地承認這是來自上帝的恩典,而不是僅僅靠自己的力量。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無論我們取得了什麼成就,都應記得是上帝的手在背後成就一切。


患了痲瘋病才懂得尋求上帝


《列王紀下》5:1後半段說:

「他是一個英勇的戰士,卻不幸患了痲瘋病。」(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提醒我們,當我們無法承認上帝的恩典時,上帝常常通過苦難或試煉,提醒我們要回轉尋求祂。儘管乃縵是個英勇的戰士,他仍然必須面對生命中的重大難題——痲瘋病。

在舊約時代,痲瘋病被視為無法治癒的疾病,不僅意味著身體的痛苦,還代表著社會的隔離和排擠。患痲瘋病的人被視為不潔,必須與社會隔離,這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的折磨,還有心靈上的巨大痛苦。

聖經中有許多例子表明,當以色列人處於順境時,往往會離棄上帝;只有在面對困境、戰敗、被擄或遭遇災難時,他們才會回頭尋求祂。同樣的道理出現在新約《浪子回頭》的故事中,小兒子只有在揮霍光家財、面對饑荒和窮困潦倒時,才想起他的父親。

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當我們面對重大疾病時,才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與我們的無力,這時我們才開始尋求上帝的幫助。或者,當我們面對家庭危機、婚姻問題或兒女困難時,我們才會發現自己無法單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這時我們才懂得尋求上帝。

這是人性使然:當我們成功時,往往歸功於自己的努力;但在失敗和困境中,我們才開始尋求上帝的力量與恩典。


上帝安排小女孩開啟一條路


儘管我們經常面對生命中的無能為力,上帝似乎總會為我們開啟一條出路。

《列王紀下》5:2說:

「有一次,敘利亞人偷襲以色列人的時候,擄來了一個以色列的小女孩;這女孩後來作了乃縵妻子的婢女。」(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即使乃縵陷入痲瘋病的困境,誰又能想到,一位被擄的以色列小女孩會成為他的明燈,為他指引出路。

這個小女孩通過乃縵的妻子,建議他去尋找撒瑪利亞的先知,而乃縵竟然願意嘗試。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一位英勇的戰士,一個擁有權勢的人,竟然會聽從一位被擄的小女孩的建議。這表明,乃縵在面對痲瘋病時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感到無能為力。

當我們的生命順遂成功時,我們往往聽不進某些話,甚至看不起那些被認為是「小人物」的人。然而,上帝有時會透過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對我們說話。在舊約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撒母耳在年幼時就被上帝揀選為以色列的先知;又如,大衛,雖然只是一個年輕的牧童,身材不如其他人高大,卻被上帝揀選為以色列的君王,並帶領他戰勝了哥利亞。

上帝常常透過微不足道的人來成就祂的旨意,這提醒我們不要輕視那些身邊看似沒有能力的小人物。這些人可能正是上帝放在我們生命中的貴人,成為我們突破困境、找到出路的關鍵。


倚靠敘利亞王的權勢與金錢


然而,我們的人性往往需要掌握感,尤其當建議來自一個小女孩時,我們不見得會全然相信。

《列王紀下》5:4-5記載:

「乃縵知道了,去見王,把那女孩子說的話報告王。王說:『你去見以色列王,把這封信交給他。』於是乃縵啟程,帶著三萬塊銀子,六千塊金子,和十套衣服。」(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雖然乃縵身患痲瘋病,但作為一位偉大的軍官,他前往以色列看診時,依然帶著排場。透過王的介紹信和金錢的隨行,彰顯了乃縵的權勢與地位。

這正反映了我們人性的一部分:在面對困難時,第一反應往往不是倚靠上帝,而是依賴人脈與世俗的權力。我們習慣依靠那些看得見的、有形的事物,因為這樣給我們掌控感。這就像去醫院看診時,若有VIP服務、護士陪同,這種備受尊重的感覺令人愉悅,誰不喜歡?

