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到了某個時間點才知道,原來人生需要多的主動選擇。

哈囉~我是小歐Austin,大家最近過得好嗎?

這禮拜的生活真的是被假日給滋潤到,已經很久沒有那種完全放鬆的爽感了,那這幾天加上國慶日,四天放了三天假,整個如獲甘霖,該完成的工作也有順利完成,該出的門也都有出到,不過我覺得自己還算是勞碌命,社畜的特質整個刻在基因裡面,即便在放假,還是會擔心說自己是不是有什麼事情沒有作完,或是有沒有什麼工作可以提前作,這種情況就蠻容易陷入一個無限追逐的循環,不斷再逼自己找事情來做,這個應該是接下來這段時間的一個小考驗,我自己也還在整理心態,可能就會再多觀察多感受一下,也有可能是因為對於世界的連結性降低,之前去看藝術展、逛一些陌生的地方或者是看一些有意思的電影,都會讓我覺得心情不錯,就雖然我們一直在提說日常習慣這件事,但在生活中偶爾還是要去跳脫框架,突然跳出去有時候也是一種充電的方式,所以就在稍微觀察看看然後去做取捨。


那上禮拜剛完成了近期我覺得算是偏向有挑戰的任務,就是去林口的康橋國中做一個以「表達力」為主題的講座,雖然對象是國一生,但我覺得難得有這樣子的主題,加上是透過Emma老師的引薦之下才有這個機會去做分享,所以就花了一點心思來準備,這次的準備我自己認為算是蠻充實的,另外就是因為它是一個類型很不同的講座,整個過程就真的是讓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沒有說因為對象是國一的學生就給他胡亂瞎講,反倒我自己是抱持著一個如果300人裡面有1人是可以從這次的分享中有拿到一點東西,那這個講座就完全值得了,主要是因為我這次分享的東西其實也都跟節目一直以來提的方向蠻類似的,雖說是在講表達力,但不是針對真正的表達技巧去著墨,比如怎麼發聲,或是咬字方式,如何跟人家溝通,如何說服人家這種方向,因為講真的這個也不是我拿手的東西,我的節目剛開始做的時候也是各種吃螺絲,到現在還有幾個音發的不是很標準(笑),用字遣詞也都是很基本的,加上其實也有點久沒有做訪談了,技巧上一定還是會有點退步,所以我準備的方向就比較不是這種工具導向的,反正是針對個人的存在跟價值的路線,我的一個大核心是表達的目的是在讓人家了解自己,但在讓人家了解自己之前,要先知道自己是誰。所以對我來說好的表達力其實涵蓋的要素是人、語言跟情緒,這三者綜合之下,就會構成一個很好的表達,所以有些東西即便不需要言語,你還是可以感受他有想要表達的東西,比如藝術作品,他就擺在那邊,就算不添加任何的說明,你一樣可以去知道他,也許某些強烈的創作細節,會讓你感受作者的情緒,同時也因為沒有語言,所以每個人可以感受到的東西可能又不太一樣,但不論怎麼樣你都能知道說作者正在表達某件事情、某個訊息。


以這樣的核心為前提,我去擬了一份講稿,分別用我生命中的幾個故事來跟大家分享我親身的經歷,分別是我小時候跟我二姊吵架,驚訝他很會講話,很會表達,所以一直以來都蠻受寵的故事,這個章節我想要分享的是我第一次知道表達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的那個印象,算是一個鋪陳;第二個故事是發生在我在國中時期,因為要補貼家用,所以去餐廳打工,但我個性比較內向、害羞,所以比起工作內容,人際相處的過程更讓我覺得疲累,所以我開始想要融入,但融入的過程又覺得自己誰都不是,四不像,所以才又出現了另一個聲音在問自己,怕尷尬就想要融入嗎?就算融入了,那我又是誰? 這邊主要是想去分享說我自己在探索自我跟他人不同的過程,慢慢進入那個尋找自我的主題;接著第三個故事則是從同儕關係下手,因為對於學生來說,從別人的關係或是跟別人的關係裡面去認識自己是一個很常見的過程,但在這樣的過程,難免會想要合群,所以這邊就從合群開始談起,也講了那些發一樣美食照、一樣網美照、去許多一樣地方的人,卻每個人都在告訴你說他們在做自己,這才真的混淆我們,為什麼跟別人一樣,會被認為是做自己? 其實這個章節的故事某部分也是我自己人生到現在的縮影,因為學生時期一路順遂,沒有到大好但也不到大壞,所以就自然地考試、升學,直到某天我發現為什麼我會來到這裡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就到了某個時間點才發現說,原來人生的很多決定,你都要採取更多的主動來去做選擇,所以最後也鼓勵這些同學在相同之間發現自己的不同。故事分享完之後,就真的帶他們作一些我之前看過,覺得用起來也不錯的一個發聲練習,去感受自己的嘴唇、舌頭、音高等等,這樣一場40分鐘的講座就結束了。


