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圖轉載自自由時報
很多人都說,一個人過了40歲以後,不要想改變他們。
我從年輕開始踏入社會以後,就習慣在工作之餘勤奮吸收新知。為了投資股票跟房地產賺取業外收入,我會關注國際政經發展。為了順利拓展我的業務工作,我勤讀社會學心理學,甚至姓名學命相學相關書籍。我大學讀的是航海系,我對自然天文相關知識也都深感興趣。
女兒還小的時候,說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頗令我感到得意。
但是隨著年歲漸長讀書越多,我越覺得我腦袋裡的知識,完全不足應付我生活所需。有一天我去家裡附近的市立圖書館找書,我站在一排又一排的書櫃前赫然發覺,我就算花一輩子的時間,也沒辦法讀完這間圖書館裡1/10的藏書。
這只是一個市立圖書館的小小分館,圖書館總館藏書更多,國內還有國家圖書館跟各個大學研究機構圖書館的藏書,國外還有更多的圖書館,包括據說藏書最多的美國國會圖書館,這麼多的書籍這麼多的知識,難怪人家說學海浩瀚。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是笑死人!拿來騙騙小孩也許還行。
我們年輕時,常常在背地裡嘲笑我們的主管前輩”老狗玩不出新把戲”。等到我們年過40以後,我發現我們大多數人也是一樣,總是習慣用過去的經驗解決問題,他們不耐煩聽年輕人提出的新主意。他們覺得用老方法處理事情,比較安全。
孔子說: 「四十而不惑!」
我很懷疑!
過了四十歲以後,你真的對自己的人生完全沒有任何疑惑嗎?
因為那天在圖書館裡幡然醒悟,從此我對別人的稱讚都戒慎恐懼,我常在客氣回應別人稱讚時,心裡都在想:「我懂個屁!」。我於是越來越用功勤讀大學問家的書,我於是越來越留意搜尋大思想家的著作,還有他們說過的名言警語。
我的智慧知識有限,我需要汲取更多養分來解決我的生活問題。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就算我一直努力扮演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我的家庭依然還是會有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解決。我年紀越大體能日衰,我也需要更多前人的智慧知識,來教導我如何變老?如何安度餘生?
人生不就是這樣?你會一直遭遇問題,你會一直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果你從前人幾千年的生活經驗裡找尋,你會比較容易找到一個可以妥當解決問題的解方。如果你囿於自己的經驗法則,想要拿老方法來解決新問題,問題恐怕會一直不能解決。
我一直在努力更新自己。從對同性戀的態度到現在年輕人躺平擺爛的現象,理工男性格的我,不習慣憑藉經驗法則去看待批評。我會抱持好奇心去閱讀相關的研究報告,我會在看完多方觀點跟研究數據後,去修正自己原來的觀點。
不是我怕年輕人嘲笑我”老狗玩不出新把戲”。在無常就是正常的多變人生裡,我需要更多的Data base,去理解我在生活中看到的不明現象,我需要更多符合邏輯、涵蓋層面更廣的知識學問,來解決我在現實生活當中遭遇的問題。
道貌岸然擺出一副無所不知的表象,並不會讓我過得真正安心。
我現在參加聚會很少發言。多數年過四十以上的人都應了台語那句俗諺「見講兜講過去。」聽著他們夸夸而談胡言亂語,你會感覺他們非常需要肯定。偶而說得太離譜被其他人吐槽,當場就會上演鐵公雞開始爭吵。
為什麼非常需要別人肯定?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 職場工作成就不如意,年紀大了需要別人尊重與肯定。
2. 家庭有問題,在家沒人聽他說話,需要尋求外人肯定。
3. 身心健康出問題,活得不安心,需要別人拍拍肯定,讓自己安心。
不管以上哪一種狀況,實在都令人同情。每個人活到一定年紀,都可能陷入這種困境。
活到老,學到老。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裡,都會遭遇到不同的困難或者難題。如果你願意不斷更新不斷學習,你可以從古今中外許多有智慧的聖賢哲人遺教中,或者當代專家學者的著作裡,找到可以解決眼前問題的最佳方法,才不會兀自鬼打牆團團轉。
活到老,學到老。
還是比較保險!
連結閱讀: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
1. 管理成功心法: https://vocus.cc/managersmind/home
2.職場成功心法: https://vocus.cc/workandlife/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