然而,倚靠上帝則不同,這種信仰的道路並不總是帶來立即的掌控感。當我們依賴上帝時,我們無法預見上帝會如何引領前路,也無法確定未來會如何發展,這種空虛與不確定感,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我們的人性總是傾向於掌控自己的命運,喜歡依賴金錢、地位和人脈,因為這些可以帶來即時的安全感和掌控感。然而,真正的信仰是將命運交在上帝手中,這需要我們學會放下自己的掌控,完全依靠上帝的帶領,即使我們無法看見全貌。


忘記操縱人類生死的是上帝


《列王紀下》5:6-7記載敘利亞王的信件:

「這封信介紹我的大臣乃縵。我要你醫好他的痲瘋病。」以色列的王聽後恐慌,撕裂衣服說:「敘利亞王怎麼能期望我醫好這個人呢?他以為我是操縱人死活的上帝嗎?他顯然是在找機會刁難我!」(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段經文揭示了痲瘋病在當時無法治療的現實,唯有倚靠上帝的恩典才能痊癒。

以色列王的反應是正常的,因為他深知醫治與生死是屬於上帝的權柄,而不是人可以掌控的。這提醒我們,人類的生命有限,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死。儘管現代醫療科技發達,名醫能治癒各種疾病,甚至延長壽命,我們仍然無法逃脫死亡的限制。

然而,人性往往使我們錯以為,只要擁有足夠的權勢和金錢,就能操縱生命與死亡,進而忘記了真正掌握生死的那位上帝。敘利亞王和以色列王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敘利亞王以為靠著權力可以解決任何問題,甚至包括醫治無法治癒的病症;而以色列王則清楚明白,上帝才是掌控一切的主宰,人類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這也提醒我們,當我們處於高位或享有權勢時,容易忘記上帝的主權,忘記我們的有限。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謙卑,承認生命的本質是掌握在上帝手中的,而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去操縱或改變。


放不下尊嚴就無法看見上帝


當以利沙願意幫助乃縵時,我們再次看到了人性中難以放下的高傲與尊嚴。以利沙並沒有給乃縵一個體面的迎接,甚至沒有親自見他,而是派僕人告訴乃縵要去約旦河洗七次,痲瘋病就會痊癒。

乃縵因此感到憤怒,說:

「我以為他至少會出來見見我,向上主—他的上帝禱告,在我的患處上揮動他的手,醫治我的痲瘋。再說,大馬士革的亞罷拿河和法珥法河不是比以色列任何一條河還好嗎?我不也可以在那裡洗而得潔淨嗎?」(列王紀下5:11-12,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他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自己也常常會因覺得被輕視而感到憤怒,特別是那些已經取得成功、習慣了尊重的人,更難以放下自我和尊嚴。

但若我們無法放下尊嚴,就無法看見上帝的旨意。乃縵差點因為自己的驕傲錯失上帝的醫治,同樣,我們在生命中也經常讓情緒支配我們的判斷,而不是理性。尤其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常常是意氣用事,無法平心靜氣地尋求解決方法。

自從我擔任中會副議長以來,我經常面對教會內部的紛爭。很多時候,問題的核心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背後的情緒。如果情緒介入太多,小問題也可能被放大成為不可收拾的局面。我常說,信仰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信仰的人常會出現問題。教會裡的挑戰,往往不是處理信仰的問題,而是在人際關係中處理情緒與尊嚴的問題。

只有當我們學會謙卑、放下自我,才能真正看見上帝的作為,並讓祂在我們的生命中引領我們走出困境。


透過勸說及鼓勵才願意嘗試


人的尊嚴和情緒常常難以突破,因此我們需要身邊的人來勸說和鼓勵。當乃縵將軍因為憤怒而離開時,他的僕人對他說:

「先生,如果先知要你做一些困難的事,你一定會照他的指示做;何況他現在只告訴你去洗就得潔淨呢?」(列王紀下5:13,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正是因為僕人的勸說,乃縵才放下情緒,願意重新考慮先知的指示。

在我們的生命中,也往往有這樣的人出現。這個人可能是上帝安排的小天使,可能是我們的朋友、家人,或是主管。透過他們的勸說和鼓勵,我們得以放下情緒,重新評估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

聖經中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摩西因為認為自己口拙笨舌,覺得無法完成上帝的使命,上帝便派他的哥哥亞倫來幫助他。大衛王因與拔示巴的外遇犯罪,上帝派先知拿單來責備他,使他認罪悔改。

因此,如果我們生命中有這樣一位願意勸說並鼓勵我們的人,這是上帝美好的旨意。同樣,如果我們能成為那個勸說和鼓勵別人的人,我們也成為了上帝計劃中的一部分。

正如乃縵因僕人的鼓勵,最終去約旦河洗了七次,並因此得到了醫治。我們也能透過他人的鼓勵,邁出關鍵的一步,進而經歷上帝的恩典與作為。


乃縵讓我們知道有一位上帝


乃縵的故事雖然冗長,但其核心只有一個重點:乃縵的經歷讓我們明白,人生需要一位上帝。乃縵的一生,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有成功的時候,也有病痛、失敗、倚靠權勢與金錢、固執己見、放不下自尊的時候,甚至也有貴人相助的時候。然而,我們是否意識到,在這一切之中,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那位上帝?

