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後記-音樂創作中的抄襲與改編議題探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文章作為附論,建議與奪胎換骨-評周慧敏《最愛》歌詞情節設計一起看。

抄襲與改編

現代對於音樂創作有三大背景:資訊發達、複製簡易、高度商品化。人在台灣,卻可以零時差看到日本的街頭藝人表演,也可以知道美國剛畢業的音樂人的最新作品。數十年來的各國音樂創作更是不在話下,而且這種便利用手機連上網路就可以達成。

與之對應的就是著作權法的問題。基本上我們能接觸到的音樂都是商業作品,都必須討論權利歸屬的問題。然而是否侵犯著作權在大眾眼裡常跟創作人的人格、作品好壞掛勾,認為抄襲的作品肯定不好、低級而沒有價值。這就是把「侵害他人商業利益」、「不利市場發展」與「作品好壞與否」混淆了。

這裡不討論法律與樂理的細節,就從音樂體驗來說。人在聽到一首歌的時候,縱使認為跟另一首歌再像也不當然等於抄襲,最多是認為後來聽到的歌比較沒新意而已。畢竟抄襲就必須至少證明創作者有接觸過被抄襲的作品,另外創作者是否有跟「原創」接觸洽談也是未知數。

申言之,「抄襲」的問題都出在創作側,身為聽眾的接受側是沒辦法透過作品直接感受到的,如此一來聽眾要在意應該是作品本身的品質,而不是創作有沒有抄襲。換句話說,在討論作品好壞的話題上,抄襲是假議題,抄襲者沒有創作能力才是作品差的原因。

回到周慧敏的《最愛》,翻唱的曲子跟原曲基本一模一樣,但我們顯然不能只以翻唱有沒有付原唱錢來決定作品的好壞。在音樂高度的相似下,作詞人李克勤如何理解原歌詞的技法、意義,並成功用當地的文化特色轉譯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相反的,要是一首歌在旋律和聲上跟某曲高度相似,但歌詞毫無架構、邏輯崩壞、胡亂堆砌,那不論有沒有給錢,或法律上是否構成抄襲,都不妨礙其成為一個爛作品。

侷限

上述我的觀點中,其實有一個很侷限的假設,即音樂有內部與外部因素,且內部因素才是聽眾能感知的,因此才是重要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縱使不討論二分之下孰優孰劣,現實中這種內外部因素不會像「抄襲」這個話題一樣相對有清楚的界線。

先說說界線比較清楚的。流行音樂的歌詞喜歡用一些空泛詞彙來挑動情緒,諸如浪漫、殘忍、希望、絕望、嚮往、掙扎等等,多數人在喜歡某首歌的時候都是憑藉著這些隻言片語來連結自己的生活經驗,然後為歌詞填充意義。這在傳統的文學批評中是大忌,其認為歌詞的意義只存在於內部的那些字當中,而個人腦補情節是外部因素,不應該考慮。

另外諸如一名歌手的個人生活經驗(情傷、病痛)讓人相信其演唱的東西更真實、真誠,從而更美、更有價值;政治宣傳歌因為牽動人的許多價值(平權、自由、民主、繁榮)而被認為是偉大、美好的;不同語言也都內建許多文化印象,好比親情主題就都得用台語唱才顯得有感情。以法蘭克福學派的眼光來看,就會認為這些都是媚俗、操弄情緒的。人應該創作、欣賞那些比較「純粹」的藝術,解放自我。在我看來沒有作品能真的純粹,因為人就不曾純粹過。

其他比較模糊的就像文章分析中運用到的,文字的意義分析、結構分析:詩與酒如何與逃離現實連結?黃昏與夜晚又如何塑造模糊不清的場景?第一人稱的限制視角應該有何效果?那些對古詩詞的聯想是否有道理?甚至音樂分析中和弦給人的感受也不會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聽周慧敏的《最愛》,可以為了感受創作者的愛情八卦、為了看漂亮的人唱歌,也可以為這首歌解讀出各種意義。我的主張是,至少當人決定把作品與比較清晰的外部因素連結時,就不應該期待他人有相同感受,甚至以此攻擊壓迫他人。拿抄襲為例,人可以用抄襲與否來認定一首歌的好壞,但他人持不同意見時就不能用「踐踏他人情緒的獨裁學究」、「不道德的盜版幫兇」等外部因素來攻擊對方。

