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03|再學分類回收,認真做好小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朋友來家裡作客,看到成堆未處理的咖啡渣和包裝盒,感嘆島上果然比市區更容易環保,空間大,回收箱又多。

很慚愧,我是直到工作後才開始學習處理垃圾的,回收的習慣也是在前幾段關係中慢慢養成的,還都是些最基礎的分類:玻璃、金屬罐、紙張紙盒以及塑料外包裝等。那時對於工序稍複雜的,我既不會又懶惰,是以總跳過。以前住的小區,回收車每個月來半天,分類很細,我非常依賴工作人員指揮。這種似是而非的狀態一直持續著,我不敢說自己很環保,但也不覺得自己不環保。

轉折點是一個牛奶盒。我上島不久,朋友來探我。應該是沖了咖啡吧,見我回收咖啡渣卻無視牛奶盒,她不禁疑惑。我說:「我不會,而且很麻煩吧。」朋友無奈,親自上手。

我還記得她先嫌棄地看了眼巴掌大的小剪刀,再撕開奶盒頂層,三面剪開,然後就著水龍頭,輕輕揉搓著內層。水流不大,滑過陽光和她又長又白的手指,淅淅瀝瀝,窗外麻雀啾啾。洗凈后,奶盒三邊立在小窗台上,像在搭房子。

那日稍晚,她陪我將堆積了好一段時間的回收物拎去回收站。有個紙袋我忘了拆布繩,有兩三個快遞盒我折得很馬虎,有些紙包裝我沒有壓平,⋯⋯她全部幫我重新處理了。

朋友並非有耐心之人,見她如此安靜投入於手上之事,我又感動又慚愧。也是從那時起,我重新學習看標籤,學習如何分類回收:有些要剪開壓扁,有些要清洗瀝乾,有些要移除零件。家裡日漸堆起了奶盒、用完的洗漱用品、速凍餃子內盒⋯⋯全是些以前疏於處理的。

整個過程中,我還有個意外的收穫:慢下來,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

我很喜歡認真投入的人,或許正因為自己不總是做到。我常常幾件事一起做,對於不重要的小事也容易急躁,沒那麼細心。就像對待回收,我以前的態度是做了比不做好,不必盡善盡美。這種態度有時或很高效,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這麼有效率嗎?我常說專注當下,意思是不焦慮未來,投入現在的工作。但當下可以再實相些,是手上正在做的具體的事。有點像正念。

