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寫在山陀兒颱風之後:教育現場的一些思考(下)

今日的颱風假無風無雨,但家家戶戶卻忙進忙出;清潔隊收了一車又一車的垃圾,仍有許多載不走的大樹和招牌,只能暫且擱置於街道一隅;各間學校的災損情況不一,有些學校鐵捲門被強風吹壞、樹木倒塌、地下室淹水……各式各樣的災情,即使放颱風假,部分教師仍然需要到校支援,只希望下週一上課時能給孩子們一個乾淨整潔、安全無虞的校園。


除了忙著整理環境的教師們,還有一批忙著出考題及處理試務工作的老師們。

「怎麼辦?進度上不完,段考日期是不是得延後?」

「考題都已經出好,也送印了,是不是某些考題得刪掉重新配分?」

「還沒出完題的老師,要不要縮減考試範圍?」


人們往往只會看見自己想看見的,而忽略了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影響。段考日期延後,意味著下次段考的教學進度會更趕;刪掉某些考題重新配分,這些被刪掉的考題可能是教師精心設計好的,一份試題卷的信度、效度會因此受到影響;縮減本次考試範圍,意味著下次考試範圍會更大,或是本次考試每單元的配分會更重……上述所列,不過是冰山一角,各校有各自的難題待解,而這些家長和學生們未必看的見(抑或是老師們根本從未打算說出口?)


比起這些惱人的命題煩惱,我想更跟孩子討論:「你知道放颱風假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嗎?」


在這個社會中,有些人的薪資來源是「有工作才有薪水」,如果他恰好是一家的經濟支柱,這連續四天的颱風假加上週休二日,等於一個月只能拿到三週的薪資,對於沒有負債的家庭或許尚且過得去,但對於生活本就貧困的家庭來說怎麼辦?


近期看到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表示「我們不能一直放假等颱風」(註1);有些評論也點出了颱風假可能讓臺灣造成上百億的經濟損失;或者「不該讓颱風假淪為縣市首長拉攏選票的方式」、「應該取消颱風假」等各式各樣的思考。有些評論開始關注到AI科技應用於氣象預報或決策的可能,試圖提升決策的準確度,雖然未有定論,但值得慶幸的是「有人正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不正是108課綱所注重的嗎?

我們希望孩子未來遇到面對困境時,不要直接放棄,而是想辦法解決;

我們希望孩子不要成為一個只會空口說白話的大人,起而行也很重要;

我們希望孩子能用心看見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們,「以人為本」來思考問題。


或許「颱風假」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可惜在下週或下下週就要段考的情況下,還有時間可以讓我們深度討論嗎?若一位老師選擇放棄教授課程進度,帶孩子討論有意義的議題,學生、家長們會買單嗎?


有好多「希望」在我的心底,但面對如今的教育現場,我沒有勇氣獨排眾議做我想做的,在一次次的退讓和委屈求全中,只求「希望」不要變成「絕望」。


*註1:我們不能一直放假等颱風/謝金河臉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