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書房 #2|說話的口氣,比說什麼更重要

書房,也是「哲理羽化間」,也許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書房這個格局,但是如果有,這個空間應該會充滿知識大海,是個沈澱情緒、靜心沉思的好所在。書房有可能是人們辦公的地方、寫功課的地方;也可能是收藏好書、公仔玩具的地方。無論書房對你來說的功能是什麼,它一定都是讓你感到安心的存在。

文 / 楊雅晴社工師AKA遊睦主理人

各位遊牧族人,好久不見👋

沉寂了一陣子,這段時間筆者也發生了好多事

其中一件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發現?

文章的右上角標明了筆者的署名,並且加上了「社工師」的字樣

因為就在九月底,筆者從社工師考試的苦海上岸了!成為新科社工師🤗

歡迎讀者們來訊接洽合作或諮詢~聯絡管道在文末喔~

那麼,本文正式開始!

⌂⌂⌂ ⌂⌂⌂

日常生活的職涯諮詢

最近,筆者接連遇到朋友、工作夥伴們遭遇的職涯困擾

其中,有幾個共通點:

  • 主管/老闆/同事情緒不穩定
  • 工作沒有發展性/看不到未來
  • 工作量與薪水不成正比


相信不少身為「社畜」的讀者們,也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些遭遇

不知道讀者們經歷這些狀況的時候,是以什麼心情、情緒、心態去面對呢?又會以怎樣的方式處理呢?或者直接不處理?

很慶幸筆者還有成為朋友及夥伴諮詢的能力

職涯諮詢不是為了讓你轉念而繼續留在讓你不快樂的工作渾渾噩噩過日子

而是能夠協助你釐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找到能讓自己快樂並且眼神發亮的方向、領域、職場,而這些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現在的工作會達成


分享筆者最近接的一個專案發生的狀況

主管跟老闆是同一位,在辦公室的同事大概五人、遠端工作的同事再加3-4人

在筆者開始跟這個單位合作時,大概是上述這樣的配置

而在筆者跟這個單位合作的這四個月,走了三位同事、新進二位同事、昨天剛得知本月又有兩位要畢業、然後過幾天又會新進一位同事

不知道這樣的流動率,算不算高呢?

筆者覺得算「很高」

筆者自己也有帶團隊、也是主理人

如果遊睦出現這樣的狀況,筆者可能會思考是不是自己的管理出了問題?會想去尋求組織管理專業顧問、課程、或了解夥伴遇到的狀況,看自己能不能協助排除?

然而,這個單位的老闆,筆者只看到遷怒於還留著的夥伴

會怪罪負責行政的夥伴沒有審查準備離職的同事的加班時數,然而這從頭到尾都不是那位行政夥伴主要負責的業務

會怪罪負責「輔導」地方團隊寫計劃書的夥伴沒有「幫團隊把計劃書寫好」

是的,確實是「怪罪」

因為不是「呈現事實」、不是「指正錯誤」

而是很情緒化的人身攻擊、用充滿攻擊性的言詞溝通、並強加不應該是那位員工負責的業務出現的錯誤在那位員工身上

不過,也不全然只有老闆在怪罪,員工如何「向上管理」,溝通技巧也很重要

在本案的狀況中,也是有員工發現老闆的一些問題時,多是使用同樣充滿攻擊性的用詞直面老闆、「批評」老闆哪裡做得不對

以同理心來看,老闆也很難對這樣的員工好聲好氣,再加上如果老闆本身情緒管理不好,就造成了其他夥伴被掃到颱風尾一起被罵的情境


以這個案例來看,顯然,在這樣「高度情緒勞動」的環境下,工作夥伴們的狀態也不是很好,或說跟著老闆與同事的情緒一起波動,時好時壞

夥伴們之間的關係很緊密也會互相給予支持與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也是因為很難從老闆方獲得支持跟幫助,所以夥伴間有革命情感

