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BTi到底接不接受碳權/碳抵換

前言

給趕時間只想知道結論的人:

SBTi推遲至2025年才會決定企業是否能在更大範圍內使用碳抵換來實現其氣候目標。


原本有想要寫一下這個主題並說明前因後果,但發現已經有英文的整理說明,那稍微翻譯一下後寫些個人觀點就好。

前幾天碳費費率已經公告,環境部也大肆宣傳之中。而其中行業別指定削減率是參考SBT,無論國家層級或產業層級在看減量目標與執行方式時SBTi都屬動見觀瞻。詳細的碳費規則與細節都以環境部資料為準,此文僅談SBT的部分。

摘要翻譯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組織 (SBTi) 將在明年(2025)決定,企業是否能在更大範圍內使用碳抵換來實現其氣候目標。此舉主要原因為大量證據顯示自願性碳市場 (VCM) 中出售的多數碳權未能如預期般發揮應有效益。

2024 年 7 月 30 日,SBTi 發佈了一系列技術報告,旨在進一步完善其針對大型企業的淨零標準。自 2021 年起,該標準要求企業在其業務運作和價值鏈中實現絕對排放量的 90% 減量。然而許多企業在達成這一目標時,尤其是面對來自範疇三 (間接排放)的挑戰時遇到了困難。因此,SBTi 在 4 月曾暗示可能會放寬對 “環境屬性憑證” 的限制,允許企業使用碳抵換來替代部分範疇三排放的直接減量。

該公告在 SBTi 內部及全球企業永續發展領域引發了激烈討論。非政府組織對此意見分歧,有些認為碳抵換可能成為有大型企業逃避責任的 “免罪卡”,而另一些則主張,擴大對全球南方自然為本專案的資金支持是必要的。

SBTi 曾承諾於 7 月發佈更具說明力的聲明,這些聲明現已公開

然而,這次的聲明並未明確表態 SBTi 將來對標準變更的立場。具體決定將推遲至 2025 年,並取決於更多的研究與諮詢過程。不過 7 月 30 日公佈的文件指出,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碳抵換的有效性。

綜合報告

此次報告的重點是現有的解決方案,例如自然為本專案、再生能源以及清潔爐灶等。文件總結了與非政府組織、學術界和企業的廣泛諮詢結果,以及對自願性碳市場基礎設施和碳權生產專案的深入研究。

綜合報告彙整了現有的研究,指出只有 12-33% 的碳權達到了對企業買家所承諾的氣候效益。常見的問題包括:過度發放碳權對本來就會發生的減量投資進行補貼;以及碳泄漏。一項研究表明,清潔爐灶專案通常提供了應有的六倍碳權。

SBTi 還指出,針對自願性碳市場基礎設施的頂級研究無法得出 “普遍傾向”的結論。雖然市場端的強韌度提升有待觀察,但核心問題如碳的永久性、泄漏以及外加性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

關於私營企業使用碳權是否有助於全球淨零轉型,現有的證據也存在矛盾。另一個問題是,自然為本的碳權項目可能對當地社區產生意外後果。例如2020 年一項對剛果民主共和國(DRC)森林專案社會影響的研究發現侵犯人權的情況,包括違反了 “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 的權利。其他類似研究也發現了強制遷移和專案工人待遇惡劣等問題。

企業應如何回應?

在檢視了碳市場的挑戰後,SBTi 提供了一些建議,幫助企業將碳抵換納入更廣泛的氣候策略中,涵蓋了範疇一、二和三的排放。雖然目前尚未做出正式決定,但根據目前的《淨零標準》,企業可以遵循以下五大步驟來制定應對策略:

  1. 測量並公開揭露價值鏈排放,包括範疇三
  2. 識別並優先處理當前和未來對氣候影響最大的排放源
  3. 制定減量目標,並通過政策和其他干預措施支持實現這些目標
  4. 實施可信的行動計劃,並開始對其他優先排放源之外的排放負責
  5. 衡量並溝通干預措施的有效性

SBTi 對於「價值鏈外減緩」(Beyond Value Chain Mitigation,BVCM)的建議目前仍維持不變。BVCM 是指企業投資於自然或能源專案,這些專案產生的益處並不計入其永續發展報告或碳會計中。這種投資通常是為了促進國家或全球產業的轉型,或者支持當地社區的永續發展。

個人觀點

SBTi報告中所討論,以及當前自願性碳市場中主流的碳抵換專案屬於減量類額度,例如再生能源與清潔爐灶兩大類專案。另外一種近年有許多爭議的是自然為本專案中減少森林開發類(Reduced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REDD+)這些碳抵換專案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外加性不足。因此碳抵換的討論文章以及報告都會不斷地強調MRV、外加性、對環境社會無負面影響等。

另外一點是碳抵換專案中應該要更明確地將減量與移除碳權二者進行區分。當企業本身就在推動減量計畫時,可以去購買別人的減量來當作本身的努力,無可避免地會遇到爭議,尤其是不存在法規上限管制要求的自願性碳市場中。

但最終推動各種氣候行動能否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誘因是否充分。所謂的本土碳權,減量專案的誘因夠嗎?國際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抵換專案誘因夠嗎?碳費現在這個價格,以及逐年調漲所塑造的減量誘因夠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