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是你想戒就能戒的嗎?毒癮者的迷思與毒癮真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許多來到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的學生,剛開始都抱著一種天真的自信,認為自己隨時能戒掉毒品,但現實往往狠狠打臉。學生勇仔便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在報到時說:「我吃K他命很多年了,但又不是天天吃,我想停就停。中間也有四到六個月沒吸過,我靠自己就能戒掉。」他說這話時得意洋洋,顯得信心十足,卻讓一旁的媽媽忍不住吐槽:「最後還不是吸毒了,管你中間停多久!」


毒癮者的錯誤觀念


勇仔的話反映了許多毒癮者共有的一個迷思:短暫的停藥就等於戒毒成功。

那可拿戒毒機構執行長林芯瑩解釋,這種錯誤觀念讓毒癮者對毒品缺乏警戒,誤以為自己能掌控毒品。當朋友遞上K他命、彩虹菸或毒咖啡包時,他們毫無防備地接受,心裡安慰自己:「反正我想戒的時候就能戒。」但實際上,他們早已被毒品綁架了自己的意志和生活。

經過一段時間的戒毒課程後,勇仔終於承認自己對戒毒的誤解。他坦言:「我以前只是一段時間停止吸毒,靠喝酒或工作來轉移注意力,但這根本不算戒毒。因為每次走過某些路口、聞到熟悉的味道,或者心情不好時,我還是會很想再吸一口毒品。其實,我一直被毒癮控制著,只是我自己不願意承認罷了。」


毒癮的雙重影響:身體與心理


林芯瑩指出,毒癮分為兩種:身體的癮心理的癮。身體的癮是指毒品在體內引發的化學依賴,例如吸毒者停止使用毒品後會出現生理上的不適感,甚至引發戒斷症狀。而心理的癮則是毒品在情緒和行為上留下的深層影響,讓毒癮者在某些情境下或情緒波動時,強烈渴望毒品帶來的快感與麻痺感。

「單靠人的意志力來戒毒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心理的癮。」林芯瑩說。她提到曾有一名海洛因成癮者,為了戒毒選擇跑船工作。因為遠洋生活遠離毒品,他在十幾年間成功避免接觸海洛因。但當他結束跑船生活回到家鄉時,不到一周便再次染上毒癮,幾乎前功盡棄。這名毒癮者的經歷告訴我們,離開毒品並不等於戒毒成功,真正的戒毒需要處理心理深層的依賴。



戒毒的正確方法


在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處理毒癮是一個分步進行的過程。林芯瑩解釋,首先要處理的是身體的癮,透過「桑拿烤箱課程」將長期累積在體內的有害雜直清除,讓成癮者擺脫身體對毒品的依賴。接下來,機構會進一步處理心理的癮,幫助戒毒者找出使用毒品背後的原因,並透過課程重建自尊和是非價值觀。

「扎實的課程會一步步幫助毒癮者找回自信和自尊,讓他們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林芯瑩說。「最終目標是讓戒毒者即使面對毒品的誘惑,依然能夠理性判斷並拒絕。」她強調,戒毒成功的關鍵在於改變對毒品的態度,讓毒品從戒毒者的生活中徹底失去吸引力。


戒毒,給自己和家人一個新機會


毒癮的復發常讓家屬感到無助,但真正的戒毒需要時間和正確的方法。勇仔的例子告訴我們,短暫的停藥並不是戒毒,只有通過專業的幫助,處理身體與心理的雙重癮頭,才能真正擺脫毒品的控制。

「您的孩子是否也反反覆覆地停用毒品,卻又再犯?這是一個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林芯瑩提醒道。如果您的家人正在與毒癮抗爭,請不要放棄希望,隨時與那可拿戒毒機構聯繫,尋求專業協助。來電請洽:05-6625500 / 0921-506599,您的來電內容將全程保密。

