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加入會員,不會錯過每一篇文章喔。
也可以用聽的了解 AI 喔
各位朋友,最近科技圈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 OpenAI 砸下重金,啟動了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超級計畫!
這個計畫預計在短短四年內投入最多 5000 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 15 兆以上,目標是要打造超大規模的 AI 數據中心。
這個數字有多驚人?它比「曼哈頓計劃」加「阿波羅計劃」的總投資還要多!
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科技圈引發熱烈討論,甚至連特斯拉的馬斯克都忍不住跳出來質疑。
就讓阿峰老師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星際之門」計劃最讓人咋舌的,莫過於它高達 5000 億美元的投資金額。
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到底要從哪裡來呢?目前已知的參與者,除了 OpenAI,還有日本軟銀、甲骨文(Oracle)以及中東主權財富基金 MGX。
根據國外科技媒體 SemiAnalysis 的報導,「星際之門」第一階段的 1000 億美元資金,將會用在德州阿比林(Abilene)建立數據中心園區,其中軟銀、甲骨文和 MGX 負責前期的注資。
但是,這 1000 億美元並不是單純的資本支出,而是包含了數據中心、伺服器、電力供應等硬體成本,以及債務融資等各種營運成本在內的「總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
大家應該也會好奇,目前還缺 4000 億美元的資金,這個大錢坑到底要怎麼填滿呢?這些大企業又會怎麼生出這麼多錢呢?
想當然,新創企業跟小型公司一定會面臨到資金排擠效應,那台灣的新創公司跟小型公司該怎麼辦呢?
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星際之門」計劃之所以備受矚目,除了驚人的投資金額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背後所代表的技術實力。阿峰老師要在這裡跟大家強調,AI 的發展非常依賴強大的運算能力,也就是所謂的「算力」。
而「星際之門」計劃的核心,就是要打造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提供 AI 模型訓練所需的龐大算力。
目前已知的資訊顯示,這個位於德州阿比林的園區,總供電能力將達到 2.2GW,預計將部署數十萬台的英偉達(NVIDIA)GPU,包括目前最先進的 GB200,以及未來將推出的 GB300 和 VR200。
這些先進的硬體設備,將為「星際之門」提供無與倫比的運算能力,也讓 OpenAI 在 AI 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更加穩固。
「星際之門」計劃不只是一個技術展示,更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商業佈局。
OpenAI 為什麼要聯手軟銀、甲骨文等公司,打造這個龐大的 AI 帝國?他們究竟想做什麼?
根據阿峰老師的觀察,OpenAI 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
建立一個完整的 AI 生態系,從底層的硬體設備、中層的開發平台,到上層的應用服務,全部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星際之門」計劃,就是這個 AI 生態系中最重要的基礎建設。
有了這個超級數據中心,OpenAI 就可以提供更強大的 AI 服務,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加入他們的生態系。
而這對其他的 AI 巨頭,例如微軟、Google、Meta 等公司,勢必會造成不小的衝擊。
台灣的企業,特別是那些想發展 AI 應用的公司,也必須密切關注這個新的競爭格局,思考如何在這個新的 AI 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機會。
「星際之門」計劃的背後,其實也充滿了科技巨頭之間的權力鬥爭。
馬斯克為什麼要質疑「星際之門」的可行性?
因為他和 OpenAI 的創辦人阿特曼(Sam Altman)之間,早就存在著矛盾和競爭。而阿特曼拉攏甲骨文,也被認為是要擺脫對微軟的依賴。
根據國外媒體 The Information 的爆料,「星際之門」計劃最早其實是 OpenAI 和微軟共同提出的,但後來因為雙方意見不合,合作協議被修改,微軟也因此失去了 OpenAI 未來雲支出的部分收入。
這場巨頭之間的角力,也讓「星際之門」計劃更加充滿了話題性和戲劇性。
而台灣的科技產業,一直以來都擅長在國際大廠之間「選邊站」,這次我們應該要選擇加入哪一方的陣營?還是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這也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台灣常常以我們的「老二哲學」自豪,但面對未來的科技發展,我們應該要調整我們的心態,往「一起把餅做大」的方向走。
「星際之門」計劃對台灣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挑戰在於,這個計劃將進一步加劇全球 AI 領域的競爭,台灣的 AI 產業鏈必須加快腳步,才能跟上國際的發展趨勢。
特別是在晶片製造和硬體供應鏈方面,我們雖然目前還擁有一定的優勢,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投入 AI 晶片的研發和製造,台灣的優勢還能維持多久?這是一個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但是,「星際之門」計劃也為台灣帶來了一些機會。例如,
台灣的硬體製造能力,以及在 AI 應用開發方面的潛力,都可以在這個新的 AI 生態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星際之門」計劃的啟動,標誌著 AI 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但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台灣必須積極應對這個新的挑戰,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 AI 實力,並在全球的 AI 產業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阿峰老師認為,台灣應該思考發展自己的「星際之門」計劃,加強在 AI 基礎建設方面的投入,並積極培育 AI 人才。
同時,政府和企業也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台灣 AI 產業的發展。只有這樣,台灣才能在未來的 AI 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想要學習更多關於 AI 的實用知識和技巧嗎?歡迎加入阿峰老師的「下班學 AI」學習社群,並訂閱我的 Podcast 頻道,跟著阿峰老師一起學習,讓你跟上 AI 的腳步!
我不僅擁有豐富的AI教學經驗,並在多家企業、政府單位與組織推動AI教育培訓,更有超過500小時的教學時數,能因應各種產業與需求。
最後如果對AI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有
針對組織部門中高階主管的AI趨勢課程。
也有針對基層員工的客製化手把手AI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