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要準備啃老族的演講,做了些功課,發現除了一般人想像的,成年後不工作也沒在就學,整天遊手好閒或沉迷於網路的年輕人之外,其實還有一群類似繭居族的老老照顧族群。
近二十年前日本出現繭居族這個現象,大多來自而兒少時期因為各種原因拒絕上學,久而久之足不出戶就變成繭居族。
日本政府2016年公布的調查,15至39歲的繭居族推估有五十四萬一千人;2019年3月,調查發現40至64歲處於繭居狀態的人口高達六十一萬三千人,而且大多數繭居時間長達七年以上。台灣有一份調查認為兒少拒絕上學的比例大約占全部學生的百分之三到五,其實也不算少。
日本厚生勞動省(等同台灣的衛福部)對繭居族的定義是「繭居是一種狀態,進入繭居狀態者出於各種原因迴避參與社會相關活動 (包括義務教育、兼職工作…等就業、與家人以外的人來往交際) 基本上活動範圍僅限於家中(包含外出時不與人交流),時間長達六個月以上。
四十歲以上繭居族的六十多萬人裡,除了從年輕一路繭居到中年的人之外,近年逐漸增加許多因為中年回歸家庭照顧年長的父母,因為所有時間都被綁住,慢慢斷了與別人的交流,不知不覺就變成了繭居族。
這些人很可能也會因為與社會脫節太久,產生了社交恐懼症,一旦父母離世,就成為孤單的獨居老人,這種孤立無援的生活狀態,隨著時代變遷,已不是特例,而是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的處境。
一方面是不婚族已成為社會常態,而已結婚的人也不見得生孩子,即便生也只生一個、兩個,所以親戚家人的關係網絡當然就快速下降,再加上人往都市集中,住在一格一格的大樓中,以往親族家人住在同一個大宅院或同個聚落的機會也消失了,當我們必須獨自照顧年老的長輩時,就很容易陷入類繭居的狀態。
在高齡化的社會裡,老老照顧愈來愈多,到醫院候診室觀察,若扣除了外籍看護,十之八九陪診的家人都是六、七十歲以上的長者陪著八十、九十歲以上的父母來就診。這種趨勢還會持續下去,社會如何建構更完善的照顧體系?是當下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