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一種工作哲學比較高尚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進入職場以來,一直都在比較新創的環境下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有些人嚮往、也有些人不以為然。以工程師為例,有人喜歡在大廠工作、有人喜歡在小團隊發揮所長,從以前只談論「待遇」,到開始談論「福利」、談論有多少「個人發揮的空間」、是否「Work Life Balance」,漸漸地,人們工作的目的也從賺錢養活家庭,慢慢轉回到個人身上。


去年從書中曾看過一個觀點,大意是指,這個時代的新工作倫理更強調「個人責任」,大家追求有更好的時間管理方法、追求更快速調適身心的方式,人們漸漸會認為必須「學習去學習」,讓自己有能力去應付高度不確定的市場,這有效地將工作環境的許多偶發狀況和矛盾轉由工作者來承擔,市場不確定性和競爭的巨大重擔亦被轉嫁到個人身上。


這個現況讓人們低估了組織對工作者可以提供的協助,可能也高估了自己的成長能力,意識到這件事情之後,除了對以往的工作挫折稍微釋懷了一點以外,更多的反思來自於:「我想從這樣的新工作倫理中得到什麼?」


回到自己的工作期待,即使可能要負擔更多責任,但換來的自由與掌握,是我想要、也可以承擔的後果,甚至我也能享受在「學習去學習」的過程裡面,儘管過程可能並不完全舒適。


想起「夠好的工作」這本書裡面提到:

「工作始終是工作。有些人工作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些人工作是為了下班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哪一個比較高尚。」


是呀,沒有孰優孰劣,一切都是 tradeoff。


avatar-img
8會員
12內容數
閱讀像走進大山,這裡不寫整本書的書評,而是捕捉那些在書中偶遇的啟發,寫給自己,也寫給還沒入山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山有路 的其他內容
關於紀律帶給人的自我掌握感。 有紀律這件事情似乎是個正向的稱讚,投資有紀律可以帶來更多獲益、時間管理有紀律可以有更高的生產力、運動習慣有紀律可以維持更好的體能狀態。 許多人想要追求「紀律」,除了是想要享受紀律作為帶來的正向結果以外,更多時候是為了「自我掌握」。
關於紀律帶給人的自我掌握感。 有紀律這件事情似乎是個正向的稱讚,投資有紀律可以帶來更多獲益、時間管理有紀律可以有更高的生產力、運動習慣有紀律可以維持更好的體能狀態。 許多人想要追求「紀律」,除了是想要享受紀律作為帶來的正向結果以外,更多時候是為了「自我掌握」。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隨著113年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正施行,職場性騷擾的問題備受關注,根據勞動部公佈的統計資料,543件的通報申訴中,多數來自年齡25至44歲的受害者。 而本文介紹了雇主的責任、受害者的申訴流程、保護權益、及常見問題整理,希望能夠增進大眾對此議題的理解。
隨著113年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正施行,職場性騷擾的問題備受關注,根據勞動部公佈的統計資料,543件的通報申訴中,多數來自年齡25至44歲的受害者。 而本文介紹了雇主的責任、受害者的申訴流程、保護權益、及常見問題整理,希望能夠增進大眾對此議題的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理論上,誰也有權追求工作的幸福感,但實際上,這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天方夜譚,老闆付錢聘請員工是要他們工作,並非為了給他們幸福感。如果追求幸福感,回家慢慢享福吧。 站在老闆立場,這樣想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是員工卻有這樣的想法,請大聲說一遍:「我要幸福,方方面面都幸福。」 方方面面啊,當然包括工作。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工作}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合法賺取報酬的大型專案型任務,帶給我{規律生活}、穩定家庭關係}、{鍛鍊穩定心理秩序}、{了解不足&調整學習方向}(外在溝通)+(專案控管),我必須獨自升級、持續提升工作複雜度、不逃避困難,才能持續獲得上述好處。113.5.27
Thumbnail
本文揭祕如何保持每日工作熱情的祕密,包括工作不要太投入、工作適當放鬆、在職場該裝傻時就裝傻、遠離職場無效人際、面對負面情緒時不要逃避、聽聽就好、保持好奇等7個技巧。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理論上,誰也有權追求工作的幸福感,但實際上,這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天方夜譚,老闆付錢聘請員工是要他們工作,並非為了給他們幸福感。如果追求幸福感,回家慢慢享福吧。 站在老闆立場,這樣想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是員工卻有這樣的想法,請大聲說一遍:「我要幸福,方方面面都幸福。」 方方面面啊,當然包括工作。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工作}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合法賺取報酬的大型專案型任務,帶給我{規律生活}、穩定家庭關係}、{鍛鍊穩定心理秩序}、{了解不足&調整學習方向}(外在溝通)+(專案控管),我必須獨自升級、持續提升工作複雜度、不逃避困難,才能持續獲得上述好處。113.5.27
Thumbnail
本文揭祕如何保持每日工作熱情的祕密,包括工作不要太投入、工作適當放鬆、在職場該裝傻時就裝傻、遠離職場無效人際、面對負面情緒時不要逃避、聽聽就好、保持好奇等7個技巧。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