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圖轉載自Little Wonders
一個人年紀變大後,除了體能衰退以外,還會伴隨想像力的漏失。
即將邁入耳順之年的慕風,對於這一點感觸甚深。我發現曾經想像力豐富,鎮日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的我,現在對於不熟悉的事物越來越不敢輕易嘗試,對於陌生的事物跟變動的環境,越來越容易感到警覺不安。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心理分析大師榮格在他的「積極想像」治療論述裡,也曾經強調想像力的重要。
當今著名的以色列歷史學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暢銷書《21世紀的21堂課》裡,揭示出我們人類所有的文明(政權、所有權、國家、法律、道德、信用、正義…),全部都是人類自己想像出來,而不是伴隨大自然的演化生成。
一旦我們大家都不相信,或者都不願意遵循,這些文明的產物,瞬間即灰飛煙滅。
由此可見,想像力有多麼重要。
意念比行動先行!我們總是先有了一個意念(企圖、慾望)產生,然後我們才會開始行動。所謂的意念,就是一種想像力。想像我做了什麼事,就可以達成怎樣的目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想像力(意念),我們就不會有著手行動的動機。
小朋友的想像力通常都很豐富,他們總是天馬行空,他們總愛胡思亂想,他們隨意說出的一句話或者畫出的一張圖,總是會令大人莞爾一笑。大人不是笑他們不切實際,大人之所以發笑,常常是因為自己沒能想到,因而受到啟發。
小朋友沒有受到太多思想汙染,小朋友沒有接收太多社會化規範的限制。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想像力會不斷遭到扼殺。現代社會只容許我們照章行事,生存的環境持續要求我們遵守規定。如果你偶而靈光一閃,天外飛來一筆,你多半不會因為勇於突破巢窠,因而成為世界首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你會遭到責備處罰,或者奚落。
一個人生活的時間越長,所遭受的責備處罰跟奚落就會越多。於是我們漸漸變得腳踏實地,漸漸變得越來越實際。我們不但自己喪失了想像力,我們也都不自覺地加入處罰責備,跟嘲笑別人想像力的行列,並且還以為自己是對的。
你必須經常壓抑與生俱來的想像力,以換取團體裡其他人的肯定。
電影《倫敦求生慾》裡的主角,是一位終身呆板工作的公務員。他在確知自己罹患癌症所剩日子不多之後,毅然拋棄了長年推諉卸責的習性,排除萬難替一群不斷為孩子陳情的媽媽們,在他們破舊的社區裡幫孩子建造一座遊樂園。
在這之前他曾經嘗試自殺,一位善心的年輕人察覺他的意圖,於是帶著他到酒吧尋歡作樂,希望能夠重燃他的生存意志。劇中有一幕是他在酒吧裡點歌,唱了一首他童年時經常跟母親齊唱的民謠。當所有酒客都開心地跟著他合唱時,他卻突然悵然淚下失控痛哭,無法繼續再唱下去,令全場的酒客不明所以。
他後來告訴善心幫助他的年輕人,在他童年跟媽媽合唱這首歡樂民謠的時候,他所憧憬的未來,是充滿了歡樂愉悅的生活。但是他後來在公家機關機械沉悶地度過一輩子,他不知道自己,最後怎麼會把生活過成這樣?
同樣投身職場大半輩子的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非常有感。
我們都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壓力下,朝九晚五的在過日子。我們的心中,當然會有很多的慾念和想望,但是我們也只能想一想而已,然後繼續面對現實埋首工作。
佛法說: 諸法皆空,一切唯識所造。
我們的腦袋裡其實無比空曠,我們要想什麼就想什麼,沒有人可以限制我們的思想。唯一可以限制我們的,就只有我們自己的意識。儘管沒有人知道我們在想什麼,更沒人可以洞察我們,束縛我們,我們卻總是自己把自己的心綁住。
科學研究證實,人老以後想像力退化程度其實非常輕微。
如果你因為花費一輩子循規蹈矩工作,中年回首時覺得心有遺憾,甚至為此感到懊悔不值,沒有關係!美國知名的幽默作家馬克.吐溫曾經告訴我們: 「人活在世界上最珍貴的,就是他最後的那一口氣。」
只要你還有一口氣在,你可以在畫紙上隨意塗鴉,你可以拿一把吉他來隨興亂彈,你可以把頭髮理得讓家人瞠目結舌,你也可以穿上嚇死鄰居的奇裝異服……。一個人活到一定的年紀之後,才有資格說: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人老最不靈活的是想像力。人老了最惹人排拒的,往往也是因為缺乏想像力。
會讓老年生活覺得孤獨痛苦的,多半也是因為缺乏想像力。在面對自己肉體的衰退時,對未來不敢(或者沒有能力)懷抱太多的憧憬。隨著歲月的流逝,能夠想到的就只有老病死而已。
我們雖然年紀大了,我們雖然體能衰退了。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忘記,我們的腦袋是自由的。也許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再跑五千公尺了,但是我們在睡覺前可以想像一下,自己是甩盪在高樓大廈間,主持正義的蜘蛛人。
為什麼不可以?
常常訓練自己的想像力,活化自己幾乎已被窒息的想像力,你會開始感覺前路寬廣,甚至觀照到一片海闊天空。在肉體的衰老退化之外,你的思想可以不用受到這一身臭皮囊的嵌制,你還是可以一直感受到…
我,是自由的!
已經不再年輕的朋友們,就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連結閱讀: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