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凌晨的豬肉攤》

raw-image

永樂市場的地下一樓,老劉的豬肉攤從不打烊。

每天凌晨三點,當其他攤位還未開張時,老劉就已經在準備上貨。

奇怪的是,沒人見過送貨的卡車,肉品卻總是新鮮得出奇。

新來的攤販阿財第一次遇見老劉的「特別客人」,是在一個特別冷的凌晨。

一個渾身溼淋淋的老太太拿著發黃的購物袋,要買一斤半肉臟。

「跟三十年前一樣的價錢,」老太太說。

更詭異的是,她遞給老劉的是早已停用的舊台幣。

「有些客人只挑這個時間來,」隔壁賣魚的阿桂說,「而且他們只找老劉買。」

老劉的肉攤很特別。白天賣的是普通豬肉,但凌晨三點到五點的存貨,總是特別處理過的。

刀具都用朱砂開鋒,砧板刻著符咒,連紙錢都得特別燒過。

阿財偷偷觀察,發現這些「特別客人」都有共同點:

衣著老舊,說話用詞古怪,而且從不跟其他人對上眼。

更奇怪的是,他們買的肉都有特定的重量和部位,價錢也都用舊幣計算。

「你知道為什麼永樂市場地下一樓永遠是溼的嗎?」老劉某天突然問阿財。

「因為這裡原本是水溝,日據時期填平的。那些住在這附近的人,很多都是溺死的。」

阿財這才明白為什麼那些客人總是渾身溼透。

有天深夜,他躲在攤位後面,看見了驚人的一幕:

老劉不是在切肉,而是在進行某種儀式。

每塊肉都要過特製的鹽水,上面畫著看不懂的符號。

切肉的手法像是在畫符,秤重時還得念咒語。

最特別的是那本訂貨本,裡面不只記錄重量和價錢,還有「用途」欄:

「超渡用」

「祭祀用」

「還願用」

「這不是普通的生意,」老劉終於說出真相,「我是在幫那些老住戶『還願』。」

原來,很多人生前答應要準備祭品,卻因意外無法完成。

他們的魂魄還留在這片土地上,等著完成最後的心願。

老劉的師父就是當年市場的主委,看著這片地從水溝填成市場。

他懂得用特殊的方式處理肉品,讓陰陽兩界的人都能使用。

臨終前,他把這項技藝和責任都傳給了老劉。

「你有沒有想過,」老劉問阿財,「為什麼我們這層的豬肉攤,只剩我一家?」

因為其他的攤販都受不了那些特殊的規矩:

凌晨必須接待看不見的客人

肉品要用特殊方式處理

價錢要用舊時標準

最重要的是,要記得每個客人的故事

某個深夜,市場大停電。

阿財借著緊急照明燈,看見整層樓擠滿了人。

他們排著長隊,等著向老劉買肉。

每個人手上都拿著舊式購物袋,神情焦急卻又帶著期待。

「今天是他們的節日,」老劉說,「普渡要用的東西,得趕在天亮前準備好。」

現在,永樂市場地下一樓的豬肉攤依然在凌晨營業。

如果你夠細心,可能會看見那些特別的客人,帶著幾十年前的購物袋,來完成一樁未完的心願。

而老劉的刀依然在切,秤仍在量,那本老舊的訂貨本持續記錄著每一筆特殊的交易。

因為在這個市場的地下一樓,不只是在賣肉,更是在完成一個個未了的心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將自己的思考和觀點轉化為文字,分享在這平台。我相信分享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嘗試當個稱職的傾聽者,如果願意我可以聽,如果願意我可以講,只要各位不介意、不反感我給各位的回應。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