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銀杏的祕密:從名稱到療效

剛看新聞又有一個「銀杏」颱風逐漸形成,在今天晚上就能知道,是否真的會是距離上次多年來,第一次的 11 月颱風。 前些天的「康芮」颱風趕在 10/31 侵台,差那麼一天就變成自 1967 年以來,睽違 57 年的秋季颱風。 講到銀杏就讓人想到補腦,人們總是互相取笑著,記憶力不好時就要吃銀杏,但你可知這植物不管從哪方面看起來,根本就完全沒有銀色成份存在,那到底為何又被稱之為銀杏?


銀杏在中國古代稱為「銀果」,如今又稱為「白果」。 「白果」這個名稱直接借入越南語,依漢越音發音為「bạch quả」;「銀杏」這個名稱則借入韓語和日語,根據朝鮮語的漢字音分別讀作「은행」(eunhaeng)和「ぎんなん」(ginnan)。 學名的「Ginkgo」來源於日本民間,日語中的漢字常有多種讀音,而「銀杏」也可發音為「ぎんきょう」(ginkyō)。 1690年,德國植物學家恩格爾貝特·肯普弗(Engelbert Kaempfer)根據日本長崎佛寺中的銀杏樹,建立了銀杏屬,屬名「Ginkgo」源自日語中「銀杏」一詞的方言讀音「ギンキョウ」(ginkyō)。 成為第一個發現銀杏的西方人,在其著作《異域採風記》(Amoenitates Exoticae,1712年)中記錄了銀杏的發音。 一般認為,他寫的「y」被誤讀成了「g」,而這個誤讀後來被瑞典生物學家林奈繼承,正式描述了銀杏,並以 biloba 作為種加詞,以表示銀杏葉片二裂的特點,並一直沿用至今。 但也有學者認為,在德語中讀作「y」的音通常寫作「j」,而坎普法來自德國北部的萊姆戈,在當地方言中會用「g」代替「j」。還有學者認為,坎普法的一位助手(今村源右衛門英生,Genemon Imamura Eisei,也作 Ichibei)來自長崎,而「kgo」一詞剛好準確地展示了當時(17世紀末)長崎地區的日語方言讀音。 這份命名法,雖然是由德國人紀錄下來,但唸法在很早已有,若是追溯到古代口語記載,很可能真的是因為銀本就為珍貴,跟銀果落水後表層有很強疏水性而來。


銀杏果的白色表面俱有超強的疏水性,放入水中時表面會裹上一層空氣,而水被隔絕在外面一層,在光從水進入空氣時,會在銀杏果表面發生全反射,所以在肉眼整體上看起來,就變成是全銀色了。 等閒日月任西東,不管霜風著鬢蓬。 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



銀杏葉形狀為扇形,兩邊對稱,又各自分裂成二,到葉柄處合併成一,被看做是調和的象徵。 寓意著一和二,生和死,陰和陽,春和秋等萬物萬事都對立統一和諧的特質。 銀杏的花語是堅韌和沉著,純情之情,代表著永恆的愛,也可以說是一生的守候。

銀杏果性平味甘苦,具有清熱利尿、通便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可治療肺結核、氣管炎、婦科病、高血壓等病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陳法。雜學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