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閱讀感悟】重讀《變形記》:再重要的人只要變成蟲,都是暫時的困擾而已。

重讀卡夫卡的《變形記》

這次重讀,卡夫卡對邊緣者以及被社群排斥者的描寫,讓我感到極度不適,同時又由衷佩服。與一般文學中的伊底帕斯情節不同,卡夫卡筆下父親角色的壓迫力是讓人無從反抗的,具有毀滅性與絕對威壓的存在。這種壓迫感到有點卡通化的描寫,我覺得可能是他以邊緣視角創作的來源。

與以前的閱讀感受完全不同。過去我更多關注的是主角變成巨大甲蟲後的描寫,觀察卡夫卡如何細緻地描寫人變成甲蟲後的移動、思想、感官。

這次買了新譯本,重讀《變形記》時,感受到更多的是主角家庭內的變化。原本擔任主要經濟支柱的主角,因為變成甲蟲,無法再為家庭提供經濟來源。原本處於被照料狀態的父親、母親和妹妹,竟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茁壯起來。

因經商失敗而在家沉寂五年的父親,不僅腰桿和背脊都挺直了,還穿上筆挺的制服開始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的高中生妹妹,也開始與母親一起分擔家務。甲蟲只能躲在房間暗處,聽著家中的這些變化,原來家人可以這樣過日子,原來你們可以如此強韌。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

人在生活中的韌性,被卡夫卡用殘酷的方式展現。我不知道是否該說,主角的庇護讓家人軟弱了呢?但家庭本來就不該是刻意展示堅強的地方。這個家原來可以不單靠一根梁柱支撐,但作為唯一的支柱時,又有種使命感般的欣慰。這種複雜的心理衝突,卡夫卡並沒有直接寫出,而是發生在我這個讀者的心中。

變成甲蟲,有點像家裡多了一個茧居族,也有點像突然發生需要長期照護的意外。卡夫卡故事展現出來的觀念是,不管是社會性還是身體性,當一個人的機能異於家人時,他只能在房間角落看著家人們,慢慢死去或者漸漸與人疏離,而他們即使不情願,也會被生活維持的慣性帶走。即使有人真心願意永遠在你身旁守候,基於對此人的愛,你也不能表現出這份期望。沒有人會希望所愛之人被這股莫名的引力擄獲,與自己一起滯留在這不動的時空之中。

變形者的不幸,是他的意識已經與他的外貌同化了。而家人的不幸,來源於無法放棄變形者仍是那故人的想法。變形者,什麼時候算是完成變形?當所有曾經與之有聯繫的人,都不再用原本的名字稱呼他,當他們拋棄變形者曾是某人的想法時,變形就算完成了。


甲蟲在那一刻,真的就只是一隻甲蟲。


但當甲蟲真的如甲蟲般死去,又能喚起周遭人本該給予變形者的哀悼,真誠而毫無做作的哀悼,以及嶄新的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