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職管筆記#43|如何接住繭居狀態的個體?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颱風假期間閱讀『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這本在講述日本繭居族現象的書籍,越讀越覺得繭居現象離我們並不遙遠,書中介紹繭居狀態是一種以家中為主要生活範圍,不參與任何與社會有關的活動,任何人都有可能經歷此狀態。而且書中一在強調,這是一種因為多重原因所造成的狀態,並非起因於單一理由,而是由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的背景交互影響後導致難以參與社會;繭居本身不是疾病,也不是偏差行為,而是梳理當事人與家人煩惱的契機。

日本繭居現象在台灣真實發生

照理說,在職重服務的實務上,我們很難接觸到繭居狀態的個體,因為他們連與我們接觸的意願都沒有,從我們的角度看,這樣的個體容易被視為缺乏動機,甚至是拒絕服務,但我們可能經常遇到有這樣狀態的家庭而不自知。因為誠如書中描述的,很多時候家長想到的求助資源,都是求職,都想著幫孩子找到工作就好了,有他們喜歡的工作就願意出門了;很多時候,社工也因為同樣的觀點,很可能連當事人的面都沒見過,就想著就轉介職重協助就好了。

我曾經接到不同的家長來電,希望可以立刻提供工作機會給久居在家中不願出門的孩子,一聽到職重服務需要與當事人會面及評估資源需求,在電話那頭焦急地謾罵後掛掉電話;也有那種家長來電預約了諮詢的時間,但在前一刻打來致歉說孩子仍不願意出門。我還曾經跟著就服員到一位服務對象家中,敲他的房門,因為他的母親求助就服員說他已經閉門不出很久了,還記得那一天我們把他硬拖出門走走,走了一圈又他縮回自己的房間。就服員說因為母親不斷地陳情求助,後續每年都會接到不同的社工來電,想要將這位服務對象轉介來求職,但他們沒人見過這位服務對象。

家長的壓力與擔心可見一斑,但從日本的服務經驗中,要接住繭居狀態的個體,從來不是單一資源可以解決的,協助就業的資源通常是在一連串的資源介入後,在繭居狀態個體具嘗試意願下才連結的資源。


繭居狀態者的服務困境

從書中所呈現的資料,日本已有超過一百萬人處於繭居狀態,雖然在日本已有相關的服務窗口,但要能夠接觸到繭居狀態者並導入服務仍有困難,因為多數的家庭面對孩子的繭居狀態,容易落入覺得是自己的教養出了問題、家醜不可外揚的觀點,而關起門來處理。

再者,當孩子在求學或求職階段受挫,而拒學或賦閒在家一段時間,家長可能會覺得或許他們休息一段時間就會好了,而從此一年又是一年,一年又是一年,就這樣深陷長期繭居狀態。到底要在家中多久才算是繭居狀態?如何判斷需要洽詢服務資源的時機

書中建議家屬「一年」就需要有所警覺,向外求助

此外,父母尚有餘力照顧,以及不想麻煩他人的心理,也會影響接受服務的意願。在日本不少案例是因為家庭申請長照資源,當長照人員進入家中才被發現,然而書中也有提到,也有父母因為擔心申請長照資源,而因此被發現家中有繭居狀態的子女,而拒絕長照資源,造成雙重孤立的處境。

因此,書中也提到可以三項指標來判斷家庭守護繭居狀態者是否到了可承受的極限,分別是金錢、壽命、與暴力,當家庭經濟已經陷入困境、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年邁,以及家中因此發生暴力行為,更是需要向外求助了


繭居狀態者的服務契機

從書中的介紹中,提到了幾個促成服務契機的關鍵。

一、服務繭居狀態者之前先服務家庭

往往見到繭居狀態的當事人是不容易的,從家屬開始培力,讓家屬了解有哪些協助資源、如何看待繭居狀態的家人、如何互動讓繭居狀態的當事人重新與家人有所連結,甚至是培養家屬「接受支持的能力」,面對拒絕外界協助的家庭,有時需要建立互施小惠的關係,從提供物資或福利資訊來解決生活上的小煩惱或是小需求,慢慢建立關係。

