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人類才有遊戲,動物也會遊戲。當動物吃飽喝足,暫時擺脫物質上的匱乏,擁有精力上的剩餘,便可能進入遊戲。這就是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所謂的「自然遊戲」;他舉例,當獅子不受飢餓所迫,無須和其他野獸搏鬥時,便會以吼叫的方式釋放牠過盛的精力,從中得到無目的的享受。不只是動物有遊戲,在席勒看來,植物也會遊戲。他認為,一些沒有長大便掉落的樹葉,是樹木在快樂的運動中浪費掉的、還給大地的沒有用的、享受過的東西,所以說樹木也會遊戲。英國哲學家斯賓賽(Herbert Spencer)也有類似的觀點,他主張,動物越是進化,就越能以優越的身體或智能取得較充足的營養,牠們的精力和時間就越不需要完全用來謀生,因而產生「剩餘精力」和「閒暇」,並將此轉向遊戲活動;他舉例,貓伸腿、伸出爪子,拖咬桌布或樹皮,都是一種遊戲。席勒和斯賓賽的「精力過剩說」是西方古典遊戲理論一種重要的觀點。
相較於其他動植物,人類免除匱乏和獲得精力剩餘的機會要大得多,因而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遊戲。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已發展出大規模的奧林匹克運動,這類身體的競技便屬於席勒的「自然遊戲」;席勒提到的另一類「審美遊戲」,例如琴、棋、書、畫等等,則是人類所獨有的。
時至今日,人類發展出許多既非自然,也不具有審美價值的遊戲,這類遊戲或可稱為「消遣遊戲」。消遣遊戲不是工作之餘的休閒活動,所以不是自然遊戲;消遣遊戲主要是用來殺時間,大多不具有審美的價值,因而也不屬於「審美遊戲」。消遣遊戲的構成要件不是精力過盛,是時間過剩。消遣遊戲主要用來殺時間,遊戲過後,會令人感到疲憊,卻不會因遊戲而感受到審美的昇華。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