確定到不確定

這種意義的二分還可以連結到傳統文學批評的兩大脈絡,即傳記批評與形式批評。前者認為作品的意義與作者直接相關,挖掘作品等同「重現創作現場」。只要完全掌握作者寫作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就可以知道作品的全部、唯一、真實的意義。後者則是認為傳記批評有「不讀而論」的毛病。作品的全部意義應該只能在作品本身尋找。義務教育的國文課學的各種修辭技巧以及名言「作者已死」就是在這個脈絡下產生的。

歷史再往前走,形式批評原本以為文字本身可以將作品從歷史、作者的禁錮中解放,然而終究只是陷入另一個稱為「文字」的牢籠中罷了。連當初說「作者已死」的羅蘭巴特也轉向解構主義。前面對於文字的意義分析、結構分析的質疑也是基於這個解構的觀點。認為那些解讀都不是客觀、既成的,而是讀者「我」跟文本互動的結果。

學習當代文學,或者誇張的說,認識世界時,已經不是以前那樣確定、令人安心。而是一個不斷互相說服的,不確定的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uteRevo的沙龍
12會員
47內容數
比較認真的樂評,篇幅會著重描寫音樂內容,主要是音樂,也會有歌詞、MV等,從而從中引出個人的感覺。
LuteRev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獨特的「氣氛」文化,如何影響人際關係與職場互動,並以電影【影后】中的片段為例,分析其中權力關係與壓抑氛圍的營造手法,以及與音樂劇She Loves Me的劇情對比。
Thumbnail
2025/02/24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獨特的「氣氛」文化,如何影響人際關係與職場互動,並以電影【影后】中的片段為例,分析其中權力關係與壓抑氛圍的營造手法,以及與音樂劇She Loves Me的劇情對比。
Thumbnail
2024/12/27
雖然說五線譜上比較細碎的節奏已經有比較有效率的練習解說了,比如好和弦的「不管什麼節奏都能彈對的練習秘訣!」,不過個人不太能接受雖然高效卻跳過原理的內容,所以以下將從記譜規則出發,具體說明為什麼音符要連成那些奇形怪狀,進而使各種音符讀起來都一樣容易,不用死記硬背。月
Thumbnail
2024/12/27
雖然說五線譜上比較細碎的節奏已經有比較有效率的練習解說了,比如好和弦的「不管什麼節奏都能彈對的練習秘訣!」,不過個人不太能接受雖然高效卻跳過原理的內容,所以以下將從記譜規則出發,具體說明為什麼音符要連成那些奇形怪狀,進而使各種音符讀起來都一樣容易,不用死記硬背。月
Thumbnail
2024/12/13
本文探討了音樂作品W●RK 不同版本的特點,揭示了律動與切分感的關鍵性,並分析了翻唱版本的現場感與音色變化。最終指出,音樂評價不僅依賴數據測量,真正的音樂性在於表達情感的深度與變化。文章提醒讀者在音樂欣賞中應避免物化的思維。
Thumbnail
2024/12/13
本文探討了音樂作品W●RK 不同版本的特點,揭示了律動與切分感的關鍵性,並分析了翻唱版本的現場感與音色變化。最終指出,音樂評價不僅依賴數據測量,真正的音樂性在於表達情感的深度與變化。文章提醒讀者在音樂欣賞中應避免物化的思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卓著樂譜出版社面臨的挑戰及其在音樂界中的重要性。隨著數位化的迅速發展,盜版樂譜的流行使得合法出版商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導致作曲者和演奏者的收入受損。文章還強調了支持正版樂譜對於創作者及整個音樂產業的長期健全發展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卓著樂譜出版社面臨的挑戰及其在音樂界中的重要性。隨著數位化的迅速發展,盜版樂譜的流行使得合法出版商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導致作曲者和演奏者的收入受損。文章還強調了支持正版樂譜對於創作者及整個音樂產業的長期健全發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果你是有一些配樂經驗的作曲家,很有可能碰過類似的情況,就是你的客戶非常非常喜歡某首參考音樂,但礙於版權或是預算考量,請你寫一首差不多感覺的曲子,只要不要害他被
Thumbnail