在我們還未察覺上帝的時候,其實上帝已經在我們的身邊默默引導我們。只是,我們往往需要有人來提醒上帝的存在。在乃縵的故事中,當以色列王因乃縵的到來而感到困惑無助時,先知以利沙派人對王說:

「你為什麼這樣難過?打發那人到我這裡來吧,我要讓他知道以色列有一個先知!」(列王紀下5:8,現代中文譯本)

這裡,先知作為上帝的代言人,並不僅僅是要讓乃縵知道有先知存在,而是讓他明白,這世界上真的有一位上帝。

因此,當乃縵得到痊癒後,他帶著隨從回到以利沙面前,說:

「現在我知道,全世界只在以色列有上帝,沒有別的。」(列王紀下5:15,現代中文譯本)

乃縵透過以利沙的服事,認識了以色列的上帝,甚至宣告:

「從現在起,除了上主以外,我不像任何神明獻祭。」(列王紀下5:17,現代中文譯本)

我們是否也能像乃縵一樣,在生命的經歷中認識並看見那位上帝?

法國的蘇哈樞機主教(Cardinal Suhard)曾以自己的生命見證說:

「倘若沒有上帝,人生毫無意義。」(《復活的操練》,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屈貝琴、黃淑惠譯,台北:校園,2012,p223)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能否像他一樣無懼地宣告:「若沒有上帝,人生毫無意義」?

引用《西藏生死書》中的詩「人生五章」作為例子,描述了人生中不斷重複犯錯的過程:(《刻意放鬆:25個壓力調節練習,找回安定的內在》,胡展誥,出版社:遠流,2023,博客來電子書)

  • 第一章:我走在街上,街上有個坑洞,我掉了下去。我一時之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不是我的錯,費了一番工夫才爬上來。
  • 第二章:我走上同一條街,坑洞依舊在那裡。我沒有注意到,還是掉了進去。我不能相信竟然會掉進同一個洞,這不是我的錯,還是費了一番工夫才爬上來。
  • 第三章:我走上同一條街,也注意到坑洞就在那裡,我還是掉了進去。這是一種習氣,我張開眼睛,知道自己身在哪裡。我知道,這是我的問題,我立刻爬了出來。
  • 第四章:我走上同一條街,人行道上有一個坑洞,我繞道而行。
  • 第五章:我走上另一條街。

我們的人生就像這五章,我們常常重蹈覆轍,走入同樣的陷阱,即便明知前方有危險,仍然選擇一樣的路,陷入無限循環之中。只有當我們最終決定繞道而行,甚至走上另一條街時,才真正看見新的可能和希望。

尋找上帝的過程有時也是如此,常常經歷過錯誤後,我們才終於看見那位上帝。也許我們能提早繞道而行,提前認識上帝的引領。無論我們當前的人生處於哪一章,只求上帝讓我們清楚知道:真的有一位上帝。

