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語兒童看清宮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慕尼黑植物園

慕尼黑植物園


  新冠肺炎在歐洲大流行已經年滿一年了,不是人的身體受到感染,而是人的思想全受到嚴重感染,學校持續關閉狀態,恐慌在人世間持續擴散著,社會生態訇然而變。


  然而,宵禁、管制、禁閉的時代卻沒有影響到我們的山居生活。孩子賦閑在家,成日徜徉於山谷之中,在這片爛漫春光裏,總是會看見孩子騎車、騎馬、玩沙的身影。


  孩子追著牛羊馬跑,我的孩子是放牛的孩子。


  課業成績怎麽辦?這樣的時局之下,還在乎什麽?一年都過去了,孩子卻玩得很開心,似乎,這才是最要緊的事。


  該感恩的是,森林阻隔了喧嚷塵世,沉澱了我們的心思,讓我的孩子能安居於一處寧靜的山谷之中,聽松濤、看雲起、尋夜梟、滑雪橇、與堂妹吵嘴⋯⋯


  諼諼這個小屁孩,從小浪跡天涯,五歲時,五大洲除了非洲沒住過,他統統住過了。然而,浪跡天涯不如根深蒂固,如今來到了這麽一處小山谷,山谷給了他另一種人生,他終於有了青梅竹馬,終於有了兄弟相伴,終於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認同。


  認同一個家族,認同一個語言,認同一個文化,認同一個國家,雖然諼諼不識字,這在媽媽心中總留著一絲淡淡的遺憾,但認同總比識字要緊多了。


  遠離塵囂,蜷居於黑森林谷地,眼到之處只有森林,更遠之處還是只有森林,多享福啊!以前忙著到處去,走過千山萬水,不如這一片深幽的森林,人閑下來了,心終於靜下來了,忽有看連續劇的心情。


  學校既然罷課,孩子閑閑無事,那麽,就陪同媽媽一同看清宮陸劇吧。


  我的人生距離那個閤家促膝於客廳沙發上,一同享受連續劇的時代已經十分遙遠了。現在是唯我獨尊的時代,現在的人都有自己的銀幕,毫無妥協地只想看自己想看的戲,而我家從來不看任何戲,始終如一維持了十幾年。


  已經十幾年不看連續劇了,也不知道近年來拍的戲可真多,一時不知道要看什麽?沒關係,可以先向網路打聽看看。十年前孩子剛出世時,錯過了超人氣的『甄嬛傳』,那麽就先看近兩三年出品的『如懿傳』吧!


  去年年底,我們母子倆才一起看了『延禧攻略』,聽説這兩檔戲當時還同步推出,原本不想看『如懿傳』的,同樣的戲看了兩齣,有點傻。網路説是,這兩齣戲的人設截然相反,最近潛心寫小説,對於人設一詞,也是最近學到的,一時好奇。


  再説,同樣一段歷史看兩次,從母親的角度來看,這也可以加强孩子的歷史教育,不如再看一齣乾隆朝的戲也無妨,那麽孩子對乾隆皇的印象就能更加深刻了。


  沒想到,我還真喜歡周迅呢!也不知道誰是霍建華,俊男美女完全符合我的【孤城春深處】的人設。


  孩子沒看過宮廷戲,這下子問題來了,他問了一堆問題,幸好他有英文字幕可以讀,英文字幕真是媽媽之福,出品人真是貼心,彷彿知道有些媽媽的孩子不懂中文,幫媽媽擋住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看『如懿傳』時,諼諼卻納悶了,「這個乾隆皇帝怎麽跟上一次的乾隆皇帝不同,皇帝不是一直穿黃色的衣服嗎?」


  「嗯!」媽媽想起先前的『延禧攻略』,在戲裏那個乾隆的確都穿黃色的,而如懿的乾隆卻不是一直穿黃色的,孩子的觀察力真是敏銳。


  不期,孩子又説了,「皇帝都穿黃色的衣服,所以叫黃帝,如懿這個皇帝不穿黃色的,怎能叫黃帝呢?」


  媽媽恍然大悟,天啊!此『皇』非彼『黃』啊!


