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化的日子裡,生命自有不同的樣貌。
在老化的日子裡,生命自有不同的樣貌。對很多失智長輩的家人來說,共同的經驗就是長輩對近期的事感到混淆,但是對早年的生活經驗卻是如數家珍,有些失智長輩甚至終其一生都保有年少時的記憶或習慣。也因此藝術治療師經常透過節慶、常民美食、四季時序和花鳥走獸等主題,來喚起長輩的共鳴。
本次展覽我們邀請了年輕時不曾畫畫,到了據點才愛上繪畫的順意阿嬤與鳳鳴阿公展出他們近年的創作。鳳鳴阿公是個充滿創意,喜歡將個人所見融入畫作的創作者。而順意阿嬤早從2018便積極參與藝術治療團體,至今已超過7個年頭。一年多來阿嬤的外型描繪能力已略微減退,有時治療師必須提供紙模輔具幫助阿嬤畫出外型,但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阿嬤繪圖技巧和美感卻是持續的提升。
這次展覽的另一個亮點則是青銀共創。我們邀請長期關注高齡議題的織品藝術家陳彥瑋,他嘗試透過參與式創作的過程,帶領高齡者透過創作成為社會鏈結的一環。本展覽的主題作品「織.記憶的漁網」便是藝術家與南部失智據點長輩的共同創作。「漁網」的台語與「希望」同音,便是想透過「漁網」的意象,傳達連結跨世代情感的希望。
據點長輩首先在藝術治療師的陪伴下完成「補破網」的團體畫,居住北部的陳彥瑋再透過視訊示範指導據點長輩們完成漁網的編織。因此作品不單是一幅跨世代也是跨區域的共同創作,更是藉著編織的一絲一縷,將年輕世代與失智長者交織在一起的藝術共融。
此外,高雄的攝影師林劭謙也受邀以他細膩的鏡頭記錄下整個活動過程,為長輩們留下珍貴的影像。這些影像不僅成為這次活動的回憶,也將以影像的方式,讓我們得以分享這段動人的過程。
我們「希望」透過此展覽讓大眾看見失智長輩一直以來被忽視的創作潛能,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輕藝術家,願意關注高齡長者的議題,藉由自己的藝術專長讓高齡者被不同的世代所認識、所看見。
漁網.織希望的網(東方廣告暨東梨學院藝文空間)
策展人: 藝術治療師許乃文
聯展創作者: 順意阿嬤和鳳鳴阿公/喜恩居家護理所-憶起愛社區失智據點/織品藝術創作者 陳彥瑋/攝影師 林劭謙