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日常的奇蹟

raw-image

「能迎接一如既往的早晨,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這句話是日劇「暮色氣象英雄」裡的一段話,面對著自然與人生的無常,那著實發人深省。劇中言及日出及日落時會有一段天色泛滿藍光的「blue moment」。而對於過往極其熱衷於於拍攝日出日落的我來說,對於那樣的時刻一點也不陌生。但是,年輕時候的自己卻對於那一如既往,感到理所當然。直到無常襲來,才越發感受到關於日常的奇蹟,也慢慢地學習著珍惜與感恩。

一直以來,我自覺是個很重儀式感的人,例如每天早晨關於啜飲咖啡的過程,從燒水、磨豆到沖泡,甚至關於杯具,都不馬虎。每天晚上則是在品茗的過程中,讓自己慢慢安定下來。同樣地從燒水、置茶、沖泡、品嚐,在器具上更可說是龜毛與講究。對我來說,那是一個極其享受的過程,尤其是在味覺與嗅覺的滿足裡,帶入了關於器具的視覺與觸覺的享受。一如眼下,品嚐著帶著馬鬱蘭香氣的藝妓咖啡,聽著卡農、把玩著手裡質樸卻又迷人的迷你高腳陶杯。彷彿,那樣的早晨,都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這段期間,感受頗多也頗為強烈,終於願意轉身好好地面對自己的身體,也同時面對自己的內心。嘗試著重新找著生命的步伐,更試著重新去釐清人生的方向。極其耐人尋味的是,在這樣的當口,恰巧重逢了兩個對自己過往生命歷程來說,極為特別的意象。一是無意間再次看見日劇「海灘男孩」,那熟悉的對白彷彿從心靈深處躍升而出。另外則是意料之外地再次讀到蘇軾所寫的「赤壁懷古」,只是這會兒的文字竟然是刻鏤在茶壺上。前者每每在生涯轉折時賦予更多的動力與勇氣,後者則是在人生的反思中,學習曠達與放下。

總還記得從資訊轉心理的不安,從心理師轉老師的糾結,都是在「海灘男孩」的陪伴裡,慢慢找著前行的動力與相信。總還記得,以前日記簿裡,那關於赤壁懷古的句子,每每在琢磨中,充滿想像與渴望。關於人生,總願意去相信著有更多的可能,總渴望去創造著更多故事。猶記得,三十歲時,曾寫下:「我究竟能活出什麼樣的生命,我究竟能遇見什麼樣的自己。」一晃眼竟然已經二十幾年,未曾丟失這樣的提問。

只是,卻彷彿也在那顛簸之中,迷茫之中,越發不安與驚惶。然而腳步卻未曾停歇,也許那背後藏著擔心。深怕停下來,那關於己身的憂懼,便無所遁形;那關於步伐的確信,便打了折扣。於是乎,步伐依舊、踉蹌依舊,彷彿在那日復一日裡,可以告訴自己一如既往。彷彿在那充滿無常的世界裡,可以告訴自己安住於日常。卻未曾想過,那樣的面對自己,那所以為的勇敢與堅毅,卻在自己的內心,慢慢地豎立起一道牆圍;卻在自己的生命裡,構築了難以穿越的框架。

生活依舊在過,在那所認定的一如既往裡,直到那避無可避的面質,直到遭逢難以前行的衝撞。也在那時,極其深刻地意識到,止步不前所帶來的挑戰,更甚於以往。重新學習著,輕輕地放下,緩緩地動作,由身而心。在那樣的情境裡,才終於得以觀視迥異於以往的自己,才終於願意去貼近與接納,另一個不同的自己。也在那過程中,才終於慢慢地理解到,踉蹌而勉力前行,與跌坐在地上,都是一種人生的風景。無所謂好與壞,無所謂優與劣,而是在那過程中,是否真正能安住於當下,即便難以安住,都可以是一種觀視。

行入中年,人生的課題開啟了不一樣的篇章,然而既有的功課依舊,於是乎,那不同的角色與挑戰,交纏出另一個光景。原以為,中年就是從毛毛蟲蛻變為蝴蝶的關鍵期,那化蛹的挑戰絕非易事。殊不知,自己的人生其實未必如此。也許眼下正經歷著化蛹的艱難,但是那關於毛毛蟲的課題卻依舊充盈於腦海。原本在那踉蹌前行裡,天真地想著只要想辦法化蛹成蝶,終能迎來輕舞飛揚的時刻。結果那想望的背後,卻暴露出逃避與躲藏的議題。那樣的照見,是不安,卻在那樣的不安裡,慢慢地感受到一種懂得與陪伴的幸福。

人生啊!逃避也好,安住也好,勉力也好,走與停,都是無可取替的風景,都是心懷感恩的奇蹟。

 



延伸閱讀

關於生活雜感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曾經在服役時,滿懷綺想地編織了三個願望,開攝影展、教心理學、寫一本書。夢想的遙遠,讓人笑稱痴傻,心裡卻明晰,「敢夢」背後的堅持。從資訊工程師、攝影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到輔導老師,每一個轉折,每一個改變,都學到了很多。活著,總有許許多多的信念與堅持,心中卻一直深信著,有夢最美。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