二、建立關係、維持關係、等候介入的時機

在獲得家庭的信賴後,持續的關注對方,多方搜集繭居狀態者的相關資訊,包含他們的興趣嗜好,等候介入的時機。書中提到一個我覺得很棒的觀點,進行家訪時,不是去給繭居支持的建議,而是帶著「挖掘有能力或有才華的人」的心態,思考如何讓對方感覺自己被需要或有所貢獻,而非將他們定義為需要被協助的一群人,在關係建立的一開始,任何一個個體就是有價值的個體。

三、不是帶著立即改善繭居狀態的信念

實際上需要提供的支持,不是解除繭居狀態,而是從解決當事人或家庭日常生活的煩惱或是滿足當時的需求開始,先告知有益於他們的資訊,而非一開始就想著協助對方走出繭居的困境。改善繭居狀態是一個很大的目標,然而要陪伴走過的是每一個真實的生活。書中提到一個很真實的觀點『世上不存在急速改善的魔法』,所以千萬也別想要一招制勝、一勞永逸。

四、不受既有資源框架限制,擴大不同領域的服務選項

所有的服務資源都有其原先被設計時所立下的規則,書中強調要用心聆聽當事人與家屬的期望與煩惱,活用既有的制度,提出適合的建議。所以正式資源、非正式資源的運用與相互配合都很重要,如:運用物資、提供家庭代工、陪同就醫、家屬團體、運用機構辦理的活動,事先準備一個建立成就感的環境,推動繭居狀態者與外界接觸,在可行的範疇下,不設限只能如何行事而已。


當繭居狀態者與職重相遇

書中的每一個案例似乎都需要服務提供者花費許多的時間經營關係,陪伴與支持一點一滴重新建立與促進重新與社會接觸的能量,十分十分不容易!回到一開始閱讀這本書的起心動念,我希望當一個繭居狀態者好不容易願意接觸職重時,能夠好好地被接住。

立即就業絕對非首要選項

書中分享的就業輔導案例與資源,當繭居狀態者經過長期的繭居狀態,要開始討論職涯時,大多都需要經過一些探索與準備的過程,認識自己的能力,從能夠培養成就感與信心的就業準備資源開始(如:社區作業設施、庇護就業)。

這幾年我也與幾位在家閒置5-10年的服務對象開啟合作,因為父母年邁已無力照顧,多數都是由手足、善心人士陪同而來,往往這樣的服務對象接受自己需要就業,但都缺乏信心,所以更需要細緻的陪伴,從陪伴了解他們的想望、運用職業輔導評量協助他們認識自己的能力與職場的樣貌,陪同參加短時數的就業準備講座課程或團體課程,進一步再依其需求進入職業訓練、就業服務的方案中。在一連串的服務中,服務對象都開啟了他們的職涯,開始進入就業。

每個人需要的路徑可能不同,沒有標準答案的資源組合,但不管如何,職管員要意識到立即就業絕對不是服務提供的首要選項。


結語

最後我還想分享一個在書中讀到自立生活的迷思與重新定義,大部分進入到職重服務的身障者,家人都帶著希望他們未來可以自立生活的期望,父母不在時也能夠自己生活的自立生活,但事實上在現今社會沒有人可以不依靠其他人獨立生活。書中重新定義了自立生活為分散依靠對象的自立,自立不是孤零零地住在無人島,而是遇到問題時能適時依靠別人,以免在難關時倒下

最後我想說是,關於繭居議題,有夥伴出了一題台灣現有制度的反思『現有資源接得住這樣的個案嗎?』我認為,不管如何,我們需要先擴充對這個議題的認識,才有辦法在有需求的個體或家屬到來時,試著好好接住,一起來看書吧!


