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悲救圖.2-回首(象山慶24.12.27)
日本.禪林寺有永觀律師(1033~1111)「回首阿彌陀佛立像 (みかえり阿彌陀)」的傳聞:1082年2月15日,永觀師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從法座下來,引領他同行。永觀師一時驚訝,腳步慢了,越離越遠,阿彌陀佛從左肩回望,慈悲的說:「永觀,遲矣!」明末清初,來自中國的即非禪師,訪永觀堂,見此佛像,作〈永觀堂禮回顧彌陀如來〉云:「父母皆為兒女癡,如來度世亦如斯;眾生一去都忘返,轉得頭來是幾時。」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我輩卻永世長劫的流浪生死;今雖得聞佛所說,而起信念佛,願生極樂,於個人解脫總是太遲,也讓阿彌陀佛等太久了。
八世紀中,淨土信仰流行於日本一般社會,為「死者之追善」。九世紀,比叡山圓仁大師倡「不斷念佛」。10~11世紀,建立「阿彌陀堂」、求「來迎」,行「臨終行儀」等…….。源信《往生要集》是以觀相念佛[12]為主,永觀、珍海以下,則提出「稱名念佛」。影響及於法然,而有專修念佛、善惡平等的「凡夫救度」理論。那個時代或皆如此,要等法然上人1175年創立淨土宗,1198年撰成《選擇本願念佛集》,日本才有「三重選擇」的正定念佛:「1.且擱聖道門,選入淨土門;2.且拋諸雜行,選應歸正行;3.猶傍於助業,選應專正定--正定之業者,即是稱佛名,稱名必得生,依佛本願故。」也就是依準於善導《法事讚》:「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又,此傳說中,阿彌陀佛回望說「太遲了」,似屬「苦口勸進」的溫柔,似不如「立撮即行」的急切、強力;在此之後,新義「真言宗」的玄證依密教護摩法而作了【阿彌陀佛鉤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