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時間與人們並非過去的片段,沒有他們的存在,就沒有今天的我們。
那些失去的、受傷的,都已經成為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需要丟下它們才能前行,而是帶著它們同行。
鐘穎老師的推薦讓我注意到這本書,而「哀悼」這個概念,在我腦海裡構築出一場儀式的畫面:為過往的創傷與遺憾舉行一場超渡法會,讓靈魂深處的幽靈放下執念,立地成佛。也許,只有精力這樣的告別,我才能真正放下那些被往日陰影束縛的情感,真正活在當下。
《和創傷說再見》這本書,以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透過一則則小故事陳述說明人們面對過往創傷可能會有的反應,以及如何處置的建議。「人生無法重啟,但可以修復。」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曾經困住自己的那些陰影。修復這個動詞聽起來很溫柔,就像療癒也理所應當要給人一股放鬆舒服的感受一般。然而它的本質卻是直面自己那些不理想、醜陋、失敗的一切。為這些過往哀悼,說來容易,但過程是如此陌生,這要人如何鼓起勇氣呢?
人類,向來害怕未知,害怕失控,所以會無所不用其極的逃避。
人生不可能回到最初,但它並非破碎不可修復。那些不理想、偏離藍圖的部分,反而讓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曾經讓人遺憾的片段,如果可以用哀悼的方式接受且送走,也許那些過往將不再是負累,而是成長的養分。
這本書適合初步探索內心世界的人,不需要具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也能順暢閱讀。作者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談論哀悼的必要性,讓精神分析的概念不再那麼高冷。
說實話,對我來說,這本書的內容稍嫌基礎,像是把熟悉的道理換了個溫柔包裝重新呈現。可即便如此,作者的觀點卻讓我又一次反思自身,開始思考自己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思考自己是否用過度的控制來掩蓋對於偏離理想藍圖的恐懼。修復人生的過程,其實是放下控制,擁抱那些不完美的過去與現在。
我們潛意識裡都在追求某種理想藍圖,並試圖活在藍圖中,但事實上,偏離藍圖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人生的一部分。
總體來說,閱讀《和創傷說再見》像是做了一場心靈spa,不一定治療所有的痛,但提供一種讓人舒展的可能,讓人多了一些思考空間。如果你像我一樣,對於如何超渡過去的自己感到困惑,這本書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不過,如果你對心理學早有研究,這本書可能無法提供太多新的知識,反而像是溫柔的提醒。但是老調重彈之所以仍有市場,不正是因為人們常常忘記或是忽略那些道理,需要有人不斷提醒嗎?
為往日幽影哀悼,超渡,補起千瘡百孔的自己,繼續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