avatar-img
12會員
47內容數
小職管的實務工作反思與隨筆,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願我們能溫柔以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職管@職重宇宙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身障者職業服務中可能拒絕合作的原因,包括期待落差、支持需求認知不清、對障礙身份的接受度以及過度保護等問題。透過實務案例,提供了促進家長合作的策略。文章最終呼籲瞭解家長和服務對象的困境,以更好地協助他們。
瞭解一個人的就業動機需針對不同情況進行詢問,並透過培力及行動觀察確認其真正的就業意願。這篇文章介紹了不同類型個案的情況,並討論瞭如何促進其就業動機。
畢業季節是職管工作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對於身障學生的教育轉銜服務。這篇文章探討了轉銜服務的各種形式,包括資料轉銜、宣導講座、轉銜會議及個別諮詢。強調轉銜服務不僅僅是形式的搭建,更在於能夠有效理解與支援學生需求,協助他們順利邁向社會。文章提供了真實案例,說明如何避免流於形式,從而提供實質的支持和服務。
職業輔導評量(以下簡稱職評)是職重服務中一項重要的服務,怎麼說呢?如果以「選擇-獲得-維持」這三個階段來看待就業的歷程,一開始便是要能決定方向,了解什麼才是自己適合的選項,決定自己應該做怎樣的選擇;當一個人困在這一個階段,不清楚自己的興趣、能力能做怎樣的選擇時,需要進行職涯探索,職評往往會成為首要被
在職重服務中,強化就業準備度有助於身障者進入一般職場穩定工作。本文探討了為什麼需要就業準備、如何進行就業準備、必要的就業準備項目、準備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就業等問題。
冠籃之路描述了一位籃球教練帶領一群認知障礙者籃球隊的故事,這篇文章分享了這部電影中的重要情節和觀眾所獲得的教育意義,提及了差異相處、就業歧視、關係和冠軍定義等議題。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身障者職業服務中可能拒絕合作的原因,包括期待落差、支持需求認知不清、對障礙身份的接受度以及過度保護等問題。透過實務案例,提供了促進家長合作的策略。文章最終呼籲瞭解家長和服務對象的困境,以更好地協助他們。
瞭解一個人的就業動機需針對不同情況進行詢問,並透過培力及行動觀察確認其真正的就業意願。這篇文章介紹了不同類型個案的情況,並討論瞭如何促進其就業動機。
畢業季節是職管工作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對於身障學生的教育轉銜服務。這篇文章探討了轉銜服務的各種形式,包括資料轉銜、宣導講座、轉銜會議及個別諮詢。強調轉銜服務不僅僅是形式的搭建,更在於能夠有效理解與支援學生需求,協助他們順利邁向社會。文章提供了真實案例,說明如何避免流於形式,從而提供實質的支持和服務。
職業輔導評量(以下簡稱職評)是職重服務中一項重要的服務,怎麼說呢?如果以「選擇-獲得-維持」這三個階段來看待就業的歷程,一開始便是要能決定方向,了解什麼才是自己適合的選項,決定自己應該做怎樣的選擇;當一個人困在這一個階段,不清楚自己的興趣、能力能做怎樣的選擇時,需要進行職涯探索,職評往往會成為首要被
在職重服務中,強化就業準備度有助於身障者進入一般職場穩定工作。本文探討了為什麼需要就業準備、如何進行就業準備、必要的就業準備項目、準備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就業等問題。
冠籃之路描述了一位籃球教練帶領一群認知障礙者籃球隊的故事,這篇文章分享了這部電影中的重要情節和觀眾所獲得的教育意義,提及了差異相處、就業歧視、關係和冠軍定義等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母親是禁忌之蛇的成員,因為愛上父親所以...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本文分享對於家庭敘說的參與以及對書籍『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內容的理解和回憶。文章中描述了家庭的經歷和轉變,以及時代、社會和經濟等脈絡對家庭的影響。透過分享和敘說,讓人感受到生活中各種複雜和豐厚的樣貌,並試圖以文字記錄和反思這些體會。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五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家庭」! 家庭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家人間又該如何相處?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母親是禁忌之蛇的成員,因為愛上父親所以...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本文分享對於家庭敘說的參與以及對書籍『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內容的理解和回憶。文章中描述了家庭的經歷和轉變,以及時代、社會和經濟等脈絡對家庭的影響。透過分享和敘說,讓人感受到生活中各種複雜和豐厚的樣貌,並試圖以文字記錄和反思這些體會。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五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家庭」! 家庭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家人間又該如何相處?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