  一轉念,心裏不禁想,確實可以這麽解釋,説不定,因爲皇帝叫皇帝,所以只能穿明黃的顔色。啊!我記得秦漢時代的皇帝好像是穿玄色,明黃是後來才變成為御用的服色。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他也鬧過一樣的笑話,「媽媽!不是沒有時間嗎?爲什麽妳老是跟我説來不『急』?不是都沒有時間了,怎能不急呢?」


  孩子啊!此『及』非彼『急』也!


  看了這兩齣清宮戲之後,德美澳兒童諼諼終於對古中國有點概念了,問題還是不斷,譬如說︰


  「爲什麽大家都叫皇帝為皇上或是陛下?」


  「陛下與殿下有什麽不同?」


  「爲什麽皇帝叫自己朕?」


  「爲什麽那些嬪妃叫自己為本宮?」


  「爲什麽太后則叫自己哀家?」


  媽媽只好這麽解釋了︰「太后可能是自己的丈夫死了,很悲哀,所以叫自己為哀家。」不知道這麽解釋對嗎?要不然應該怎麽解釋?


  這些問題幸好是對應著英文字幕來問,有英文字幕幫助理解,不然媽媽怎麽解釋也解釋不清。又比如說,皇上或是陛下皆翻譯為your majesty,這一點他是能理解的,還難爲他聽出中文有兩個不同的説法,好像還有其他説法,像是聖上⋯⋯


  「爲什麽乾隆又叫弘曆?」


  諼諼可不知道乾隆皇帝還有個廟號叫清高宗。


  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簡稱純皇帝。若不是網路説的,我也不知道。


  戲裏大多稱爲乾隆皇帝,史書裏大多稱爲清高宗,歷史系畢業的我,清高宗的稱呼,我還記得,戲中人還活著,當然還沒有廟號與諡號,史書中人已亡矣,故皆以清高宗來稱呼。


  這要解釋起來更複雜了,那就讓網路幫幫忙吧!居然還讓他查維基查到temple name,想必是廟號了,他自己還跟我總結歸納,乾隆有四個稱號︰本名、年號、廟號、諡號。我便要他理解成,他的護照上不是有兩個名字麽,再加上一個上中文學校使用的中文名字傅諼,乳名娃娃,一共也有四個,那麽乾隆皇帝有四個也不算多。


  查完了,他卻又問了︰「怎麽沒人叫他弘曆皇帝?」


  諼諼我兒啊!弘曆是他的名字,古時候,皇帝的名字不是平民老百姓隨便可以叫的,這一點剛好跟歐洲王室相反,德意志三位皇帝的名字全部是平常老百姓使用的名字,並無特殊之處。在中國就不同了,皇帝的名諱是要避諱的,到底他的本名寫成弘歷還是弘曆?我自己弄不清,戲裏好像只有太后和如懿叫過他弘曆,幸好諼諼不識字,不然避諱的事更有得解釋了。


  「姓弘名曆嗎?」


  「不是啦!乾隆是他的年號,他的全名叫愛新覺羅弘曆。」


  「他不是中國人嗎?」


  「哎呀!他是中國人又不是中國人啊!跟你一樣啦!」


  諼諼聞言,又茫然了,便接著問︰「那麽乾隆爲什麽沒有封號?在戲裏,他不都封他的嬪妃為嫺妃、純妃、嘉妃、令妃、愉妃⋯⋯」對哦!乾隆他自己的封號呢?可能是皇帝只能封別人作爲嘉獎,總不能封自己、嘉獎自己吧!明朝好像有個封自己為大將軍的皇帝,那又是題外話了。


  隨著劇情的發展,那些嬪妃們的封號也會跟著改變,真難爲他完全不會弄錯。比如,如懿原本是嫺妃,後來封爲貴妃、皇貴妃、皇后,他都不會搞錯,還能把所有嬪妃的位分如數家珍地對應成英語,全部翻譯給我聽,真是厲害!


