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百老匯二十年來最紅的長青音樂劇,Wicked 在舞台特效、服裝、音樂、表演曲、劇情的完整性都無可挑剔,期間壞女巫的角色更是孕育許多劇場明星,但粉絲們盼望多年的錄影版一直沒出,相較之下現象級的音樂劇Hamilton 前一兩年都上Disney+ 了。
應著這些期待,Wicked 要拍成電影的消息最早從2012年就有了,中間經歷各種內部與外部的變革,總算是在2024年年底上映。作為大音樂劇招牌,會拖這麼久,導演編劇也換過,主要還是想等適當的時機跟演員,確保能大賺一筆吧。
以下是百老匯最新的陣容,除了現場收音品質(合唱部分是預錄),在臨時小舞台塞這麼多人的能力以及演員的聲音狀態,三者都好到不可思議。
首先這次電影已經確定會按照音樂劇的兩幕結構來拍成兩部電影,個人認為是好的改動。好萊塢的編劇一直都嚴守三幕結構的敘事方法,以至於每當音樂劇改編成電影後就都會有轉折太早出現,後半段劇情很拖的問題。反過來從電影改編音樂劇的話就會變成前面劇情很拖,後面又很趕。
這次破釜沉舟把電影直接拆成兩部,既可以補充情節,使一些抽象的場景及人物調動更寫實,也可以藉此把兩幕各自的劇情調整成適合好萊塢敘事的節奏。
優點可能就止步於此。
主要想說的是個人最不能忍的經典父權敘事手法:「拉束腰來象徵對女性的壓迫」。
束腰作為端正姿勢、固定胸部、修飾身材的東西,從發明以來就不是要讓人穿著痛苦的。古代人只是科技落後不是傻。它給人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彎腰駝背及不能隨意倒臥在床上,其他諸如緊到喘不過氣、壓壞內臟、使腰部無力而產生依賴性、很繁瑣要別人幫忙才能穿等等都市傳說,除了源自當時的八卦期刊傳聞之外,還有一些不穿束腰的男性發現這個產業有女性老闆而且蔚為時尚之後的厭女流言。換句話說就是遠古的男性說教。
現代人,尤其是一些女性主義研究者,或許是本著文明進化論的偏見,在看到那些文本後就開始妖魔化束腰。再加上好萊塢的影像渲染以及那些明擺著虐待演員的服裝設計(比如沒內搭衣服當貼身衣物穿),這個刻板印象延續至今。
換位思考,這種不考證實際的服裝歷史而直接認為古代人野蠻落後的想法,就好比數百年後的人拍西元2000年的「古裝劇」,結果把緊身牛仔褲呈現為壓迫女性的東西一般(這個甚至比束腰多一點道理)。
(提示:影片有女性呻吟的好萊塢電影片段。)(上面觀點主要來自這個頻道,其有做完整的研究影片,這裡只放一個迷因短片。)
回到這部電影。音樂劇本身已經有很清楚的多元文化主題,劇中有綠皮膚的主角、山羊教授、主角坐輪椅的姐姐等。對照之下男主與另一名女主是典型的金髮白人形象,所有人的樣貌在劇情上都很重要。
上面的預告片截圖是電影加的拉束腰情節,而且也配合著多了兩個角色,是一個胖的白人女性跟看似陰柔的亞洲男性,設定上應該是主角的閨蜜。這樣的角色添加也顯然是要再強化原本的多元文化意象。
姑且不論本來象徵主流的金髮白人女主現在搭上兩個多元文化角色會不會削弱其定位。實際糟糕的是,這部電影在這裡儘管想呈現新的價值秩序,卻無法跳脫舊秩序中的二元對立話語模式。
申言之,本來的厭女情節將服務身體的束腰詮釋為壓迫身體的枷鎖,以此實踐真正的壓迫:支配女性穿著,而這個幻想的橋段在電影當中呈現時又需要一個代表社會壓力的人來為女性穿上。電影想強調多元文化,在這裡卻只是把壓迫者的樣貌改變,骨子裡跟其深惡痛絕的父權制度共用了一套價值觀。即兩者都自詡為進步文明的象徵,被迫成為不進步不文明的只能是歷史上的女性穿著以及歷史本身。
其他像是後殖民主義所批判的東方陰柔氣質也被拿來當作多元文化來宣傳了。美其名是讓各種樣貌的人都能呈現在作品中,實際上是拿舊有的刻板印象來服務舊有的父權話語。是惡俗中的惡俗。
2024/11/22補充:這種總是用特定氣質的男性來當女性閨密的做法,背後就是厭女的展現。它表示只有被認為放棄「支配女性」,而被逐出男性圈的人才有與女性以普通朋友的身分交往的可能,他們碰觸女性是無害的。要是如劇中的Fiyero 或 Boq 那種比較「典型」的男性形象,那就只能與女性有情愛的交往關係。此時Fiyero 碰觸主角就該帶有性暗示,使女主產生警覺(影片24秒開始)。這個意識形態下,個性陰柔的男人就該是同性戀,就應該跟女性親暱接觸,不陰柔的的男人就不該把女人當作另一個「人」來認識,而是狩獵、支配的對象。以上種種都因為預告片的這一幕而跑出來,真的是好萊塢敗筆。具體理論可以看「太粗暴了」—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閱讀心得。
必須澄清的是,這不是說電影不能用上述的種種人物形象,而是如果不改變好萊塢的敘事模式,所謂的多元正義就只是戴上面具的舊秩序代言人而已。好比中國電影「戰狼」,把本來西方歧視東方的模式改成東方歧視西方,如此只是角色翻轉,其自我中心和不願理解的內核不變。
其他相對不是那麼重要,但也挺糟糕的東西是現場收音的拍攝模式(來源),其對於演員有超過劇場表演的工作強度。一個段落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反覆拍攝,如果是大的唱段的話演員就必須長時間高強度的用聲(參考影片)。另外該導演的上一齣音樂劇改編電影In the Heights 會把人聲過度處理,更是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