結束之後,我自己是真的蠻開心的,主要是因為學生的現場回饋比我想像來的好很多,因為我起先預期我這次的主題是比較生硬一些的,對於國一的學生來說,所以有人睡著什麼的,我都覺得是高機率會發生,但沒想到大家的專注力都很高,而且是那種你可以明顯感受到幾乎有7成以上的雙眼都依直盯著你看的那種感覺,然後你準備的笑點大家會笑,你想引導大家靜下來思考的地方大家會跟著你,整個流動是一起的,所以講完真的是一個爽字。那回顧起來我覺得有幾個細節這次作的蠻好沒有凸槌的,第一個是剪報,因為我真的超級討厭作ppt,以前大學報告,我寧願去蒐集資料或是報告,也不要去做ppt,因為真的覺得ppt要花很久的時間,那這次因為我已經把講稿幾乎都寫出來了,所以我只要找適合的圖像或是文字,放在ppt上就可以了,當然這樣也會有缺點,就是我幾乎要把內容都背起來,ppt能拯救我的地方比較少,但好處是大家就真的會把多一點的聚焦放在你身上,這也是我第一次這樣嘗試,以前都會想說ppt要用多可愛的圖片,或是怎麼樣的特效,才比較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次這樣做真的有感覺到,其實Ppt真的可以只是一個輔助,即便沒有也不會影響到太大;再來就是接續ppt的講稿,我之前不會把講稿給寫下來,但我後來想想我podcast可以錄得比較順的原因,是因為我會先把講稿寫下來,雖然講座分享你不可能盯著講稿,但先寫下講稿可以讓你知道這次的準備是不是符合主題,有沒有扣緊核心,迷航的機率也比較小,另外其實講稿因為都是我自己寫下來的,並不是去摘錄什麼別人的資料,所以實際上不太會忘記,即便忘記了也很快就可以接回來。那再來就是互動,這整場的演講都有一些讓學生可以互動的地方,比如從一開始我就跟他們約定好,數字1–5,當我說1的時候,我希望他們可以安靜,但這個安靜不是為了我,是想要讓他們靜下來聽聽看這個空間有什麼聲音;2則是請他們起立;3是坐下;4是手比4,萬一想睡覺了,可以靠在隔壁同學的肩膀上小小休息一下;5則是用雙手鼓掌,這個我覺得是一個蠻好的開場方式,因為接5大家鼓掌的時候,可以成為演講開場的一個儀式;除了開場的互動,中間也有讓她們左右鄰居互動的時間以及同學上台,最後是收尾前所有人起立一起做發聲練習。而在互動的過程,我這次蠻驚豔的一點也是,那個流動可以再拉回來,因為以往有些情況是你互動戴起來,大家超嗨,但馬上演變成太吵,大家注意力跑掉,以前面對這種情況都會想要用更大的力量去壓制,但這次就知道說先順著這個流,再慢慢地把她帶回來,所以具體上我有留一點空間跟時間讓大家去享受他們的小小時光,接著慢慢地、不用很大聲地,把話題輕輕帶回來,當那個力道越輕,反而會讓他們更想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了,所以這也算是這次一個蠻大的進步。比較小可惜的地方是,雖然我這次有先事前準備跟模擬,但真正把講稿關起來練習,是到正式演講前的半小時左右,如果有再多幾次練習的話,我覺得整體會更加流暢,因為我就可以花更多心思去留意我的眼神交流、走位,以及跟簡報的搭配,還有時間掌握更精細,但整體來說這次我自己是蠻開心的,也很感謝艾瑪老師、康橋的嘉娟主任還有整個康橋的老師、學生,算是一個蠻有趣的地方。


這次對我來說真的是蠻大的一個強心針,也覺得自己之後應該可以表現得更好,也真心希望內容是有被學生吸收到的,我覺得能在國中階段就稍微接觸這些跟自我探索有關的主題,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