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十五篇题注】「大卫的诗。」
这是一篇朝圣的礼仪诗,是选民进入圣殿时所唱的。本篇为进殿诗,帮助来圣殿敬拜的人明白入殿的礼仪。进殿诗中列有十要,例如行为正直、作事公义,以至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这首诗后来应用到个人亲近神应有的品德上。1节为朝圣者发问,2~5节为答复,5节下半节为对遵行者的应许。
一、得居圣山者之品行(1-5)
基督徒的伦理要求。并未详细阐明圣徒的实践伦理,圣经还有其他伦理诫律。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德性,而是活出神百姓生命的真诚态度——行公义、好真理、爱邻舍(路10:27;林前13章)。
【诗十五1】「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1节为朝圣者发问,2-5节为答复。
帐幕和圣山是两个交替运用的字,都代表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点──神居住的地方。当时大卫还没有建立圣殿,而是在大卫城搭建了一个「帐幕」用来安放约柜 (撒下六16~17),大卫城所在的锡安山也被称为「圣山」(二6)。「耶和华啊」:本诗一开始就指出神是主人。祂的住所欢迎什么样的客人呢(诗24:3-5;赛33:13-16;亚8:16,17)?「谁能住你的圣山」(诗2:6注释):本句所暗示的高度说明完美的品格远超过普通的品格。要获得蒙神悦纳的品格,就要攀登到平凡之上。
【诗十五2】「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
在神面前,行为和所作的事,是最要紧的。说话不是嘴上的言语,乃是“心里说实话。”有行为的信心才是真的信心。首先,锡安的居民行为正直。正直的人品行端正。他是完全、凡事慎密和平衡的一个人。其次就是锡安的居民作事公义。他小心保持一个没有犯罪的良心。他宁可存着无愧的心回天家,也不愿带着有亏的良心留在地上。再就是你可以绝对相信,他是心里说实话的人。他宁死也不肯说谎。他的话就是他的保证。他的原则是,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本节指出住在神圣山的人应该具备的资格。
【诗十五3】「他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伙毁谤邻里;」
「他不以舌头谗谤人」:犹太人的传统认为诽谤人就是否认神的存在(雅3:2-11节)。 「不恶待朋友」:就是不伤害朋友;「朋友」可以指任何与我们有关系的人。「也不随伙毁谤邻里」:不随便相信有关他人的坏话,不传播有关他人品格的流言蜚语,在生活上遵循神的律法(利19:18;太7:12)。狡猾、恶意诽谤是被禁止的,因为你不能同时爱你的邻舍,又说他的坏话。
【诗十五4】「他眼中藐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他鄙视犯罪作恶的人,尊重敬畏神的人;他不惜因履行诺言吃亏;虽然自己吃亏,也要实行自己的誓言。「藐视」即鄙视,看不起。诚实的人会正确评价他人,看到实际的品格,不掩饰罪恶。他不恶待毁谤他人(3节),对所有的人行公义。他冷静地判断问题。“如果都实行这样的原则,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变革。
【诗十五5】「他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
「他不放债取利」:意思是不向神家里的人放债。在摩西的律法下, 一个以色列人可以向外邦人放债,收取利息(申二三19,20),但却不可以向犹太人同胞这样做(出二二25;利二五35~37)。若活在律法之下的犹太人也受这原则的约束,何况是活在恩典之下的基督徒呢? 最后,义人不受贿赂以害无辜。他恨恶颠倒公平公义的人。是如果道德与行为都能完全,活在主里面,这样的人永不动摇。
本篇鼓励我们活出爱邻舍的生命,当末日审判来临的时候,耶稣将会把这些出于爱的行为作为我们信心的证据。
上图:帐幕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