但我還沒學會處理廚餘。在農場工作的朋友會收集、發酵、自製肥料——我自知做不到。不過島上有廚餘回收站,每週也有流動街站。這是我新年的學習目標。


avatar-img
3會員
14內容數
小島寧靜,適合觀照內省,思考創作,重建生活。我會在這兒記錄日常覺察體會,整理閱讀、觀影或學習心得,同時分享一路見聞感悟。願你我專注當下,盡情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an的小島 的其他內容
上週六島上社區活動,下午就開始市集,晚上連放兩場獨立電影,導演還做了映后談。我自是欣欣然前往,先搜獲了兩個免費瓷碗,又搬著木凳準時出現在屏幕前。電影本就是我喜歡的情調,而我愛慘了那晚的氛圍。或是宅家自閉,來港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體驗這樣的社區空間。
上島月餘,大家總問我感想,又問和其他島的區別。「很像廠區。」暫時只有N最能明白。我倆都曾在南方小發電廠度過童年,依水而建,五臟俱全,有點小烏托邦,自然也有階級。我們的共識是,構建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給自己一點時間尋求與城市的關係。
上週六島上社區活動,下午就開始市集,晚上連放兩場獨立電影,導演還做了映后談。我自是欣欣然前往,先搜獲了兩個免費瓷碗,又搬著木凳準時出現在屏幕前。電影本就是我喜歡的情調,而我愛慘了那晚的氛圍。或是宅家自閉,來港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體驗這樣的社區空間。
上島月餘,大家總問我感想,又問和其他島的區別。「很像廠區。」暫時只有N最能明白。我倆都曾在南方小發電廠度過童年,依水而建,五臟俱全,有點小烏托邦,自然也有階級。我們的共識是,構建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給自己一點時間尋求與城市的關係。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每次丟垃圾時嘗試斷捨離無用也無愛的物品 從2023年1月開始我給自己新的內化計畫,就是要學著斷捨離。 -----要學著斷捨離這件事其實說起來太過籠統,所以我給自己的具體行動就是,每次倒垃圾時都丟掉一個並非新製造的垃圾,但實際上堆在那邊沒有用處也沒有愛的物件。 也就是說,把大方向轉成可以具體執行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清理雜物的習慣?對於清理雜物,說實話我都難以下手。總想着雜物之所以成為我的物品、被我帶回家一定有它的理由,可能可以在某些時候助我一把。或者是記載了一段回憶,物品令我回想起當時經歷了愉快時光,即使不會常拿出來,也不捨得掉丟。今次想說一下我放棄了放置四年的追星應援物。
Thumbnail
從家裡清理出多少大袋的垃圾與雜物, ​就意味著清除掉多少沉重的累贅、負能量。 ​我深深如此相信。 ​無論背負著這沉重的 是空間、還是使用空間的人。 ​
Thumbnail
多年前,仍居住在蘇州時,「扔東西」是一件容易的事:紙類和瓶瓶罐罐拿給想收集去賣錢的清潔阿姨;淘汰下來的舊衣服舊鞋子,讓同事寄回鄉下給他們的親戚;讀過的書和雜誌也有愛書人願意收。任何物品只要是功能仍完整,就一定有人不嫌棄,想接收,即使是壞掉的電器也有人願意接收後再拿去修理。 我不必費什麼力氣就能幫家
Thumbnail
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樣,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各種規模的整理,為了營造舒適空間,為了除舊佈新,為了搬家。 2021年初,我挑戰了「一日丟一物」90天。當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原本是想藉此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以維護我那才搬來還不到一年的新家,避免雜物在不知不覺中又叢生。雖然總共只捨棄了90樣物品,對家中整體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對於如何進行斷捨離、整理收納的過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分享了個人的經歷和體悟。通過整理自己的物品,作者找到了新領悟。這篇文章是一篇感性的分享,能夠啟發讀者開始自己的整理收納旅程。
Thumbnail
換裝 紙類收納盒逐漸讓其他材質收納盒替代,曾經為了環保,認為塑膠會汙染環境而將塑料製品視為大敵。這次整理出現新思維,如果能夠持續使用、珍惜物品或許也無須拒於門外。 看見 今日整理看見紙盒上出現斑點,甚而有發霉現象,有些驚訝,因為距上一次整理不過短短半個月,或許是因為近日天氣水氣重,再加上盒
Thumbnail
最近幾週都在處理看過的舊書,老實說還滿有成就感的,看著原本令人絕望的數量變成一隻只空紙箱,實在愉快。整理書是一件起步痛苦,但過程有趣,結束時清爽的活動,你會逼自己重新檢視自己珍視的人事物,而背後會反映你當下的價值觀與心境,也是個瞭解自己個性的機會。
Thumbnail
每次丟垃圾時嘗試斷捨離無用也無愛的物品 從2023年1月開始我給自己新的內化計畫,就是要學著斷捨離。 -----要學著斷捨離這件事其實說起來太過籠統,所以我給自己的具體行動就是,每次倒垃圾時都丟掉一個並非新製造的垃圾,但實際上堆在那邊沒有用處也沒有愛的物件。 也就是說,把大方向轉成可以具體執行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清理雜物的習慣?對於清理雜物,說實話我都難以下手。總想着雜物之所以成為我的物品、被我帶回家一定有它的理由,可能可以在某些時候助我一把。或者是記載了一段回憶,物品令我回想起當時經歷了愉快時光,即使不會常拿出來,也不捨得掉丟。今次想說一下我放棄了放置四年的追星應援物。
Thumbnail
從家裡清理出多少大袋的垃圾與雜物, ​就意味著清除掉多少沉重的累贅、負能量。 ​我深深如此相信。 ​無論背負著這沉重的 是空間、還是使用空間的人。 ​
Thumbnail
多年前,仍居住在蘇州時,「扔東西」是一件容易的事:紙類和瓶瓶罐罐拿給想收集去賣錢的清潔阿姨;淘汰下來的舊衣服舊鞋子,讓同事寄回鄉下給他們的親戚;讀過的書和雜誌也有愛書人願意收。任何物品只要是功能仍完整,就一定有人不嫌棄,想接收,即使是壞掉的電器也有人願意接收後再拿去修理。 我不必費什麼力氣就能幫家
Thumbnail
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樣,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各種規模的整理,為了營造舒適空間,為了除舊佈新,為了搬家。 2021年初,我挑戰了「一日丟一物」90天。當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原本是想藉此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以維護我那才搬來還不到一年的新家,避免雜物在不知不覺中又叢生。雖然總共只捨棄了90樣物品,對家中整體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對於如何進行斷捨離、整理收納的過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分享了個人的經歷和體悟。通過整理自己的物品,作者找到了新領悟。這篇文章是一篇感性的分享,能夠啟發讀者開始自己的整理收納旅程。
Thumbnail
換裝 紙類收納盒逐漸讓其他材質收納盒替代,曾經為了環保,認為塑膠會汙染環境而將塑料製品視為大敵。這次整理出現新思維,如果能夠持續使用、珍惜物品或許也無須拒於門外。 看見 今日整理看見紙盒上出現斑點,甚而有發霉現象,有些驚訝,因為距上一次整理不過短短半個月,或許是因為近日天氣水氣重,再加上盒
Thumbnail
最近幾週都在處理看過的舊書,老實說還滿有成就感的,看著原本令人絕望的數量變成一隻只空紙箱,實在愉快。整理書是一件起步痛苦,但過程有趣,結束時清爽的活動,你會逼自己重新檢視自己珍視的人事物,而背後會反映你當下的價值觀與心境,也是個瞭解自己個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