這對某些人來說已經足夠支撐他繼續工作

但對某部分人卻還是無法成為繼續工作的動力,這也不代表是這類人不知足,只是追求不同、感受不同

⌂⌂⌂ ⌂⌂⌂

角色不同立場不同

很多人會說:換個位置換顆腦袋

也許我們轉換職場角色時,腦袋被換掉的部分應該要是看事情的「格局」、或面對不同對象的「責任擔當」;不應該是同理心這種「處事態度」


當我們還是小小員工、小小社畜的時候,看的格局多是以「完成主管或老闆交辦事務」而已


升級成為主管,需要開始看到「管理層面」。有些人會選擇「扁平式管理」、有些人則選擇「階級式管理」。但要成為怎樣的主管,其實也跟公司、老闆的管理方式有關


當自己成為老闆,除了管理層面,還需要在腦袋中新增「怎麼維持公司的永續營運」這個思考點。面對主管,老闆需要與他們達成公司管理風格及核心價值的共識,主管才能朝著相同方向領導下屬;面對基層員工,老闆需要時不時關心工作適應狀況,或是否與主管相處融洽,並且以自己的角色權利創造友善職場給員工;面對外部合作單位或商業夥伴,也要思考怎樣合作才能共創雙贏、或是當公司與外部單位出現糾紛,也需要有擔當的站出來承擔(後面如何處理內部造成糾紛的員工,也是一大課題)


如果像前面的案例一樣,同時是主管也是老闆,等於要同時承擔兩個角色的任務、立場、格局、及觀點

⌂⌂⌂ ⌂⌂⌂


職場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人們能夠「換位思考」、嘗試去理解對方的角色及立場在遇到一件事時為什麼會產生那樣的處理方式或態度



在職場上,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務及立場

很多時候,工作上受到委屈,難免會讓人去怪罪誰。主管/老闆怪罪員工、員工怪罪主管/老闆

但是,一沒處理好、一旦不小心把情緒帶進工作,事情就沒辦法完善被解決

如果在事情發生時,所有關係人都能使用同理心看待事情(即使只有一點點),減少情緒性用詞或行為,也許情緒勞動不會那麼多、人員都能相對多一點快樂在面對工作


以本文案例來說

如果那位老闆能夠多一點同理心,理解自己的情緒也會影響員工、盡量不要把情緒帶到工作上、知道每個人及每個職位有不同的立場與難處,並懂得體諒...也許工作環境不會如此糟糕

如果員工在「溝通」時,也能嘗試同理老闆的難處,多一點「分享」、「呈現事實」、「同時溫和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如果是自己會怎麼做」等「非單純批評」的溝通方式,才能促進「雙向溝通」


💡同理心小練習

試想:

  • 如果一個人總是用攻擊性言語跟你說話,你會想聽他說話嗎?
  • 如果一個人總是跟你說很多負面情緒的話,你會不會也被影響情緒?

⌂⌂⌂ ⌂⌂⌂

說話的口氣,比說什麼更重要

「溝通」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門藝術

筆者自首,年輕時的筆者也是超級不會說話、溝通的人。經常情緒化的罵人、講話不經大腦很白目

後來學了心理學、讀了社工、也實際服務個案,慢慢磨練學習與不同人要隨時調整溝通技巧

這個過程筆者意識到:同一句話、不同口氣,給聽話的人會有不同感受


💡小練習

「你好像做錯了」這句話,請用以下口氣說出來並錄起來後自己聆聽,感受其中的差別,哪種口氣是你聽起來比較舒服能接受的?

🙂 喜:帶點活潑、愉悅的口氣

😐 平:口氣平穩、不經一絲波瀾的感覺

😡 怒:直接且攻擊的大聲說出這句話


溝通技巧是門大學問,筆者也還努力學習中

只是,口氣會更影響閱聽者的感受這是很重要的發現,所以想分享給讀者們

因為,人類大多還是「靠感覺生活」

為什麼說「第一印象很重要」,就是因為一個人的第一印象給你的感受,會影響你決定要不要繼續跟那個人做朋友、相處、或怎麼相處

同樣的,說話口氣也是。一個人用什麼口氣跟你說話,也會影響你的腦袋決定要不要聽他說話

同理心:別人也是這樣決定要不要聽你說話


所以,自己的口氣也會影響這個溝通路線是不是友善的、良好的、有效的

如果對方暫時無法做到口氣的調整,也不能讓自己因此被對方帶著走而吵起來

盡量讓自己在溝通上保持情緒穩定,若對方仍持續暴走,不妨嘗試中斷此次對話,請對方冷靜後再進行溝通(這邊的「請」,也需傳遞給對方是情緒穩定的)


當然,溝通一直都是「雙向」才有效

只是從自身做起,能夠將情緒穩定的氣氛傳達給對方,才會更有機會讓這段溝通是順暢且雙向有效的

祝福大家都能獲得良好的溝通路線

也希望每個人都能一起走在情緒穩定的道路上

⌂⌂⌂ ⌂⌂⌂

追蹤我們!不定期更新發生在窩心室中的悄悄話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