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27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從邏輯的角度回顧非範疇詞範疇詞的關係,作為造就結構框架的非範疇詞明顯是主,而作為填充框架的範疇詞為次

同樣,就上古漢語語構結構 (syntactic structure) 而言,虛詞為主實詞為次

因此,我們的意見是不能把「者」字視為傳統的小品詞。讀者要留意,在這些藏有「者」字的例句都具有一特定格式﹕

這種句式明顯屬於界定87句式,即「X」是所謂的「definiendum」(被界定項),而「Y」是所謂的「definiens」(界定項)。

我們不敢肯定其他文明的上古文字有沒有這種句式,但上古漢語中有大量這類句式。

當然,古希臘語有

拉丁語有

或英語的

但無論是「είναι」或「est」或「is」,它們的用法繁雜,並不必然用作標示界定功能﹔比如英語中「is」的各種用法便包括﹕

等。

另一有趣的現象是,當我們用函子/論元結構來表達這類主謂語結構的句式時,通常的路徑是將謂語視為函子或將關係句式寫作多元函子,例如﹕

再解析,並加入第二個論元「Amy」﹕

此外,很多時候,「is」是可有可無的 (數學觀點!),比如﹕

這個現象意義重大,5.0 章會詳細討論這個問題。

__________

87 這裡說的「界定」不是現代嚴格意義上的「定義」,所以我們使用「界定」一語而不用「定義」。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