選擇戒毒,就是選擇重新開始。讓我們共同努力,幫助每位毒癮者找回屬於他們的自由與希望。

我們是一個全程住宿式的毒品藥物和酒精戒除重建計畫,能有效地協助成癮者身心癮的問題。 由舍監與職員24小時輪班管理,完全阻絕毒品與酒精。並為每位學員量身打造排汗計畫,配合飲食、運動與桑拿,協助身體恢復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長期吸食K他命,會有幻聽幻覺的情況產生,在吸毒的圈子裡,他們稱這些看到、聽到的一切為「K世界」,這些毒癮者在K世界裡體驗到的,往往是現實生活中無法想像也無法看見的畫面。也因此,有些年輕人會對這種幻覺深深著迷,一再吸食K他命來獲得陷入幻覺的快感......
長期吸食K他命,會有幻聽幻覺的情況產生,在吸毒的圈子裡,他們稱這些看到、聽到的一切為「K世界」,這些毒癮者在K世界裡體驗到的,往往是現實生活中無法想像也無法看見的畫面。也因此,有些年輕人會對這種幻覺深深著迷,一再吸食K他命來獲得陷入幻覺的快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看見 人 至特教安養機構上班,看見不同生命樣態,面對外型與行為與眾不同,內心起了變化,思考我們與它們究竟誰比較幸福?
Thumbnail
最近有講述過,我們可以在大二的時候有轉系考試,離開的人有非常多, 以至於可以面有刻意簽署拒絕轉系的動作,最近有講述過,我們可以在大二的時候有轉系考試,離開的人有非常多,以至於可以面有刻意簽署拒絕轉系的動作,但有出就會有入,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我在大二的時候轉入的幾個同學, 說實在的也沒有幾
Thumbnail
人在一個環境需要一段時間。每個人都有轉捩點。突破:多做一點點、多堅持一點點、再撐一下下。學會表達愛:和家人感情變好。好好珍惜和家人的時光。
Thumbnail
一良的思緒就像被從腦中硬生生的抽離一樣,繼續肆意的奔逸:“是被冒犯了嗎?有一點吧,畢竟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被問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潛臺詞就是沒有什麼意義唄!呵呵,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沒有任何的技能及經驗,眼前的這份工作也就是分獨立與糊口的經濟來源而已,與同學們還沒找到工作的相比,自己要算幸運的多嘍!
回顧去年我作為一名111年應屆生,進入國立大學就讀的經歷,講述了進入大學後的適應困難,休學和復學後的社團生活。
Thumbnail
有人說真正要自殺的人,是不會告訴你的。而自殘的人,其實是想活下的人。
Thumbnail
本來的目標讀者,現在應該已經在小學五年級的寒假了吧。 原意是想告訴他,即使有能力,即使被誇獎跟訴說要承擔責任,「成熟」也不是他理所當然要背負的印象。
Thumbnail
不要迷戀深淵的縱身一躍,而要嚮往天際的翱翔翻飛。 這是一個憂鬱過多的年輕世代。我們師生在各自的道路上,兜兜轉轉,進到了同一間教室,這是千山萬水後奔來的緣分。選擇坐在最邊緣的位置的,不在少數。只要願意回應我的話語的,我便一定全力維護他(她)。來一個,救一個。別讓遺憾太多。
Thumbnail
朋友說他很討厭「出社會」這個說法,好像學生不是社會的一份子一樣。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看見 人 至特教安養機構上班,看見不同生命樣態,面對外型與行為與眾不同,內心起了變化,思考我們與它們究竟誰比較幸福?
Thumbnail
最近有講述過,我們可以在大二的時候有轉系考試,離開的人有非常多, 以至於可以面有刻意簽署拒絕轉系的動作,最近有講述過,我們可以在大二的時候有轉系考試,離開的人有非常多,以至於可以面有刻意簽署拒絕轉系的動作,但有出就會有入,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我在大二的時候轉入的幾個同學, 說實在的也沒有幾
Thumbnail
人在一個環境需要一段時間。每個人都有轉捩點。突破:多做一點點、多堅持一點點、再撐一下下。學會表達愛:和家人感情變好。好好珍惜和家人的時光。
Thumbnail
一良的思緒就像被從腦中硬生生的抽離一樣,繼續肆意的奔逸:“是被冒犯了嗎?有一點吧,畢竟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被問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潛臺詞就是沒有什麼意義唄!呵呵,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沒有任何的技能及經驗,眼前的這份工作也就是分獨立與糊口的經濟來源而已,與同學們還沒找到工作的相比,自己要算幸運的多嘍!
回顧去年我作為一名111年應屆生,進入國立大學就讀的經歷,講述了進入大學後的適應困難,休學和復學後的社團生活。
Thumbnail
有人說真正要自殺的人,是不會告訴你的。而自殘的人,其實是想活下的人。
Thumbnail
本來的目標讀者,現在應該已經在小學五年級的寒假了吧。 原意是想告訴他,即使有能力,即使被誇獎跟訴說要承擔責任,「成熟」也不是他理所當然要背負的印象。
Thumbnail
不要迷戀深淵的縱身一躍,而要嚮往天際的翱翔翻飛。 這是一個憂鬱過多的年輕世代。我們師生在各自的道路上,兜兜轉轉,進到了同一間教室,這是千山萬水後奔來的緣分。選擇坐在最邊緣的位置的,不在少數。只要願意回應我的話語的,我便一定全力維護他(她)。來一個,救一個。別讓遺憾太多。
Thumbnail
朋友說他很討厭「出社會」這個說法,好像學生不是社會的一份子一樣。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