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注意:為什麼帶團隊會失敗?這 4 個地雷別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碩博士生走到某個階段,帶學弟妹跑實驗、組小型研究團隊,甚至跨校合作,管理能力就成了你必須面對的挑戰。

如果不小心踩到這 4 個地雷,團隊出問題、效率低落,結果還是自己痛苦收拾爛攤子。

raw-image


▋1. 缺乏自我覺察 (Lack of self-awareness)

• 接受不了學弟妹的建議?明明有些事不擅長,卻死不放手?

• 小事都要自己決定,覺得只有自己做才安心?


重點: 管理的第一步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學會授權,才能把整個團隊帶起來。

警示: 你不自覺的缺點,會變成團隊的阻力。


▋2. 缺乏雙向同理心 (Lack of two-way empathy)

• 你覺得學弟妹不懂你的標準,他們覺得你太「難搞」?

• 把所有責任丟給他們,但從不關心他們的難處?


重點: 帶團隊不是單方面「要求」,而是雙向理解。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才知道哪裡需要調整。

提醒: 缺乏團隊同理心的人,管理失敗的機率高出 3.7 倍。


▋3. 與夥伴的互動沒產值 (Unproductive relationships)

• 每次討論開很久,結果什麼決策都沒做出來?

• 學弟妹越帶越疏離,遠端合作效率低到讓人崩潰?


重點: 有效的互動要產出成果,而不是講爽的。

• 每次討論結束,明確下一步該做什麼,誰負責。

• 主動關心團隊情況,別讓人越來越「放飛自我」。


警示: 只有 47% 的人覺得和管理者的互動有價值,別成為那 53% 的反面案例。


▋4. 目標模糊、方向亂 (Absence of goal alignment)

• 給的目標不清楚:學弟妹不知道做這件事的意義在哪裡?

• 方向三天兩頭變,不溝通就改計畫?


重點: 目標一致才能讓團隊有動力:

• 明確講清楚研究的目的、預期成果,讓大家知道努力的方向。

• 每次調整目標時,記得溝通,別讓人覺得被「亂丟工作」。


提醒: 目標沒對齊,失敗的機率高出 2.4 倍。


結論:別讓團隊失控,帶好人是你的學術加分項

碩博士生學術路上,帶團隊不只是「學會分工」,更是磨練你的管理能力。

認清自己、懂得同理、有效溝通、目標對齊,讓你和團隊一起成長,成果更有效率。


踩穩這 4 點,學弟妹感激你、教授放心你,成果拿出來自己也爽!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術路上,想要一口氣突破寫作瓶頸或讀完所有文獻?別傻了!真正的進步來自每天穩定的小累積。每天進步 1%,配合 Obsidian 等工具,時間會讓你看到驚人的成長。 ▋1. 小步快走:每天讀一篇文獻,記一條筆記 • Obsidian 是筆記管理神器,每天閱讀 1 篇文獻後,把重點、摘要、或個
學術生活充滿挑戰,尤其是碩博士階段,時間管理、寫作進度和研究壓力無所不在。但要從「拖延」到「高效」,關鍵就在於這三步:紀律 → 習慣 → 穩定。 ▋1. 紀律 (Discipline):不想做也得做 • 核心概念: 紀律就是在你完全不想動的時候,仍然逼自己去完成該做的事。 • 每天花固
想在碩博士的學術路上走得更順,很多時候不是靠天分,而是靠一些「看似微小卻極有效」的習慣。以下 3 個小改變,幫助你在研究與寫作上突破卡關! ▋1. 每次閱讀一篇文獻,就寫下一段筆記 • 為什麼? 光讀不寫,只是在「輸入輪迴」裡打轉,腦袋根本不會進步。每讀完一篇文獻,寫下一段你自己的理解或評
碩博士生涯中,最容易掉進的陷阱就是——追求「學術黑科技」或「快速捷徑」,總覺得有什麼技巧能讓你飛速完成實驗、寫好論文。但真相是:沒有所謂的捷徑,只有紮實的基礎才是王道。 ▋1. 別再追求「學術 Hacks」,回到基本功 • 什麼快速文獻閱讀法、實驗加速神器、5 步驟高效寫作——這些技巧看起
念碩博士的路上,你可能覺得自己要「一個人扛下所有」,但醒醒吧,沒有人靠單打獨鬥畢業的!建立一個支援網絡,讓你在學術和生活間取得平衡,才是真正的生存法則。 ▋1. 找能理解你的同儕(Peers) • 同儕就是你在學術戰場上的戰友,最懂你的壓力和卡關。 • 如何建立: • 找同實驗室或
35 歲才考慮念碩博士,結果你開始猶豫:「天啊,4 年後我都 39 歲了,會不會太晚?」醒醒吧!4 年後你還是會 39 歲,問題是你要當原地融化的霜淇淋,還是進化成夢幻冰淇淋蛋糕? ▋1. 時間會過去,結果自己選 = 基底冰淇淋 • 時間就像擺在桌上的冰淇淋,會融化,但融化出來的是濃郁的香
學術路上,想要一口氣突破寫作瓶頸或讀完所有文獻?別傻了!真正的進步來自每天穩定的小累積。每天進步 1%,配合 Obsidian 等工具,時間會讓你看到驚人的成長。 ▋1. 小步快走:每天讀一篇文獻,記一條筆記 • Obsidian 是筆記管理神器,每天閱讀 1 篇文獻後,把重點、摘要、或個
學術生活充滿挑戰,尤其是碩博士階段,時間管理、寫作進度和研究壓力無所不在。但要從「拖延」到「高效」,關鍵就在於這三步:紀律 → 習慣 → 穩定。 ▋1. 紀律 (Discipline):不想做也得做 • 核心概念: 紀律就是在你完全不想動的時候,仍然逼自己去完成該做的事。 • 每天花固
想在碩博士的學術路上走得更順,很多時候不是靠天分,而是靠一些「看似微小卻極有效」的習慣。以下 3 個小改變,幫助你在研究與寫作上突破卡關! ▋1. 每次閱讀一篇文獻,就寫下一段筆記 • 為什麼? 光讀不寫,只是在「輸入輪迴」裡打轉,腦袋根本不會進步。每讀完一篇文獻,寫下一段你自己的理解或評
碩博士生涯中,最容易掉進的陷阱就是——追求「學術黑科技」或「快速捷徑」,總覺得有什麼技巧能讓你飛速完成實驗、寫好論文。但真相是:沒有所謂的捷徑,只有紮實的基礎才是王道。 ▋1. 別再追求「學術 Hacks」,回到基本功 • 什麼快速文獻閱讀法、實驗加速神器、5 步驟高效寫作——這些技巧看起
念碩博士的路上,你可能覺得自己要「一個人扛下所有」,但醒醒吧,沒有人靠單打獨鬥畢業的!建立一個支援網絡,讓你在學術和生活間取得平衡,才是真正的生存法則。 ▋1. 找能理解你的同儕(Peers) • 同儕就是你在學術戰場上的戰友,最懂你的壓力和卡關。 • 如何建立: • 找同實驗室或
35 歲才考慮念碩博士,結果你開始猶豫:「天啊,4 年後我都 39 歲了,會不會太晚?」醒醒吧!4 年後你還是會 39 歲,問題是你要當原地融化的霜淇淋,還是進化成夢幻冰淇淋蛋糕? ▋1. 時間會過去,結果自己選 = 基底冰淇淋 • 時間就像擺在桌上的冰淇淋,會融化,但融化出來的是濃郁的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盲目自信: - 剛開始做實驗時,博士生常常會有一種「我的實驗設計一定有道理」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們在未得到預期結果時,會認為只是某個設定出了問題,只要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實際上,這種盲目的自信會導致博士生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2.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1. 忽略建立專業圈內的聯繫: - 當你屬於某個專業社群或圈子,你能得到外人無法獲取的內部知識。例如,我長期參與Nick Milo的Linking Your Thinking社群,獲得許多高品質關於Obsidian用於知識工作的情報,這些情報經常改進我的知識工作流。這樣的圈內知識能幫助你更有效地組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投實習失敗,真的是我們這一世代無法避免的感受,自從某幾年開始實習風氣後,就業市場便越來越捲,沒有實習的人未來找正職時,根本就跟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也讓實習從可選的自我成長,變成必選的學生活動,而第一次投實習總是讓人挫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盲目自信: - 剛開始做實驗時,博士生常常會有一種「我的實驗設計一定有道理」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們在未得到預期結果時,會認為只是某個設定出了問題,只要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實際上,這種盲目的自信會導致博士生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2.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1. 忽略建立專業圈內的聯繫: - 當你屬於某個專業社群或圈子,你能得到外人無法獲取的內部知識。例如,我長期參與Nick Milo的Linking Your Thinking社群,獲得許多高品質關於Obsidian用於知識工作的情報,這些情報經常改進我的知識工作流。這樣的圈內知識能幫助你更有效地組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投實習失敗,真的是我們這一世代無法避免的感受,自從某幾年開始實習風氣後,就業市場便越來越捲,沒有實習的人未來找正職時,根本就跟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也讓實習從可選的自我成長,變成必選的學生活動,而第一次投實習總是讓人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