  果然,同樣一段歷史要看兩齣,孩子便會印、象、深、刻。


  撇去打駡、酷刑、算計、謀害、殺人、爭權、奪利等等情節,有時還真懷疑這齣戲是不是十八禁。沒想到這麽不人道的戲,居然還有一點正面的教育意義,如懿成功地讓孩子對悠遠複雜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看到最後兩集,他也跟著媽媽流淚了。深深感受到,那些殘忍的酷刑與算計,求的是最後一點愛人之心。


  孩子看得太入戲了,便要求我去買一本中國史來讓他讀,不拘德文還是英文的,只要不是中文的,都可以。還自己在網上查了英文維基,讀了康熙、雍正、乾隆等關鍵人物,還找出了中國歷朝歷代年表,記住了宋元明清,認識了西方人都知道的成吉思汗與忽必烈。


  最後語言效果如何?諼諼看了幾齣古裝連續劇,中文有沒有進步呢?進步太多了!諼諼説話也學會劇中人的口吻,變得文縐縐的,「寧朔軍有多少萬兵馬?」 


  今晚從外頭玩回來時,卻說跟媽媽說︰「用膳了!」




avatar-img
101會員
132內容數
徜徉於空山不見人的簡約生活中,匍匐於多語多文化的坎坷道路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薇亦柔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一年來,由於歐洲肺炎肆虐,小孩賦閑在家,朝夕流連於林間草地捕風捉影,穿梭於雲朵山嵐森林溪水之間。媽媽我呢也跟著足不出門,閉門造文,在家寫小説。卻發現一件令人挫折的事情,嘔心瀝血寫的小説根本沒人要看啊!大嘆自己的文章被網路化了,不然就是自己寫得實在是太差了。
三年前,我們一家收拾了行囊,結束了三年多的雪梨生活,飛往北方昆士蘭,開始歷時一個多月的雨林之旅。在輕撫無尾熊、擁抱珊瑚海之後,隨之,扛著三大箱、拎著小三箱、背上背著沉甸甸的三大包,從雪梨飛往蘇黎世,悄然回到春城無處不飛花的德意志,在原始雨林中旅行了一個多月,翩然來到了德瑞法邊境。
黑森林人喝的是來自山裏的山泉、喝的是自家母牛產的牛奶、吃的是森林裏的蜜蜂所釀的蜜、暖氣爐燒的是自家林地出產的木材,黑森林猶如流奶與蜜之地,與世隔絕。
遠離車馬喧囂的城市,離群索居於黑森林的一處河谷之中,卻帶著赫曼赫塞的流浪情懷,在網上譜出款款衷情的慢活言情。山居的歲月、山居的幽靜、山居的慢活,山居的心境很純淨、很簡約、很直觀,亦從中得到一種辯證人生的終極。
近一年來,由於歐洲肺炎肆虐,小孩賦閑在家,朝夕流連於林間草地捕風捉影,穿梭於雲朵山嵐森林溪水之間。媽媽我呢也跟著足不出門,閉門造文,在家寫小説。卻發現一件令人挫折的事情,嘔心瀝血寫的小説根本沒人要看啊!大嘆自己的文章被網路化了,不然就是自己寫得實在是太差了。
三年前,我們一家收拾了行囊,結束了三年多的雪梨生活,飛往北方昆士蘭,開始歷時一個多月的雨林之旅。在輕撫無尾熊、擁抱珊瑚海之後,隨之,扛著三大箱、拎著小三箱、背上背著沉甸甸的三大包,從雪梨飛往蘇黎世,悄然回到春城無處不飛花的德意志,在原始雨林中旅行了一個多月,翩然來到了德瑞法邊境。
黑森林人喝的是來自山裏的山泉、喝的是自家母牛產的牛奶、吃的是森林裏的蜜蜂所釀的蜜、暖氣爐燒的是自家林地出產的木材,黑森林猶如流奶與蜜之地,與世隔絕。
遠離車馬喧囂的城市,離群索居於黑森林的一處河谷之中,卻帶著赫曼赫塞的流浪情懷,在網上譜出款款衷情的慢活言情。山居的歲月、山居的幽靜、山居的慢活,山居的心境很純淨、很簡約、很直觀,亦從中得到一種辯證人生的終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偏鄉兒童閱讀寫作班暑假課程不間斷,以各種主題展開營隊課程,期望在夏日長假期間帶給孩子更多學習上的刺激與收穫。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Thumbnail