如果你是有一些配樂經驗的作曲家,很有可能碰過類似的情況,就是你的客戶非常非常喜歡某首參考音樂,但礙於版權或是預算考量,請你寫一首差不多感覺的曲子,只要不要害他被
Thumbnail
合理使用係著作權法為促進文化發展,平衡權利人與大眾利益而設,本文探討「轉化性合理使用」的概念,並緊扣多個知名案例,如【橘色王子】改作案和【危機倒數】商業利用權案(The Right of Publicity),進而回到【聽海湧】案之分析。
Thumbnail
合理使用係著作權法為促進文化發展,平衡權利人與大眾利益而設,本文探討「轉化性合理使用」的概念,並緊扣多個知名案例,如【橘色王子】改作案和【危機倒數】商業利用權案(The Right of Publicity),進而回到【聽海湧】案之分析。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抄襲與改編問題。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音樂的創作和消費變得更加便利,但這也使得著作權的問題愈加複雜。本文論及聽眾在感知音樂時應關注作品的內部品質,而非抄襲的直接與否。進一步分析流行音樂的歌詞與創作背景,並探討如何在音樂創作中平衡內外部因素,並挑戰傳統文學批評的範疇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抄襲與改編問題。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音樂的創作和消費變得更加便利,但這也使得著作權的問題愈加複雜。本文論及聽眾在感知音樂時應關注作品的內部品質,而非抄襲的直接與否。進一步分析流行音樂的歌詞與創作背景,並探討如何在音樂創作中平衡內外部因素,並挑戰傳統文學批評的範疇
Thumbnail
深入解析著作權法中的抄襲問題 抄襲,這是一個在著作權法世界中常常被提及的詞彙,也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從字面上看,抄襲似乎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但是究竟什麼是著作權法上的抄襲?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
Thumbnail
深入解析著作權法中的抄襲問題 抄襲,這是一個在著作權法世界中常常被提及的詞彙,也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從字面上看,抄襲似乎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但是究竟什麼是著作權法上的抄襲?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
Thumbnail
為了抓住消費者的眼球,許多店家開始嘗試在文案中加入消費者熟悉的歌詞,或充滿美感的現代詩詞,希望藉以吸引消費者停下來把文案讀完,甚至進而付費購買商品。 不過店家這樣做在法律上是沒問題的嗎?只要沒經過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授權,還是不宜任意寫進網路行銷文案裡,否則可能有侵害他人重製權和公開傳輸權的風險。
Thumbnail
為了抓住消費者的眼球,許多店家開始嘗試在文案中加入消費者熟悉的歌詞,或充滿美感的現代詩詞,希望藉以吸引消費者停下來把文案讀完,甚至進而付費購買商品。 不過店家這樣做在法律上是沒問題的嗎?只要沒經過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授權,還是不宜任意寫進網路行銷文案裡,否則可能有侵害他人重製權和公開傳輸權的風險。
Thumbnail
2023上半年,你可以看到一堆AI「鬼故事」,包括AI孫燕姿翻唱他人歌曲、AI德瑞克(Drake)與AI威肯(The Weekend)合唱新歌<Heart on my Sleeve>等事件,造成全球空前劇烈的關注,當然也衍生諸多討論與爭議。若我們把AI應用從「音樂」升至「聲音」的維度中討論,遇
Thumbnail
2023上半年,你可以看到一堆AI「鬼故事」,包括AI孫燕姿翻唱他人歌曲、AI德瑞克(Drake)與AI威肯(The Weekend)合唱新歌<Heart on my Sleeve>等事件,造成全球空前劇烈的關注,當然也衍生諸多討論與爭議。若我們把AI應用從「音樂」升至「聲音」的維度中討論,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