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小丑:雙重瘋狂》瘋狂的究竟是小丑?還是整個社會?

《小丑:雙重瘋狂》劇照

《小丑:雙重瘋狂》劇照

對於《小丑》續集,我和多數人經驗到情緒有點不同。早先其實不太期待,續集電影雖然可以收割前作的觀眾基底,但也容易因起點高而摔更重。後來女主角官宣,決定以音樂劇呈現,又加深這種不太妙的感覺。上映後唯一超出預期的,是隨便點開哪個平台,觀眾分數都低到令人咋舌,影評則評價兩極。

實際觀影後,直接說結論,我喜歡這部電影,但也大概能理解負評的普遍理由。

英文片名 Joker: Folieà Deux,副標題Folieà Deux 其實是醫學術語「共生性妄想症」(共享型精神障礙)。通常出現在家人(夫妻、親子、手足)之間,產生相似的妄想,或者互相影響、激發彼此的妄想,跟瘋狂反倒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如果是抱持著要看小丑和哈莉奎茵一起幹大事,或者小丑越獄出來開外掛大殺四方,延續第一集後段的激情,展現更高智商的犯罪,很大機率你會大失所望。

那麼這部小丑續集電影,不走安全賣座的商業路線燃燒大家的情緒,反倒以較缺乏波瀾的方式反覆切換於監獄和法庭之間。導演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標題所指涉的又是誰和誰的共生妄想?

一、小丑和亞瑟

身為一體兩面的角色,亞瑟和小丑理所當然是最直接的「共享者」,但用妄想來解釋他們的狀態又不是那麼合適。片頭動畫即揭示兩者的關係,更像一場主體的爭奪,一個人心中的黑暗和光明。亞瑟的律師主張他有人格分裂,以哈維丹特為首的檢察官,則認為他只是有普遍的憂鬱傾向,實則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到底,我們眼前所看見的這個人是誰?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他?

第一集裡,自卑備受欺凌的亞瑟,在小丑妝容下治癒了部分的自己,原本面對挫折壓力時病理性的笑,轉變為真正的開懷大笑;也得到勇氣,為自己發聲,並且確實不因犯行和引發的社會混亂感到內疚。那些小丑殺害的人,無論從小丑還是亞瑟的眼,都是罪有應得。因為瘋狂的不是他,而是這個腐敗,畸形,輕易踐踏一個人於腳底的社會:對弱者,對不相干的路人,甚至最應該得到保護的孩子,自己的骨肉。

人們可以一面義憤填膺憐憫小丑手下的逝者,像是無比珍惜每一個生靈的氣息,一面又無視躺臥路邊的乞者,身邊如此多需要幫助的人,日日在眾人腳邊像一灘爛泥,像多看一眼就會倒楣的詛咒,誰不是能走多快就走多快,能閃多遠就閃多遠?

虛偽嗎?或是恐懼衍生的武裝?人本身自帶的多面性?人們其實沒有比小丑更善,也沒有比亞瑟更堅強。多數看似正常的人只是比較幸運,在痛苦時有家庭或朋友的支撐,或者武裝久了,得到肯定了,也就內化符合他人期待的那個自己成為真實。而始終無法獲得認同和支持的人,則終將在某一個時刻,交付自己於內心的黑暗。

《小丑:雙重瘋狂》劇照

二、亞瑟和哈莉奎茵

中文片名把Folieà Deux譯為「雙重瘋狂」,搭配海報、各式宣傳品兩位主角的視覺設計,觀眾自然聯想瘋狂指涉的是小丑和哈莉。殊不知LadyGaga飾演的哈莉奎茵,雖然鏡頭多,實則「沒戲」,除了展現她是小丑狂粉之外,角色弧線基本沒有,監獄放火那一幕,充其量只能說是突發奇想的惡作劇,遠不及瘋狂。當然這樣的安排,或有揚長避短的考量,Gaga的菸嗓和電影調性搭配,對推進情緒起到很好的加分效果,對角色挖掘不深則能避開演技上的不足。但劇情完全聚焦在亞瑟身上,讓哈莉淪為純粹推進劇情的工具人,還是難免讓人感到可惜。

細論「妄想」,兩人共舞共唱的片段不少,看似相互理解,目標一致,亞瑟也數次明言:「她懂我。」然而,他們卻是實際距離最遠,擁有最為分裂的妄想的兩人。像那一把在舞台上齊聲唱著唱著就捅向自己的利刃。亞瑟一臉驚駭。那一刀劃破障蔽在眼前的薄膜,看見,卻永遠看不清事情何以置此。

亞瑟的妄想是以為找到真愛,以為終於有人懂他愛他。寂寞了一輩子,又身陷囹圄,沒有什麼比有人傾心相伴,更能感受到真實的生命力。他想著,期待著,有朝一日,或許他們能遠走高飛,遠離塵世,建立自己的家庭,像是人生終於能真正活過一遍。

但哈莉奎茵的愛,她幻想共築未來的對象,從來只是小丑,不是亞瑟。在她眼中,小丑才是真正的存在,才是應該主宰那副軀體的靈魂。什麼人格分裂,簡直是侮辱,他沒有病,也一點都不脆弱,不應該脆弱。她期望幫助小丑「上位」,恢復他的本相,帶領所有人反抗,卻渾然不覺,她的愛只指向一個英雄,一個權力的符號。都是自己的想像。

《小丑:雙重瘋狂》劇照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