雖然小心翼翼的需要多多注意 但是孩子的童年不能只有一直在做治療的記憶 開心地玩耍、學習也好重要 我們從第二階段鞏固期最後兩週就開始就偷偷摸摸的跑出去玩 疫情後一直宅在家,加上弟弟的情況,我們也要保護好我們自己才不會傳染給他 所以全家都需要轉換被悶壞心情,我們難得跑得遠遠的來到外木山
Thumbnail
今年夏天很熱,太陽一露臉,就曬到讓人沒有出門的勇氣,午後不定時大雷雨,無法預測雨幾點下幾時能停,出門變成一種考驗。雖然放暑假了,疫情讓孩子們在家從兒童宅成青少年,宅習慣了,他們變得很不好約,不再為了出門而雀躍,跟孩子們一起出遊竟然變得有點奢侈。 孩子們小的時候,作息跟飲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孩子們無論在晴天或雨天,都能在校園中發現新的驚喜,而我們也學習著從孩子的視角看見更多美好的事物。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這個星期身邊很多朋友都病了,有些是流感,有些是新冠,有些是腸胃不適,各有各的辛苦。儘管大家都不會再像疫情期間如臨大敵,但防範意識實在不宜拋諸腦後,如果家中有長者或幼兒,更要事事小心。
Thumbnail
因為疫情 卻讓我們美夢成真 由於工作的關係,每逢寒暑假,正是我最忙碌的時候。孩子小的時候幾乎不可能外出旅遊,等孩子大了,為了配合大家的時間,喬了半天,更難找出大家可以一起出遊的時間,就這樣拖了好些年。
Thumbnail
孩子到國家辦的學校讀書,爸媽怎能接受孩子健康走進去、躺著推出來?事關全國師生「安全的職業環境、安全的受教權」,如果家長們以後只能各憑本事、自力救濟保護自家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改革能算是成功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偏鄉兒童閱讀寫作班暑假課程不間斷,以各種主題展開營隊課程,期望在夏日長假期間帶給孩子更多學習上的刺激與收穫。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Thumbnail
雖然小心翼翼的需要多多注意 但是孩子的童年不能只有一直在做治療的記憶 開心地玩耍、學習也好重要 我們從第二階段鞏固期最後兩週就開始就偷偷摸摸的跑出去玩 疫情後一直宅在家,加上弟弟的情況,我們也要保護好我們自己才不會傳染給他 所以全家都需要轉換被悶壞心情,我們難得跑得遠遠的來到外木山
Thumbnail
今年夏天很熱,太陽一露臉,就曬到讓人沒有出門的勇氣,午後不定時大雷雨,無法預測雨幾點下幾時能停,出門變成一種考驗。雖然放暑假了,疫情讓孩子們在家從兒童宅成青少年,宅習慣了,他們變得很不好約,不再為了出門而雀躍,跟孩子們一起出遊竟然變得有點奢侈。 孩子們小的時候,作息跟飲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孩子們無論在晴天或雨天,都能在校園中發現新的驚喜,而我們也學習著從孩子的視角看見更多美好的事物。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這個星期身邊很多朋友都病了,有些是流感,有些是新冠,有些是腸胃不適,各有各的辛苦。儘管大家都不會再像疫情期間如臨大敵,但防範意識實在不宜拋諸腦後,如果家中有長者或幼兒,更要事事小心。
Thumbnail
因為疫情 卻讓我們美夢成真 由於工作的關係,每逢寒暑假,正是我最忙碌的時候。孩子小的時候幾乎不可能外出旅遊,等孩子大了,為了配合大家的時間,喬了半天,更難找出大家可以一起出遊的時間,就這樣拖了好些年。
Thumbnail
孩子到國家辦的學校讀書,爸媽怎能接受孩子健康走進去、躺著推出來?事關全國師生「安全的職業環境、安全的受教權」,如果家長們以後只能各憑本事、自力救濟保護自家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改革能算是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