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而這次我的外公的突發事件,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因果循環的道理。
我的外公因為老人癡呆,始終念念不忘他在桃園的那塊地。雖然我們一再提醒他不要自行前往,但某天他突然自己決定去看那片土地。不幸的是,他在不明地點跌倒,頭部撞傷,導致腦內出血。
醫生檢查後發現,外公的頭部內出血小於 100ml,並未需要開刀,選擇等待自然恢復。令人驚訝的是,他在住院的前幾天,竟然能站起來走路,還在姑婆的鼓勵下多走了幾圈。然而,隔天外公的病情急轉直下,出現肺浸潤與心臟無力。我們遵循事先簽訂的同意書,沒有進行插管、氣切或電擊治療,讓外公在尊嚴中離世。
這次事件深深觸動我,讓我重新審視人生的因果關係。人生的前半段,我們的未來多由父母的選擇決定,直到 20 歲之前,我們幾乎無法完全靠自己,父母是我們生活的主導者。然而到了後半段,當我們年老體弱、生活無法自理時,生活又往往需要依賴家人與親戚的幫助。
甚至,我們生命最後的決定權,也可能掌握在家人的手中。因此,這一生所種下的因,將會直接影響我們後半生的果。
所以你這一生做了哪些事情,會大大的影響的你的後半生。
善待他人,保持良好的心態,種下善念,當我們年老無力時,這些善念會回饋到自己身上。你待人好,別人也會自然待你好。
我還記得曾經在 YouTube 上看到一段影片,講述一位極具天賦的女孩丹妮絲·魯特科斯基(Denise Rutkowski)。她以驚人的毅力與天賦,在極短的時間內於 1993 年的奧林匹亞小姐(Ms. Olympia)比賽中獲得亞軍,成為舞台上閃閃發光的明星。
然而,為了追求更完美的體態,她開始依賴類固醇。這些藥物帶來了身體的改變,也逐漸侵蝕了她的健康與心靈。隨著歲月流逝,丹妮絲的身體變得脆弱,曾經的光輝不再。
但令人動容的是,丹妮絲在巔峰時期不忘回饋社會,幫助了許多弱勢群體。多年後,當她流落街頭時,曾經受過她幫助的人紛紛伸出援手。
那些善念的種子,終於回饋到她身上,像是一場遲來的春雨,滋潤了她荒蕪的生活。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善良永遠不會過時。年輕時播下善念,未來它會悄然回應。
無論是健康、關係還是子女教育,都是一種長期的投入。
善意的行為需要搭配智慧的判斷。選擇伴侶與教養子女時,不僅需要愛心,更需要理性規劃。
這些觀念如何轉化為具體行動?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今日種種都將會對未來的自己帶來影響。
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你強大時多幫助他人,當你弱小時,那些看過你善的人也會願意伸出手拉你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