盼望,我們能像法國蘇哈樞機主教一樣,勇敢宣告:「倘若沒有上帝,我的人生毫無意義。」

avatar-img
7會員
43內容數
每週講道篇,提供參考、複習用。 如有問題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教,協助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馬的講章 的其他內容
約翰.加爾文:「宗教如果以民意為主,那人憑什麼隨己意決定超乎萬有的真理?為何降服祖先的吩咐,或多數人的意見,甚至毫不猶豫接受人所教導的神?」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約翰.加爾文(Calvin John),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台北:加爾文出版社,2007,p32)
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用企業的方式來經營,教會和牧師的呼召都持續蒙受其害,扭曲變形。」 (《復活的操練》,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屈貝琴、黃淑惠譯,台北:校園,2012,p28)
德雷莎修女:「如果你是個謙遜的人,那什麼都改變不了你,無論是讚美或恥辱,因為你對自己是怎麼樣的人心知肚明。」(《謙遜:讓自己從自戀世界的陷阱中解放》,戴瑞.凡.湯格蘭(Daryl Van Tongeren),2023,博客來電子書)
森林智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1961~2022年):「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出版社:先覺,2023,博客來電子書)
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 「同時信仰,即使隨處散播著盼望,但她所帶來的不是安息,而是不安;信仰帶來的不是忍耐,而是焦躁。她無法撫平內心的焦躁,相反的,人內心的焦躁,正是來自信仰本身。對基督懷有盼望的人,再也無法適應所面對的現實,開始因這現實而受苦,開始反駁這現實。」
宋泉盛牧師:「永恆是製造意義的力量。永恆讓我們超越時間的觀點去檢視事情、聆聽事情、經驗事情、了解事情。」(《生死大事》,宋泉盛,林明貞譯,台南:教會公報,2007,p155)
約翰.加爾文:「宗教如果以民意為主,那人憑什麼隨己意決定超乎萬有的真理?為何降服祖先的吩咐,或多數人的意見,甚至毫不猶豫接受人所教導的神?」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約翰.加爾文(Calvin John),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台北:加爾文出版社,2007,p32)
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用企業的方式來經營,教會和牧師的呼召都持續蒙受其害,扭曲變形。」 (《復活的操練》,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屈貝琴、黃淑惠譯,台北:校園,2012,p28)
德雷莎修女:「如果你是個謙遜的人,那什麼都改變不了你,無論是讚美或恥辱,因為你對自己是怎麼樣的人心知肚明。」(《謙遜:讓自己從自戀世界的陷阱中解放》,戴瑞.凡.湯格蘭(Daryl Van Tongeren),2023,博客來電子書)
森林智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1961~2022年):「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出版社:先覺,2023,博客來電子書)
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 「同時信仰,即使隨處散播著盼望,但她所帶來的不是安息,而是不安;信仰帶來的不是忍耐,而是焦躁。她無法撫平內心的焦躁,相反的,人內心的焦躁,正是來自信仰本身。對基督懷有盼望的人,再也無法適應所面對的現實,開始因這現實而受苦,開始反駁這現實。」
宋泉盛牧師:「永恆是製造意義的力量。永恆讓我們超越時間的觀點去檢視事情、聆聽事情、經驗事情、了解事情。」(《生死大事》,宋泉盛,林明貞譯,台南:教會公報,2007,p155)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無啟之國在長股東,為人無啟。—《山海經.海外北經》 郭璞注:其人穴居,食土,無男女,死即埋之,其心不朽,死百廿歲乃復更生。
在沒有目的的看書時,曾經看到中藥的理論,其中君臣佐使的觀念,影響我蠻深的! 如今在分析事情及作企畫時,一定會照著這樣的分類來進行。獨木不成林,而不是森林,則無飛禽走獸。生態是無法完整的。 一切終究都是自然而然的,是事物本來就要這樣的,人力真的主導不了太多!這不是宿命論,反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論調
Thumbnail
無意間接觸了「意公子」這個頻道,在柔和平靜的氛圍,徐徐道出偉人的故事,思想,經歷,困境與喜悅。在如此宏大的逆境裡,古人能面對,我也要能。
Thumbnail
探討了蘇東坡的生平和品格,強調精神導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用了一段話指出各種品格需要平衡,例如清高需寬容、強大需敬畏等。通過蘇東坡的故事,反思如果他少些銳氣或許能成為宰相,但文化成就可能不及。最後文章強調我們不應複製精神導師的人生,而是讓他們成為我們的精神幕僚,從中汲取智慧與啟示。這也是讀書之樂。
Thumbnail
有與無各有其意涵,正因「當其無」而有所機遇。
Thumbnail
就算排名世界首富的人,也會有愛情親情的煩惱,也會生病痛苦死亡吧?
Thumbnail
無啟之國在長股東,為人無啟。—《山海經.海外北經》 郭璞注:其人穴居,食土,無男女,死即埋之,其心不朽,死百廿歲乃復更生。
在沒有目的的看書時,曾經看到中藥的理論,其中君臣佐使的觀念,影響我蠻深的! 如今在分析事情及作企畫時,一定會照著這樣的分類來進行。獨木不成林,而不是森林,則無飛禽走獸。生態是無法完整的。 一切終究都是自然而然的,是事物本來就要這樣的,人力真的主導不了太多!這不是宿命論,反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論調
Thumbnail
無意間接觸了「意公子」這個頻道,在柔和平靜的氛圍,徐徐道出偉人的故事,思想,經歷,困境與喜悅。在如此宏大的逆境裡,古人能面對,我也要能。
Thumbnail
探討了蘇東坡的生平和品格,強調精神導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用了一段話指出各種品格需要平衡,例如清高需寬容、強大需敬畏等。通過蘇東坡的故事,反思如果他少些銳氣或許能成為宰相,但文化成就可能不及。最後文章強調我們不應複製精神導師的人生,而是讓他們成為我們的精神幕僚,從中汲取智慧與啟示。這也是讀書之樂。
Thumbnail
有與無各有其意涵,正因「當其無」而有所機遇。
Thumbnail
就算排名世界首富的人,也會有愛情親情的煩惱,也會生病痛苦死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